img【關于作者】
本書的作者是巴巴拉?明托 ,畢業于哈佛商學院,是全球著名管理咨詢公司麥肯錫,有史以來第一位女性咨詢顧問。她負責提高麥肯錫員工的寫作能力,為麥肯錫等世界級顧問公司開設寫作課程,講授她發現的金字塔原理。
img【關于本書】
《金字塔原理》作為麥肯錫四十年經典培訓教材,已經成為咨詢業的實際行業標準。 這本書自1973年出版以來經過多次修訂,40年來暢銷不衰,成為顧問界乃至學術界的必讀書籍。
img【精華解讀】
《金字塔原理》這本書的核心內容是教你如何有邏輯地思考、寫作和解決問題。
一、 金字塔原理的五個原則
人的大腦一次性只能處理有限的信息,在需要概括抽象事物,總結生發觀點的時候,思維會自發地形成一個金字塔結構,這種結構能幫助人們有效地記憶信息,理清思維脈絡,系統性地解決問題。金字塔原理就是構成金字塔結構的五個原則,包括結論先行原則、上下對應原則、 MECE原則和按邏輯排序的原則,以及有關金字塔塔尖的序言結構。
1. 結論先行原則
結論先行原則對應的是金字塔結構中每一個內容塊的中心思想。要求在思維和實踐過程中,把總結性的觀點放到所總結內容部分的開頭,這樣突出結論方便抓住重點,清晰地呈現金字塔形的思維結構。
2. 上下對應原則
上下對應原則對應的是金字塔結構中連接內容塊的問/答鏈條。要求在展開和表述觀點時保證問/答鏈條的連貫延伸,通過激發問題和給出答案的方式引導表述的條理,做到有問必有答,通過回答再啟發問題。
3. MECE原則
MECE原則中MECE的意思是“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翻譯成中文是“相互獨立,完全窮盡”。這個原則對應的是在金字塔結構的橫向層次上,所有內容塊的分解和組合過程的可逆性。要求對于被處理的議題能夠做到不重疊、不遺漏地分類。
4. 按邏輯排序原則
人類歸納推理的邏輯順序有三種:時間順序,結構順序和程度順序。對應的是在金字塔結構的橫向層次上,所有的內容塊需要遵循的先后順序。
(1)時間順序
對于橫向的同一層內容塊,要按照采取行動的順序排列先后次序,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第一、第二、第三等等的順序。
(2)結構順序
結構順序就是指在觀察和想象具有一定組織框架形式的對象時,按該種形式流程所采取的一定的觀察和思考次序。
(3)程度順序
也稱重要性順序,它要求確定橫向上各內容塊之間的相對重要性,根據重要性程度由大到小排列。
5. 序言結構
序言結構包括四個部分:背景(Situation);沖突,(Complication);疑問(Question)和答案(Answer)。所以,大家取它們各自英文單詞首字母,又叫它SCQA結構。序言結構使得在構造金字塔結構的時候,確定思想主題。它對應的是金字塔結構的那個塔尖。
(1)背景
背景部分要弄清楚時間、地點等基本信息,它的作用是描述思維或實踐的外部環境,確保最后的思想主題的前提是大家都認可和接受的。
(2)沖突
沖突是指在背景下發生的某一件事,它的作用是推動思想主題的產生,引起接下來的疑問和回答。
(3)疑問
這里的疑問是指沖突所導致的問題,它是發現思想主題的工具,對這個疑問的回答就是思考和實踐的主題。
(4)答案
答案就是整個序言結構要呈現的成果,是金字塔結構里的塔尖,它是呈現思維金字塔結構的起點,是行動背后的第一推動力,也是思想的最終總結。
二、 有邏輯地思考
有邏輯地思考,核心有點,第一件是確定邏輯順序,第二件是概括結果。思考過程主要遵循按邏輯排序原則和MECE原則。
1. 按邏輯排序
(1)按照歸納推理的三種順序整理信息。
(2)使用MECE原則檢查排序是否合理
2. 概括結果
(1)簡化語句。每個內容塊用一句話說明白,語句要精要明確。
(2)劃分小組。內容塊太多的時候,嘗試先把這些過多的塊劃分成幾個小組,再次用MECE原則加以檢查。
(3)得出結果。思考要得出可執行的結果。
三、 有邏輯地寫作
有邏輯地寫作分解開就是要寫序言和正文兩個部分,主要應用了序言結構、結論先行原則和上下對應原則。
1. 序言
文章以一個故事開篇,在寫作故事時遵循序言結構的原則。關鍵在于兩點:背景只寫事實,提供直擊人心的沖突。
2. 正文部分
正文部分的寫作要用到結論先行原則和上下對應原則。
(1)兩次結論先行
第一是在序言寫完主旨之后,要把關鍵句依次列出來。第二,文章每一段中,第一句也必須是結論句。
(2)遵循上下對應原則
不斷地按照“引起讀者疑問并回答疑問”的方式繼續,直到你的答案都是廣為認可的基本事實,公理或規則。
四、 有邏輯地解決問題
有邏輯地解決問題,這個部分也分為兩大步驟進行,分別是界定問題和結構化分析。主要用到金字塔原理的序言結構和按邏輯排序原則,以及MECE原則。
1. 界定問題
界定問題就是要判斷問題是否存在,存在的話找到問題在哪里。這里要用到連續分析法和序言結構。
(1) 判斷問題是否存在
這里用到的是連續分析法。找到非期望結果R1和期望結果R2,比較兩者如果有差別的話,那么問題是存在的。
(2) 找到問題的位置
用序言結構寫清楚發生問題的對象的全部元素,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①問題發生前的正常情況,此為背景;
②由這個背景可以判斷的期待結果R2是什么;
③直接引起問題出現的事件,此為沖突;
④沖突引發的非期望結果,也就是R1。
找出問題發生在哪個部分。
2. 結構化分析
結構化分析也需要用到金字塔原理的兩個原則:按邏輯排序原則和MECE原則。
(1) 診斷框架
使用歸納推理的三個邏輯順序來呈現問題的全貌,在使用一種順序結構來呈現問題時,檢查這種結構是否滿足MECE原則。
(2) 邏輯樹工具
把總問題作為樹干,把所有子問題分層羅列,按照MECE原則逐步向越來越詳細的樹枝擴展。列出全部子問題后,有針對性地提出多種解決辦法。
總結回顧
金字塔結構由塔尖、塔身和塔基三部分構成,金字塔原理是指構成金字塔結構的5個原則,包括結論先行、上下對應原則、按邏輯排序原則和MECE原則,還有塔尖上的序言結構。
在思考過程中,根據金字塔原理,首先要對信息進行分組整理,所有組按照“按邏輯排序”原則里的時間順序、結構順序或程度順序進行排列,在每一層次上進行抽象概括,然后總結概括出主題思想。
在寫作中,先寫序言結構,以一個故事開始,構造合適的沖突引導讀者按照你的思路提問題,讀下去。在寫正文部分要結論先行,把結論句放在內容前面,根據上下對應謀篇布局。
在解決問題時,結合連續分析法和序言結構確定疑問,然后利用按排序邏輯原則中的時間順序、結構順序或者程度順序將問題做結構化分析,找出問題所在,再用邏輯樹工具逐一找出問題的解決辦法,形成方案落實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