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切記心急,家長要冷靜對待,一段時間之后,那個乖巧、善解人意的寶貝,很快就會再回來!
“你再說我,打死你啊!”
“你是個壞蛋,壞媽媽”
“我要一腳踢飛你”
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有一點讓無數父母為之困惑: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孩子開始說臟話、狠話了?
孩子脫口而出的臟話,令父母為之震驚,你制止他,他還不當回事。
為人父母不由得擔心,這么小的孩子就說這么兇狠的話,長大了還得了?
孩子為什么會說臟話、狠話?孩子說臟話家長們又該如何科學引導?
其實,家長們也不必太著急,孩子并不是變壞了,而是“詛咒敏感期”到了!
01 說臟話,受敏感期影響?
孩子語言發展有兩個緊密相連的發展方向,一個是一開始的無意識語言學習過程,一個是在此之后的有意識學習過程。
經歷完這兩個過程之后,我們會突然發現,一個6歲的孩子,他的語言表達能力已經很強了,儼然一個小大人兒。
孩子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大概在3歲左右,會特別喜歡說臟話,有的人稱這個階段是“詛咒敏感期”或“臟話敏感期”。
在這個時期,孩子會接觸到一些臟話或者狠話,并且聽了之后就會不分場合地使用。
大人越是禁止,孩子越是反抗強烈,越是喜歡說給你看。
蒙臺梭利博士指出,孩子在語言發展的過程中會經歷一個爆發期,這個時期一般會在2歲左右出現。
2歲左右的孩子,已經能夠使用復雜的句子,有的孩子能夠使用不同時態和語態的動詞,包括連詞。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到了3歲左右,孩子很快能夠表達一句完整的話,也很快發現了語言本身是有力量的。
說臟話或者罵人的話,可以引起大人的反應,孩子逐漸體會到了語言的力量。
其實,在孩子心理,并不能完全理解這些臟話或狠話背后的意義。
當孩子說出的時候,他發現了大人臉上的面部表情,或驚訝,或生氣,或難過,大人的反應引起了孩子強烈的好奇感。
原來,這些“激烈”的語言有這樣的魔力,可以讓大人做出這樣的反應,孩子就會樂此不疲地用臟話或狠話來驗證語言的力量。
因此,孩子說臟話或者狠話,這是孩子語言發展的一個必經階段。
那么,基于這種語言發展的敏感期,我們就應該放任孩子順其自然地度過,不管不顧嗎?
當然不是。
孩子說狠話時,你的反應很重要
當我們明白了孩子說臟話或狠話的時候,往往是出于一種好玩的心理,就不要隨意給孩子貼標簽。
而應該通過恰當的方式,引導孩子度過這個敏感期。
1、接納孩子情緒,溫柔而堅定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成人如此,孩子亦是如此。
當孩子冒出一兩句臟話的時候,大人不要隨意用“道德標準”去責怪孩子。
孩子說“臟話、狠話”很多時候是他情緒發泄的一種方式,家長的反應不應過度。
相反,看淡一點,接納孩子情緒的發泄。
當孩子發現這些狠話沒有什么作用的時候,他自然會慢慢對說臟話、狠話失去興趣。
所以,當孩子說狠話、臟話的時候,你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孩子說狠話,大人不能跟著發泄情緒,更不能用父母的權威去壓制孩子,你的生氣可能一會就消了。
但你對孩子做出的生氣反應所產生的后果,可能會對孩子造成難以彌補的影響。
正確的做法,首先要明確的告訴孩子所說的話是臟話,這是不對的;還要告訴他,這樣說話會令對方感到難受,應該主動向對方道歉。
其次,當對孩子說明情況之后,對孩子所說的臟話進行冷處理。
當孩子在“詛咒敏感期”說臟話,家長千萬不要反應過于強烈,你的反應越強烈,越容易激發孩子不斷地使用臟話或狠話。
一般而言,過了兩三個月,孩子度過這個敏感期后,就不再說臟話或狠話了。
2、游戲中度過“詛咒敏感期”
孩子說臟話,與其進行制止,不如通過恰當的方式去引導孩子,這種引導不是依靠語言的恐嚇,而是需要講究技巧的。
著名心理學家勞倫斯在他的著作《游戲力》書中提到,游戲是孩子愿意接受的唯一交流方式。
他主張父母們要會“玩”,通過游戲的方式引導孩子,比通過說教的方式,讓孩子改正錯誤更加有效。
比如前段時期,5歲的果果動不動就把屎、尿、屁掛在嘴邊,每次一提就說個沒完。
起初,我覺得這樣說話,雖然有失文明,但也無關大雅,我們成人生活中都會說,何況孩子?
擔當她每天都會提到這些不文明的字眼的時候,就有點擔憂了。
恰好這段時間,她非常喜歡玩過家家的游戲,于是在一次“汪汪隊聯合奧特曼”大戰小怪獸的情景游戲中;
我故意通過怪獸說出一些臟話“哎呀,我放屁了,要把你們全熏死!”
果然,這樣的話刺激了果果,她笑得前仰后翻,拿出她喜歡的“甜甜”小狗模型和“格利喬”奧特曼卡片,不斷學著重復這樣的語句。
待她情緒稍微平靜之后,我又拿出“雷歐”奧特曼(在我們的游戲中,雷歐是所有奧特曼最厲害的一個角色,是所有奧特曼的師傅)說:
“格利喬,你是一個女性奧特戰士,是奧特曼心目中的女神、公主,不應該說臟話哦,你應該像女神那樣,端莊文雅”。
果果聽了之后,拿起手中的格麗喬奧特曼說道,“好的,師傅,以后我不說了”。
說完又拿起“甜甜”汪汪隊小狗,“我也是女生,我以后也不說臟話了”。
通過那次過家家游戲之后,在生活中很少再聽到果果將屎、尿、屁這樣的語句掛在嘴邊。
3、讓孩子遠離說臟話的環境
孩子語言的學習是一個自然吸收的過程,這正是蒙臺梭利博士所提及到的吸收性心智。
因此,作為成人就要為注意自己的言行,要知道,孩子會模仿父母的說話方式,并且用同樣的方式來面對身邊的人。
營造好的語言環境,注意生活中說話的語氣和用詞,當孩子用不恰當的語言來表達時,家長要及時進行引導,用一些正確的、積極的詞匯來幫助孩子表達。
教育家盧梭說過,教育孩子必須符合他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年齡特征,否則就會導致不良后果。
蒙臺梭利博士說,我們對兒童所做的一切都會開花結果,不僅影響他一生也決定他一生。
教育孩子,切記心急,家長要冷靜對待,一段時間之后,那個乖巧、善解人意的寶貝,很快就會再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