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生命的泉源,有了健康,才能開創一切。
假設用數字表示,健康就是“1”,學業、事業、生活、財高、藝術…等就是“1”后面加上的“0”。如果說徒然擁有許多“0卻沒有“1”那么一切都是枉然。
所謂的健康,不僅代表身體(Body)層面,更應拓展至心理(Mind)及靈性( Spirits)更高的境界。
身體是最基本的,心理是指內心的世界,靈性則屬于更高層次的問題,必須三個部分都能等量而觀,三者都能互相照應,才是真正的健康。
一個人看起來非常強壯、無病、血氣充足表示他身體這個部分很健康,但是心理健康與否,就要深入內在的世界才能夠了解更高層次的靈性就更不簡單了。
這是因為靈性的世界需要深度的智慧來開啟。如何令身心靈健康三個層次整體調和,深信是二十一世紀醫學及全人類共同奮斗的目標。
在人類愈趨文明進步后,為什么唯一賴以生存的地球生態環境,卻愈趨破壞?醫學科技日新月異,為什么人類的病痛卻有增無減?為政者、習醫者、患病者,都應好好正視這個問題,正視健康維護的重要。
除了要不斷增添醫療設備外,應從教育,杜絕不當飲食習慣,樹立正確健康觀念,改善生活環境,這些根本的地方著手。
健康的維護,建立在個人的認知,有句話說:“預防勝于治療”,預防是最重要、最根本的觀念,它不是口號,應當落實到人人的身上。
此外,健康還必須靠自救自濟,這是最有效、最保險的方法。重建健康的原動力在于自己,不能依靠任何人。它必須靠自行、自察、自覺,自已去達成、自己去實踐。
本書所談的健康和醫院里實行的不太一樣,醫院通常是病得厲我們才去看病,而本書則更加強調“如何來預防“。
從生物能量學的觀點來說,健康是個體處于高能量的狀態,疾病是能量下降的表現,所以隨著疾病愈趨嚴重,整體能量也會跟著驟減。當完全失去生命能量時,就表示死亡來臨了。
從生物化學觀點來說,健康代表平衡,包括酸堿平衡、氣血調和、陰陽協調,各種系統均能相互調節,發揮互助互制的功能。反過來說,不健康是生物體從最初輕微的癥候,逐漸發展成定型的疾病,也就是所謂的慢性、退化性病癥,而無法恢復,無法痊愈或者快速進展成惡性病變、急性危癥等,一直到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