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出去吃飯,點了一條“一夜情”。這“一夜情”其實是叫“一夜埕”,原料是用紅三魚腌制一夜后才烹調食用,最早由南海漁民制作而成。受粵語發音影響,“一夜埕”便被陽江民眾和商家直接稱為“一夜情”。
這種做法,讓魚的味道變得咸淡適中,味道獨特,再加上腌制簡單,現在很多魚都會采用這種做法,只是這個名字難免有點惡俗。
魚身經過粗鹽涂腌,再用石頭往上壓一日一夜,魚肉會變得緊實。食用時肉質緊致,但肉質的柔順感覺依然不減,帶有濃郁的魚香和鮮咸的口感。不過,這條一夜埕讓人大失所望,味道咸得發苦,腌制過度變成了咸魚了。
如果只是腌制過沒經過曬干的話,我們的習慣上便不會認為這是一條咸魚了。有講法是“腌而濕者謂之鮑”,再加以干燥才是咸魚。
咸魚舊時叫“鲞”,意思是“美”字下加“魚”,這也有稱贊咸魚的美味的意思了。高陽的《古今食事》中說:“鲞有兩種,加鹽曬干或焙干是一種;不加鹽而在烈日下曬干,又是一種。”其實就是口味咸淡的分別。
咸魚,當然以海邊腌制的味道最好。海邊人腌咸魚都是用鹽腌過后,讓它發酵24小時左右,這樣把魚的香味激發出來。最關鍵的一步就是,海邊人腌制咸魚都會用海水過一遍,這樣咸魚晾曬后不易招蒼蠅,而且有獨有的海的味道在里面。
以前,記得港澳貨盛行的時候,過去澳門玩的人,除了牛肉干豬肉干、藥品之類是必買的手信外,各種海味如江瑤柱和咸魚,也都會是受歡迎的手信系列。當時的人認為澳門這邊的食品質量好,食品也安全一些。現在當然不會再有那么多人熱衷去澳門就為了去買咸魚了。
咸魚的食法除了炸,其實還有許多種做法,比如咸魚茄子煲,我們廣東一帶則比較喜歡用咸魚蒸肉餅、咸魚蒸五花肉這些吃法,比較特別的就要數這種咸魚生死戀做法。
“生死戀”其實是用咸魚與鮮魚一起蒸,老廣州叫這個菜為“生死戀”。咸魚與鮮魚一起切片蒸,最好是挑梅香咸魚,也就是用馬鮫咸魚,然后把切好片的梅香咸魚和新鮮海魚逐片間隔起來加入姜絲、生油,上鍋蒸十五分鐘。
如果不使用冰鮮海魚,平時最簡單的做法就是用鯇魚的魚腩切片加上咸魚一起蒸。鯇魚腩如果用鹽腌制半日之后再用,這樣魚腩的口感更加緊實,吃起來還有帶咸香感覺。
另外,用咸魚蒸制之前一定要進行用清水浸泡的步驟,這樣就可以去除咸魚過咸的咸味,否則蒸出來的菜,就會因為太咸而無法食用。
生死戀咸魚蒸魚腩的味道很特別,雪白的鯇魚片夾在深色的咸魚片上,咸魚與鮮魚蒸出來的魚汁上還浸著切得細細的嫩黃色的姜絲,顏色讓人賞心悅目。光是把蒸魚汁用來拌白飯吃,就令人回味無窮,吃得筷子都停不下來。
無戒學堂日更第5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