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頁六 《高效能人士的時間和個人管理法則》83 頁
【R閱讀原文片段】
拖延是“內因”時間強盜最常見(多數人公認)的形式。對一些人而言,拖延很常見,“今天事明天做”;對另一些人而言,拖延猶如嘮叨的岳母,每周末都來卻不停止。
我們為什么要拖延?換句話說,我們為什么通常讓至關重要的事排在無關緊要的事之后?可能最普遍的原因是某項特定的重任讓人不愉快。一些人很討厭平衡收支以及安排充實的生活,例如:填寫每月清單、繳稅、結識新朋友、發言講話、答復郵件、倒垃圾、看牙醫、做鍛煉等。高效、成功、健康通常需要我們離開“安逸區”。對于不愉快的任務,我們通常會推遲。但是如果我們推遲它們,讓事件控制我們,我們的效率會降低,從而自尊心也降低。避免這種降低趨勢的唯一途徑是控制我們生活中的事件,即便他們有些令人不愉快。
以下是一些克服拖延的建議:
? 設立最后期限,這會帶來本沒有的緊迫感。
? 先做最不愉快的事,這樣做你便會期待更舒適的任務并每日獲得成就感
? 將任務游戲化,有效地將無味的任務變得有趣。
? 設立獎勵,刺激你快速完成任務。
【I用自己的語言重述知識】
拖延最大的敵人恐怕是我們自己的“畏難”情緒:因為“難”所以放一放、“硬骨頭”留著慢慢啃,于是越放越難啃。解決的辦法就是:面對它,先苦后甜、不留后路、提升趣味、及時獎勵。
【修改后的I】
拖延最大的敵人恐怕是我們自己的“畏難”情緒:因為“難”所以放一放、“硬骨頭”留著慢慢啃,于是越放越難啃。解決的辦法就是:1、設立期限,2、先苦后甜,3、提升趣味,4、及時獎勵。
【A1過去的相關經驗】
我經常會拖欠客戶的方案,不到最后關頭總會有“賴著”的心理。比如昨天中午(時間)我(人物)答應了一個客戶今天上午給她方案(起因),(經過)然后從昨天下午開始,本來可以安排時間優先做方案的,但是我選擇了一些 “更緊急”(其實是“更輕松”)的事情去做。(結果)一直拖到了最后期限,只用一個小時完成了方案,但還是耽誤了對客戶的提交。(反思)或許這樣的方式會一直讓我自己產生“那一個小時的效率很高”的錯覺;或許我一直沒有意識到“做方案”這件事情中某些修改、編排的繁瑣任務其實會讓我感到不愉快,因此才一直拖延(對應)。
【修改后的A1】
我經常會拖欠客戶的方案,不到最后關頭總會有“賴著”的心理。比如昨天中午(時間)我(人物)答應了一個客戶今天上午給她方案(起因),結果一直拖著沒有開始,直到今天早上11點了才著手弄(經過),耽誤了對客戶的提交(結果)。
(反思)在遲交方案這件事情上,我沒有設定自己的最后期限,也沒有一開始就著手去做修改和排版那些讓我覺得心煩的事,沒有設置趣味,也沒有給自己以獎勵。
【A2(將來如何應用)】
我的RIA訓練營的作業已經從第一期拖到第四期還沒有寫完。(將來的具體時間)2月13日晚上訓練營結營,我(人物)要完成作業、順利畢業(目的)。因此我要對這個任務做個規劃(行動規劃):
1、寫完作業的最后期限是2月13日早上7點之前,要留給教練批改和我自己修改的時間。
2、在這個任務里,最“令我不愉快”的是第六、第七篇關于“拖延癥”的片段,這不是我喜歡探討的內容(因為我就是個“重癥患者”),所以一會兒要先把這兩篇寫完。
3、改變原來一口氣寫完再提交的做法,每寫完一篇就提交一篇,可以提前看到大家有趣的評論,就如同玩游戲打怪升級一樣,每天都登陸上線、領取獎勵。既讓教練有更充裕的審閱時間,也可以及時得到反饋,在寫后面幾篇作業的時候提高準確率。
4、我最喜歡吃的薯片前兩天批發了一大箱回來,待會兒每寫完一篇就獎勵自己吃一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