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如何預防兒童常見病呢?養生方面,應對秋季干燥的飲食調理方法和常見藥物又是哪些呢?
作為中醫養生的范疇,這里說的秋季,是當五日平均氣溫重新回到十到二十二度之間。
秋季的氣溫是逐漸下降,與冬季氣溫下降較為迅速的特點不同;在不同地區,秋季干濕狀況差別很大,但基本特點還是干燥涼爽。
中醫認為秋季最大的特點是秋燥,在北方甚至很多地方會常出現一兩個月沒有降水的情況。人體非常容易受到燥邪侵襲,而傷肺;秋燥癥主要表現為全身干燥、口唇干裂、干咳、少痰、聲音嘶啞、便秘,甚至口舌生瘡、或咽喉腫痛。
可孩子如患上秋燥,往往很少能清楚的向家長表達出全身干燥的感覺;所以還需家長仔細觀察孩子,最常見的癥狀就是嘴唇干裂起皮、拼命喝水還覺得不解渴,嚴重時還會莫名奇妙地流鼻血。
所以秋季主要預防“秋燥”,重點在于潤肺。
環境干燥就灑水,或用加濕器
孩子正常喝水以外,還可多補充一些蔬菜和水果。秋季瓜果豐富,鮮嫩多汁類最適合用于緩解干燥。
雖然基本原則是水果比較寒涼,容易影響消化,不建議孩子吃太多;但中醫也講究因事、因地、因人,個性化治療,適量吃點時令的常溫水果是可以的。
怎么吃呢?
當微微有些干燥的時候,比如說嘴唇開始干燥、怎么喝水都覺得渴的時候,首選橙子和柚子,它們都是涼性的,都有潤肺的作用;記住不是橘子,有點熱,吃多了會適得其反。
如干燥程度進一步加深,出現嘴唇干裂、鼻腔冒火、或流鼻血的癥狀,可先榨甘蔗汁給孩子喝,去火潤肺,止咳效果更好,性質也更涼,有些孩子喝了可能會傷胃。初秋天氣還很熱,卻不適宜吃西瓜,它潤肺的作用有限,而且量較大后易引起腹瀉。
下面要介紹一個治療秋燥咳嗽的首選水果,梨。
這個可能大家覺得稀松平常,梨子可以止咳潤肺,這人人都知道啊。但是,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梨也是寒性食物,吃下去雖然潤肺,但也會傷了胃。
所以千萬不要給孩子生吃梨,一定要做成蒸梨,再加上冰糖、蓮子、去核紅棗,就成了秋燥最好的食療方。
這里還要糾正大家一個常見的誤區,很多大媽一看到孩子咳嗽,就燉梨給孩子吃,根本不管咳嗽的病因是什么。需要強調一下,燉梨只能解決干燥引發的咳嗽,這種咳嗽往往伴隨著口唇干裂、口渴、喜歡喝水等癥狀。而大多數咳嗽,尤其是冬天的咳嗽,往往是因為風寒引起的,特別是孩子,曾經得了風寒感冒或者發燒,遇冷或吹風后咳嗽會加劇,這時候如果盲目治愈,尤其是生梨,那效果一定是適得其反的。
這里也介紹三個常用的中成藥。
其中用于治療的兩個,一個是秋梨膏,另外一個是川貝枇杷止咳糖漿。秋梨膏功用同梨,可以止咳潤肺;川貝枇杷止咳糖漿,除治療口干舌燥以外,還治療咳嗽、咯痰,是治療秋天痰多咳嗽的首選藥物。
用于預防的一個。如果僅僅是為了預防秋燥癥,大家可以給孩子喝生脈飲,這個藥效比較平和,沒有什么副作用,在麥冬潤肺的同時,加入了黨參補氣,可以增強孩子的抵抗力。
治療燥癥時,還有一個注意事項,就是一定要忌口,少吃刺激性強、辛辣、燥熱的食品,辣椒肯定不能吃,羊肉、燒烤、油炸食品盡量少吃。
秋季還有另外一個非常常見的兒童疾病,就是秋季腹瀉,之前文章已經講過,具體的養生和治療方法請大家自行復習。
本次主要講預防方法。
中醫認為,秋季腹瀉,外因是氣溫下降;內因經常被忽視,就是胃腸濕寒。
胃腸濕寒的大致原因有兩種:第一種,孩子本身消化能力弱,吃的很多東西都無法完全消化吸收,當體內無法產生足夠的熱量,維持正常的水和電解質平衡時,外界環境稍有變化,就會出現腹瀉,這種孩子相對比較少。第二種最常見,也是秋季腹瀉最主要的原因,是孩子在夏季天氣炎熱時吃了很多飲料、冰激凌或水果等寒涼的食物,對胃腸道黏膜造成損害,當外界環境氣溫降低,身體本身產熱減少時,這個潛伏的問題就容易發作了;尤其是一受涼,那簡直是雪上加霜,發作起來就會很嚴重,腹瀉經常反復發作一周以上,嚴重的還會脫水,治療過程也比較漫長;所以家長要保持高度警惕,一定在夏季時就注意不要讓孩子吃太多的寒涼水果、尤其是冰凍飲料和冰激凌,而在秋季注意保暖。
最后,對四季預防兒童常見病的關鍵點,做一個小總結。
第一,家長要根據所處地區的氣候環境,靈活運用預防方法。咱們中國太大了,即使有氣象學作為四季的分割標志,但具體到四季,省份差異會很大。比如說東北夏天短、冬天長,則以預防風寒為主;新疆干旱少雨,空氣干燥,以防燥防寒為主;廣東、海南,冬短夏長,以防暑祛濕為主;四川盆地日照少、霧氣大,以祛濕為主。另外,也會經常遇到不太符合當地特點的天氣變化,比如廣州冬天,暖冬時,可能會有類似于秋天的溫度和干燥的環境,而出現秋燥的表現,而春季連續長期降雨、又會出現濕氣大的特點。所以家長要靈活應變,萬變不離其宗。
第二,家長要幫助孩子順應自然規律,調整和糾正生活習慣。在對待環境變化的態度上,中醫和西醫完全不一樣。西醫的思路,是防護加消滅:防護各種細菌和病毒,并設法消滅它。中醫的思路,是適應和糾正:既然無法改變環境,那就根據一年四季的特點來適應它,既可以防止身體受到傷害,同時還可以通過糾正身體的不足,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比如說冬天不能受風寒,否則春天會容易過敏或發燒;夏天不能過于寒涼,否則秋天容易腹瀉。這些規律都告訴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要太隨意、太任性,否則身體必然會受到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