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有朋導演并沒有對東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獻身》做過多的改動。影片的故事敘述性很強,情節布局較為合理,場景設置等細節之處的安排足以看出蘇有朋對該片的投入度頗高。
就其單純的影片情節或者可以說小說情節上來說:石神是一個數學天才,高中時期他的超高才智或許是沒有用對地方,或許是沒有碰到一個能夠理解他的老師,他的作為被視為不合群。而后來又由于家庭內部原因,石神不得不放棄數學研究,然后不明不白地當上了一名高中數學老師。這一直以來都是他心中過不去的坎。
每天重復著相同且無聊的工作,到底有多大的意義?他兒時做過的數學家的天真的夢想就這樣被現實無情地擊個粉碎。孤獨、郁悶還有無言構成他日后生活的全部。雖然說做一名高中數學老師可以有固定的薪水,但對于這個數學天才來說,數學的奧秘才是他的靈魂擺渡人,沒有人能像他本人那樣如此渴求它并在努力地探尋,更別說一群普普通通的高中生了。
他會注意到家附近那些顛沛流離的流浪漢們。流浪漢們沒有任何社會地位,因為他們不能創造出任何社會價值。他們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沒有尊嚴,他們難以讓人找到理由真正尊敬他們。
但我要質疑。即便社會上有一類人,他們是社會的無用,甚至是社會上可怕的寄生蟲,可他們仍然是社會中的一員,是這個社會的組成部分啊。他們失去了別人的尊敬與憐憫,但他們仍在努力地活著啊,因為每一個生命個體都有存在于世的權利。
可總會有一些人,去鉆法律的空子,無視他們的生活環境與生活狀態就罷了,還無情地剝奪他們生的權利!
石神對鄰居靖子的愛是強烈且沖動的,沖動到可以毅然決然地去殺害一個與此案件毫無瓜葛的無辜生命。
他本以為設下了完美的圈套給警方,然后靖子母子倆就可以脫離此案件的糾紛。可騙局終究是騙局,騙局的最后就是真相。“你的愛太沉重,我不能接受。”靖子不能接受的結果就是自首。
石神苦心經營的騙局到后來,讓彼此都深陷其中,痛苦不堪。既然如此,何必當初?靖子的婚姻幸福成為石神腦中的幻想,靖子對這份愛戀的過分付出必須償還,別無選擇。
小說創作的社會背景是這樣的:20世紀90年代,是日本“失去的20年”。經濟停滯,人性冷漠,人們對未來感到迷茫,內心缺乏安全感。
東野圭吾將此時期的女性犯罪根源歸結于男性社會。影片中靖子的前夫原本是彬彬有禮的上班族,直到因為虧空公款被公司開除后性格大變。與靖子離婚之后還一直糾纏不清。出于預測自衛,靖子采取了過激的行為來避免自己受到傷害,以至構成犯罪。
當下的困境,石神不能“走出來”了,他親口對朋友湯川說,他只能選擇繼續“走下去”。他還要活在自己的生命世界中,可以沒有其他人的介入,只是,這樣的話,他的生活就會少一些愛,少一些像陽光般可以帶給他溫暖的力量……
影片的最后我有一個疑問,那就是,靖子前夫的死為什么要讓一個流浪漢償還?是因為流浪漢的消失不會引起社會的關注與注意嗎?是因為一個流浪漢的生命卑賤到可以忽略,然后肆意“殺害”,毫無顧忌?可是將尸體錯認完之后呢?將流浪漢認為是靖子前夫之后又能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