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談判這件事,其實它有廣義與狹義之分。
廣義的談判,是指除正式場合下的談判外,一切協商、交涉、商量、磋商等等,都可以看做談判。而狹義的談判僅僅是指正式場合下的談判。
當然簡單的來理解,就是在有關方面一起相互通報/協商,以便于對某項重大問題/重要舉措上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者通過雙方的討論對某事取得某種程度的一種統一或者讓步。
其實“談判”,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工作用語。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也會常見一些談判的場面。
往小里來說:比如我們購買了街邊商販的東西,東西看起來很好,我也很想買,但就是價格不太合適,那么這樣一個討價還價的過程就是一種生活化的談判。
還比如,某個大型的購物中心,或者百貨商場舉行了某個對外開放的促銷活動,在吸引顧客消費的同時,承諾質??蛻粼谙M一周內,若是出現售出的產品出現任何質量及用戶不滿意等相關問題,只要商品不影響二次銷售,那么都可以在消費后的三個月內進行退換,故此而吸引了大量市民前來消費。顧客劇增,在社會面上也引起了很大的凡響。
王某,在促銷活動時購買了一雙原價998元,現價498元的皮鞋,王某見這個品牌的皮鞋款式好看,上腳舒適,又看中了商場這個促銷活動的各項福利,他決定購買這雙鞋。
誰成想在使用了不足一個月,鞋幫就出現了脫膠的狀況,鞋底也出現了輕微裂痕,對于此次購買經歷,當然是非常不滿意。于是他即刻前往該商場,希望能夠得到一個合理的解釋。
找到了店家,但店方認為,鞋子屬于消耗品,也屬于特殊類商品,店家認為鞋幫脫膠主要是因為劇烈運動及其他原因所致,主要還是人為原因,并非商品質量問題,并表示皮鞋穿過以后不予退換新鞋,但可以賠付相關維護鞋的費用。
王某一聽也不樂意了,他認為商場售出的商品存在事實質量問題,這個價位的鞋子,一個月的時間就出現這樣的問題,他認為不合理,并堅持要求退貨。
如此一來,雙方各執其理,誰也不愿做出更多的讓步。最終王某選擇投訴商場某質管部門,要求討要個說法,質管部門出面,認為顧客的訴求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鞋子確實是使用過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店家也愿意支付維修費用,于是事件再度陷入僵局。
王某見狀表示不服,認為商場這是各部門之間都在推諉責任。于是,他一個電話打到了城市消費者協會進行投訴。要求對此能有一個公平公正的說法,最終消費者協會與雙方溝通,聽取了雙方的意見,并最終決定委托質量檢驗部門來進行嚴格檢驗,以最終檢驗結果來論定賠付標準。
事已至此,終于得到了雙方均認可的答復。
談判的技巧及運用,主要還是存在于一個是否存在合理性的事實及理論基礎之上。這并不是一個強詞奪理的過程,也不是一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過程。各執其詞,得不到一個合理結果的時候,那么就需要研判來從中協調,從而得到一個雙方都認為相對合理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