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她是最高統治者
? ? ? ? ? ? 她卻不算有福之人
文|筠心
?? 海棠依舊
晚年的慈禧從西直門外的極樂寺,將西府海棠移來頤和園。她說,咸豐生前非常喜歡海棠,每當春雨過后,常對著紅艷艷的海棠流連忘返;如今,瞧著海棠花繁葉茂,見花如見人,也可得些安慰。慈禧十七歲進宮,最初不過貴人,后雖得寵,亦只有兩三年。移植海棠時,慈禧已守寡數十年,然而咸豐的點點滴滴依然這樣清晰。她嘴里的咸豐——和乾隆一樣,才思敏捷,能詩善賦,常自稱翰林天子。這與后人評價,那個孱弱的、腿瘸的、無德無能的苦命天子,頗有些出入。
?? 黃鶴一去不復返
慈禧不但愛聽戲,還會唱,昆腔、二黃都會。大概受父母的影響,同治能唱武生,趕著沒外人的時候哄慈禧一樂,盡管嗓子不咋地。有一回在寧壽宮唱《黃鶴樓》,同治唱趙云,太監唱劉備,趙云打躬參見主公,太監趕緊站起來說:“奴才不敢!”同治急:“你這是唱什么戲呢,不許這樣,重新來!”逗得慈禧直樂。可惜,相貌英武的同治十九歲出天花死了。母子間,這難得的溫馨一刻,如同黃鶴一去不復返。
?? 往事
慈禧的娘家在方家園,兩代承恩公的府第,非但不闊綽,甚至可以說很局促。只是幾層帶廊的房子,沒有亭臺樓閣,更別提花園。慈禧有時追憶往事,說當年未出閣時,因生活困難,曾為別人代做襪底,得些零錢添補家用。“我今貴為國母,尚不忘昔年的窘困之時。你們身為太監,出身微寒,幸沾國恩,萬不可忘掉貧賤之時而生驕心。”話雖如此,慈禧未必不想拉拔娘家,一是不敢違背祖制濫施恩賞,二則她那個弟弟,即隆裕之父桂祥,實在爛泥扶不上墻。
?? 心機
慈禧與光緒三十四年母子,前后腳離世,緣分可謂匪淺。光緒駕崩前一天,太醫報告:“萬歲爺病重。”慈禧聞訊大哭:“怎么他也病到這樣啊!他的后事多未準備,他還沒有地呢!”于是,立刻宣親王大臣,告知他們立溥儀為嗣,承繼同治,兼祧光緒;并囑擇西陵九龍峪為光緒陵地,隆裕為太后,載灃為攝政王。一天之內,光緒的后事安排得有條不紊。慈禧的心機,無論何時,一絲不亂。
?? 三羊
南書房的某位師傅論道:“慈禧功多過少,而光緒功少過多。”慈禧的功大約指同治中興,用了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李鴻章四大中興名臣。無巧不成書,慈禧、曾國藩、李鴻章三人皆屬羊。曾國藩死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兩江總督任上,慈禧慈安得知,泣不成聲,輟朝三日以示哀悼;李鴻章死于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此時《辛丑條約》尚未簽訂完畢,慈禧光緒母子回鑾途中接此噩耗,震悼失次,如同梁傾棟折。
慈禧,她再能干,畢竟一深宮婦人,所依仗者股肱之臣也。太監說時常見到慈禧暗泣,試想前代太后干預朝政,均不得好評;如今萬般艱難之事,教我怎么辦?
?? 三好學生
慈禧原是半文盲,自第三次垂簾后,對于讀過書的太監,皆另眼高看。派有文學底子的太監伴讀,一日兩次,名曰“坐更”,實則慈禧借此增長自己的學問。至于臨時的陪讀,有女畫家繆嘉惠、慶親王寡女四格格、慈禧內侄媳元大奶奶。庚子后的慈禧,將近七旬尚要奮志圖強,每日讀書、寫字、畫畫,還與太監比賽背誦《兩都賦》。并讓裕庚之妻,及兩女德齡、容齡進宮教外語。甚至接見洋人時的說詞,慈禧也要施展才華,自己動手改上幾句。真可謂三好學生——好學、好勝、好強。然而,亦遭此所累。
?? 一年三百六十日
清朝定制有“敬天法祖,勤政愛民”八個大字,代代皇帝遵守不違。光緒病得那么沉重,賓天前一日,在床上還看折子呢!慈禧一生三度垂簾聽政,荒政之日絕無。每日之朝,住紫禁城時大多在養心殿,住西苑時在勤政殿,住頤和園時在仁壽殿。一年三百六十日,不問風霜雨雪,天天如此。慈禧、光緒駕崩前,僅十日不朝。慈禧每日寅正起床,大約早上四點,又唯恐外邊親王大臣說閑話,為了嚴守時刻,經常起不了強起。遠不如歸政光緒的那九年,住在頤和園,日日睡到八點起,休閑游樂來得輕松自在!
?? 看奏折
慈禧名義上皇太后,吃著山珍海味,穿著綾羅綢緞,實際無兒無女一寡婦。雖然,每日前來請安的人多了去,皇帝、皇后、妃嬪、太監、宮女……然而,這和演戲差不多,差不多的臺詞,差不離的表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肚子的真心話,能和誰訴去?所以,慈禧在宮里打發孤獨寂寞的正經事,就是看奏折。并沒有特定的時間,有時白天,有時晚上,通常在所有人“跪安”后。只見慈禧把奏折翻來覆去地看,最后在紙上,用指甲重重地畫上幾道,有豎杠子,有叉,有勾……反正軍機章京們都明白。
結語:以前讀《宮女談往錄》時,印象最深的,是慈禧的貼身敬煙宮女何榮兒說:“依我看,老太后不是在享福,簡直是在受罪。”最近讀《太監談往錄》,又得一句,來自被慈禧呼為“神仙”的太監信修明:“唯有慈禧生不逢辰,頻遭變故,雖駐頤和園,也不算有福之人。”太監宮女皆是慈禧的身邊人,甚至日日相伴,朝夕相見。我想,他們的話大約可信!
(圖片系喻繼高畫作,來自網絡。)
作者:筠心,喜歡讀舊書的70后,從竹影江南到郁金香之國,美篇簽約作者。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