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互聯網時代,我們所組織和管理的最主要資源——生產力和生產資料——將存在于企業之外。用互聯網技術手段將管理自動化,使得管理成本極大降低,是互聯網業務模式的核心優勢之一。
管理大師德魯克在他著名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中指出,每一個知識工作者(腦力勞動者)都是管理者,因為他們負責最直接的行動和決策。一個組織要卓有成效,首先要讓其中的知識工作者們卓有成效起來。泰勒的《科學管理原理》研究和解決的是體力工作者們的工作效率(efficiency),那么德魯克所研究和解決的就是知識工作者的工作成效(effectiveness)問題。德魯克在書中闡釋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所具有的六個特征,在此咱就不贅述了。
而我想談的是,在信息社會來臨,互聯網正在滲透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的今天,在新興公司顛覆傳統企業的創業時代,怎樣成為一名卓有成效的創業者呢?
一名卓有成效的創業者應該超越泰勒、德魯克所定義的有效性的層面。
泰勒的思想,有助于我們解決第一個層次的問題,即如何把可重復的事情做到最高效。在信息時代,可重復的事情最高效的方法就是把它自動化。所以,在第一個層次上,我們不斷發現、優化、自動化可重復的工作并交由計算機完成。
德魯克的思想,我們掌握來解決第二個層次的問題,即如何有效管理我們的工作以及人力資源。在互聯網時代,人力資源組織形態已然發生結構性變化,大部分的管理工作將逐漸消亡,代之以計算機和網絡的自動化管理。互聯網時代,我們所組織和管理的最主要資源——生產力和生產資料——將存在于企業之外,比如uber打車,司機和汽車都被計算機網絡自動組織起來,并自主決策和直接響應計算機算法分配的需求。用互聯網技術手段將管理自動化,使得管理成本極大降低,是互聯網業務模式的核心優勢之一。
而在互聯網背景下的創業時代,每一個在自主創新的人都是創業者。創業者要首先能夠運用互聯網技術自動化解決前兩個層次問題,然后,領導團隊做出一些真正偉大的、改變世界的創新。
重要的還是要先把基礎打好。創業者如何做到卓有成效呢?
一個卓有成效的創業者,在做好前兩層的基礎上,必須堅持做好兩點:
1、去現場。
2、思考。
去現場,要帶著眼睛和耳朵,仔細觀察用戶的行為,用心聆聽用戶的聲音,掌握第一手的材料,獲得最直接的感覺。
思考,要全身心投入,要不斷思考,要獨立思考。深刻的洞察力和獨到的見解來源于對第一手材料的透徹思考。層層深入的獨到見解是你的業務模式最深的護城河。也就是Peter Thiel所說的“秘密”。
互聯網創業是一個持續快速學習市場的過程。人的學習能力來自于兩個官能,直覺系統和思維系統。真實市場被我們所直覺到,形成表象。然后我們的思維系統使用我們先天具備的超驗思考能力根據表象來總結出命題,也就是我們學到的知識。
第一手的材料、直接的感覺、縝密的邏輯、勤奮的思考,得到的是靠譜的業務模式和產品定義。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模式的產品清晰靠譜了,接下來的技術開發和運營落地就偏差不到哪里去。
相反的,我們也看到一些錯誤的做法。最值得引以為戒的是:
1、天天坐在辦公室里,從不去現場。去了也是人到心未到,根本沒有興趣深入觀察用戶的行為和聆聽用戶存在的問題。辦公室里總是有忙不完的事,見不完的人,處理不完的材料。當過程成為了目的,初心就已經被扔到垃圾桶去了,真正對創造價值最關鍵和重要的事,卻往往被有意無意地忽略了。
2、思考停留在膚淺的表面,追求一蹴而就,而且缺乏連續性。在辦公室為表面的有形的細節爭執,卻對于背后的邏輯缺乏一貫性的深度思考和判斷。滿足于一個簡單的、未考慮全局的“補丁式的”結論就著急落地,在落地過程中發現幾乎每一個細節都缺乏仔細的設計,抑或設計是完全偏離市場真實情況的,以至于完全無法被有效執行。
論語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確是這樣呀。
原發于微信公眾號startupmost《最創業》 143680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