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首次以拆書幫深圳智薈分舵的舵主身份,出現在第9期便簽訓練營的結業禮上。在這之前,我一直是便簽訓練營的教練和會員長老的身份。作為一個擔任過6期便簽訓練營教練的人,對這個角色的艱辛最有感觸。這次我終于以一個“圍觀者”的身份參與。感覺很奇妙又很激動。終于可以明目張膽地“伸張正義”。
什么是便簽訓練營?是拆書幫各分舵為了新人更好地理解RIA便簽閱讀法,做到拆為己用并形成習慣而設置的。為期3周,21天,需要在這個時間內完成15個合格的RIA便簽。
參與的人都已經參加過3次線下活動及2次志愿者,所以對拆書的形式,已經有了自己的判斷,報名的都是感受到一些價值并想深入學習的伙伴。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要改變之前的閱讀習慣,必然會有一些刻意練習,也會調動意識層面去做一些糾正。絕大部分伙伴都會覺得很困難,有一些無法做法很難接受。教練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做推手。比如:
關于I的部分,有的人不能理解為什么一定要總結出清晰的行動步驟。好像一句話就可以說清楚呀。比如遇到不開心的事情,多往好的方面想可以打開心扉。為什么還要具體到:第一步,思考不開心的事情是什么,第二步列出來這件事情背后的假設,第三步推翻不好的假設,往正向積極的方面想。教練就需要解釋啦,因為這樣的慢思考,可以讓你知道背后的真正不開心的原因,找到根因是基于不好的假設,你再去調整就有非常多方式,而不是逃避問題。但是執拗一點的人,依舊不能吸收進去。
關于A2的部分,比如說,知道之前溝通效果不夠好,學習了之后不再和往常一下說下次我會改,教練要求你列出一個具體的計劃(符合SMART原則),很多人就困難啦。我怎么知道下次的沖突是什么時候呢?沒有辦法規劃呀。教練就需要指導說,很多場景都是類似的每天都在重復發生,比如伴侶之間的口角,同事之間的扯皮。把最近要溝通的事情想一想,就能預測到按之前的方式溝通還是沖突,現在你要如何調整呢?但是執拗一點的人,依舊不能吸收進去。
這樣的例子非常多。教練就是這樣一點點地指出學員的作業不完善并予以指正。而對一個教練最高的認可,是這批學員畢業后,都想要選教練做導師,希望繼續帶自己學習拆書的其他技能。但是卻沒有這么如意,因為除了技能,大家還關注感受。由于教練在訓練營期間,往往嚴死磕標準,稍微不注意溝通方式,就會引起不必要的誤解,學員都這么努力啦,感覺比高考還拼,怎么到你這里還是拿不到滿分?簡直沒有呼吸的空間。
為了給大家帶來一些正能量,讓大家多角度去看他人,也化解在學習中的一些小的沖突。在訓練營期間和結業禮上,都會刻意找到學員一些優點,說出細節讓其他人可以認可。比如最有感觸的是結業禮的夸夸你環節,每個人總結一下自己的優勢,其他人把觀察到這個學員的優勢都輪番說一遍。但是很尷尬的是,我即是教練又是主持人,所以一般都只照顧到學員,我可以夸很多人,但是到了自己就沒有聲音啦。
尤其是這一期的訓練營,新教練和我說,感覺因為自己非常嚴格,貌似沒有學員想選自己做師父。回顧一下,我也有過這樣的尷尬情況,差點選不到徒弟。其他師父們給人神一般的向往,專業又有親和力。而自己貌似暴露了太多自己的問題。
除了面對學員,教練還要組織師父們。結業禮上,教練會組織新學員和資深的拆書家們見面,幫助每個學員找到適合的師父,這是一個雙選環節。有些師父來之前就已經知道自己想要哪些學員,有些比較招人喜歡的,總是非常搶手。有些學員也想選一些實力派或者僅僅知道自己不想選教練。教練除了知道自己和哪些學員比較搭之外,還要保證每個人伙伴都感受到自己會受歡迎,每個學員都有師父非常想要吸收。所以,在我做教練期間,其有幾次把自己喜歡的學員拱手相讓,沒有做任何的掙扎。我覺得每個學員都有自己的閃光點,非常期待陪伴他們成為拆書家,另外我也認為自己有這個責任。
事實上,教練是最需要大家的肯定和認可的。
便簽訓練營的教練,每天要審核9個便簽,連續15個工作日,就是135個便簽。每個便簽要理解內容本身,并針對技能點做反饋,只有批判思維往往給人情商不高的表現。所以還要考慮伙伴的感受,挖掘一些對方做得好的地方。這個過程,非常消耗精力。每天2-4H是很正常的。而且周末還要花3H進行復盤,更別說花在路上的交通時間啦。
教練們就在這個過程中燃燒自己發光發熱,帶著一顆跳動的公益心在奔跑。更別說其中需要和學員來回溝通的耐心,被誤解的委屈,沒有太多肯定而一路走下來的堅持。
當我看到教練準備跳過夸自己時,我站出來捧了一把,希望大家從更多正向的角度,去感恩,看到他人的付出。當我看到新教練有想要選的徒弟,但是認為自己沒有太多優勢,決定不選徒弟的時候。我就決定站出來頂一把,希望她一定要選一個徒弟。
此外,后續的便簽訓練營也會少量多次,適當引入助教的機制。降低本身的工作量和負擔,更加輕松愉悅地進行陪伴。
除了外面的肯定,我覺得成年人要學會自我肯定,有輸出地投入。
需要正視的是,在個過程中有付出有痛苦,但同時也有非常多的收獲。
第一是精力管理。只有有需求才會有動力。以前我是一個對精力管理沒有態度需求的人,覺得輕松就好。自從做了便簽訓練營的教練,時間明顯不夠用,只能每天提前1H起床,就餐時還在看作業,感覺自己額外珍惜每一秒。
第二是溝通方式。被刺頭挑戰或者讓學員覺得委屈,往往是溝通的問題。后面我試著調整自己的溝通方式,盡量軟化自己的語言,讓學員少一些誤解多一些被肯定。在一遍遍的溝通和線下復盤總結過程中,會更加熟悉舞臺,氣場也會更足。有效幫助我克服了舞臺恐懼,更加輕松自然。
第三是收獲信任。這也是一個有趣的過程。通過學員的作業,可以發現更加立體的他們,生活中的、工作中的、開心的、郁悶的等等。也和學員建立更加深的鏈接,再加上中肯的鼓勵和點贊,教練也會收獲到非常多的信任。學員畢業了往往有困惑也會來找你。
第四是拆書精進。技能點講解不清晰往往會發生困惑,若不能很好釋義,會顯得專業性不足。而把自己放進訓練營教練的位置,教是最好的學。擔任教練期間,我刻意精進自己的技能點理解。另外,又對便簽訓練營的環節進行了精心設計,讓大家學有所得,除了便簽,還掌握了溝通技巧。
第五是覺察能力。更加敏銳地識別到學員的需求,不再認為所有人的目標都是從進來時就一致,允許差異化的目標存在,并給予針對性的支持。
第六是內心強大。前行的路上,沒有人可以一路在旁邊給你加油打氣,自己走過來,體驗過孤獨和堅持。內心會更加強大有韌勁。
當然,現在作為教練觀察員,我可以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可以更好地肯定教練的工作。同時,也希望更多的拆書家可以體驗這樣一個特殊的身份,便簽訓練營教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