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走進文化四小,我才開始真正成為一名班主任,回顧三年以來的班主任生涯,也曾信心滿滿,也曾焦慮不安。所幸我一直堅持以生為書,用心育人,在不斷的反思和實踐中成長。
莊華濤老師的《學生是一本書》中說到:每一個學生都是值得教師潛心閱讀的一本書!讀好這本書,教師不僅能清楚地看到學生的內心世界,還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形象,以及形象背后的教育靈魂!是啊,只有真正用心走進孩子的世界,將孩子作為書來細細閱讀,才能了解孩子的需要,做好孩子成長的領路人。
一、細心讀好“書”
剛當上班主任的我對待工作滿懷激情,可在工作中卻連連碰壁。我嘗試“以身作則”,可效果卻差強人意;我嘗試“溫柔似水”,可學生卻開始調皮嬉鬧;我嘗試“嚴己律他”,可學生卻離我越來越遠。
為了盡快熟悉班級管理,我一邊向前輩求教,一邊閱讀大量班級管理書籍,《做最好的班主任》《愛心與教育》更是隨身攜帶,隨時翻閱。在學習中逐漸明白“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我開始把自己變成小孩子,俯下身真誠地和他們交流,相信“親其師,信其道”;我轉變角色,學會向孩子們“示弱”,把主動權交還給學生;我在班里開展特色活動和社團,讓學生參與進來共同成長,終于迎來了“柳暗花明”的那一刻。基于學校的班本自治理念,在不斷嘗試與實踐中,我制定了班級內的七彩評價制度,力圖發現每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
1.小管家競爭上崗
學期初,根據班級管理需要,我將小管家類型、數量進行公示,向孩子們發出倡議,鼓勵有責任心、有奉獻精神的孩子積極參與班級管理。
定崗不定人,一周一考核,競爭上崗。這樣的管理機制,充分激發了孩子們參與管理的熱情,用心管理的智慧。
2.小管家職責分明
衛生小管家、路隊小管家、安全小管家……每個小管家都有自己明確的職責,比如衛生打掃時,每位小管家負責固定的欄桿、地面,分管衛生的小班長課前十分鐘開始檢查,有問題及時整改。我班的路隊小管家有3人,也進行了分工,比如每人負責五排的排面,路隊中間的小管家負責發口令,領誦……職責分明,小管家們才能各司其職,班級管理才能有條不紊。
3.小管家精細量化
只有規劃、布置任務,班級管理還是不夠完善。我還和孩子們共同商議、制訂了量化方案。每天,值日小班長對小管家的值日情況進行檢查,量化計分,每周班會課進行總結、評出“最美小管家”,在這樣的正面鼓勵和引導下,小管家們盡職盡責,班級各項管理踏入正軌,孩子們的好習慣漸漸養成。
清晨的陽光下,孩子們踏進校門,放下書包,就開始清理自己的“責任田”;老師上課時,孩子們坐姿挺拔,用心聆聽;下課鈴聲響起,孩子們自覺物品歸類,撿拾垃圾……小管家們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收獲了自律的好習慣!
二、用“心”伴成長
制度的約束,只是班級管理的一部分,為了提升育人效果,我在班級內開展了一系列打破常規的多彩班會課。班會課不拘泥在一節課、一間教室,活動形式多樣,內容開放全面,為孩子們的成長打造出一條閃光的珍珠鏈。
在《致敬,親愛的老師》的故事分享會上,孩子們侃侃而談,訴說對親愛的老師的感恩與尊重;《祖國我想對你說》的微視頻征集會上,孩子們各顯其能,錄制小視頻,說出對偉大祖國的熱愛,道出對夢想的執著追求;《歡樂的十分鐘》的室內微型運動會,孩子們學會文明游戲、安全游戲;《陽光總在風雨后》心理健康教育專題會,孩子們勇敢分享,直面人生路上的挫折;《快樂過新年,成長加油站》寒假實踐展示會,或故事、或才藝、或打卡、或作品,展示出自己寒假的收獲與進步;《就這樣種下一顆種子》花生種植體驗,感受生命成長的不易;“詩詞大會”孩子們化身翩翩君子、秀美佳人,暢談詩詞歌賦,好不痛快;“禮儀講堂、安全講堂、誠信講堂”——孩子們不僅傾聽,還積極參與,爭當小講師,在分享與思考中成長……
多彩的班會課上,人人都在成長進步。性格內向的子軒變得自信陽光了,做事拖沓的智博變得積極熱情了,沖動易怒的翼軒變得沉穩踏實了......孩子們的課堂,不該只有教室里的一方書桌。未來,我們將繼續以生活為書、以世界為課堂,尋找、追逐夢想,收獲生命的更多可能……
生如四季,回眸和孩子們一同走過的春夏秋冬,不知不覺中,他們在故事中慢慢長大;四季如師,陪伴著他們的成長我亦成長,原來當班主任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難,只要你能放低姿態、尋回童心,你也可以走近孩子們那豐富多彩的世界,一年四季都會采擷到無數的幸福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