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是一個大“家”,班級是一個小“家”,班主任是“大管家”,只有發揮好自己的指揮、引導作用,才能使整個班級團結一致,齊心協力,才能營造出一個健康、向上,有凝聚力的良好氛圍。
但是班級內,只靠班主任這一個“大管家”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培養“小管家”,助力班級好習慣的養成。
小管家競爭上崗
學期初,根據班級管理需要,我將小管家類型、數量進行公示,向孩子們發出倡議,鼓勵有責任心、有奉獻精神的孩子積極參與班級管理。
我們的原則是:定崗不定人,一周一考核,競爭上崗。這樣的機制,充分激發了孩子們參與管理的熱情,用心管理的智慧。
小管家職責分明
衛生小管家、路隊小管家、安全小管家……每個小管家都有自己明確的職責,比如衛生打掃時,每位小管家負責固定的欄桿、地面,分管衛生的小班長課前十分鐘開始檢查,有問題及時整改。我班的路隊小管家有3人,也進行了分工,比如每人負責五排的排面,路隊中間的小管家負責發口令,領誦……
職責分明,小管家們才能各司其職,班級管理才能有條不紊。
小管家精細量化
只有規劃、布置任務,班級管理還是不夠完善。我還和孩子們共同商議、制訂了量化方案。每天,值日小班長對小管家的值日情況進行檢查,量化計分,每周班會課進行總結、評出“最美小管家”,在這樣的正面鼓勵和引導下,小管家們盡職盡責,班級各項管理踏入正軌,孩子們的好習慣漸漸養成。
清晨的陽光下,孩子們踏進校門,放下書包,就開始清理自己的“責任田”;老師上課時,孩子們坐姿挺拔,用心聆聽;下課鈴聲響起,孩子們自覺物品歸類,撿拾垃圾……
開學一個月,小管家們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收獲了自律的好習慣,為優秀的孩子們點贊!同時也期待今后他們更精彩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