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來自珠海的家庭教育專家蘇主任,實時分享實用又易懂的家庭教育方法給大家。如果你也在育兒過程中感覺到困惑或者挑戰,那么請一定要關注我,“蘇主任Talk”讓你輕松育兒,孩子成長健康又快樂!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越來越多的家長都漸漸開始了解科學育兒法。這就促使家長尋求更好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很多家長甚至會在科學育兒過程中發現自己或者長輩曾經使用的育兒方法是大錯特錯的,這就造成了很強的內疚感。
這種內疚感會讓家長們希望尋求更多的“更好的”育兒方式來補償孩子,然而,家長這樣的內疚心理狀態其實對于孩子的教育是沒有益處的,反而可能弄巧成拙,導致孩子產生很多抱怨與不滿。
為了家長和孩子的心理健康著想,必須給家長梳理一個清晰的信念,我已經盡自己最大的能力給孩子最好的。
或許你會覺得“內疚”這兩個字會有點重,當我們對孩子大吼大叫之后,就會感覺內疚,但這種內疚會讓我們警醒,提醒我們找一個新的方式來處理親子矛盾,這種內疚也會讓我們覺察,反省是否最近壓力太大,需要減壓。
01 如何面對內疚感
孩子一出生,家長也是要時間成長的,需要學習修煉,在角色轉變上做調整,很多時候還沒摸清孩子的習慣,做什么事都對孩子有內疚感的話,父母很難有一個好的心態去面對孩子。
當一個女性結婚后有了小孩,身份就不只是一個媽媽,她還是一個妻子,還是你媽媽的女兒,不要認為自己是要做媽媽的人了,就要對自己嚴格要求,要如何做得好。所以很容易用錯誤的想法來框架自己,今天孩子這種狀況好像都是自己的責任,自己的錯,會把所有的錯都往自己身上扛。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待事情,孩子今天表現很好都是你的功勞。不是只有你那些做的不好,很多好的部分也是有你的功勞,很多做不好的地方,也是我們需要學習改進的地方。
02 如何緩解內疚感
作為父母,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常常反思是好事,可是也不能自認為是壞父母,因此產生內疚感,這種自我譴責反而會影響自己成為好父母。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允許自己做一個不完美父母,往往自己做的不夠好的部分就是容易內疚的部分,我們把自己擅長的部分做好,把不擅長的部分進行學習優化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保持學習的心態,對孩子的教養中,我們要學會放下內疚心。孩子會更感覺你的付出和努力,只有這樣,他才能真正認識到,正是因為你的努力和付出,他才成長為一個負責任的成年人。
03 家庭教育
孩子的家庭教育模式其實就是學習,父母之間的相處模式,當父母感情越好,其實讓他在未來的感情觀或者家庭觀做模范。父母應該注重的是夫妻之間親密關系的維護,孩子不可能陪伴我們一輩子的,當我們50歲的時候,孩子都不喜歡跟著父母出去玩了,喜歡跟自己的同學或者朋友出去,這個時候我們會面臨的是空巢期,我們的事業可能進入半退休狀態,發現我們的重心有點無所適從,心里會有很大的失落感,這個時候有人陪伴是最好不過的事,把孩子交給家人幫忙帶,夫妻倆出去旅行看看世界,讓兩個人有獨處的空間,這對兩個人的婚姻或是愛情會有較長的保鮮期。
蘇主任說
內疚的事情,其實就是我們帶孩子一輩子的功課,孩子再怎么優秀,你都會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孩子需要的不是一個完美的父母,而是需要幫他規劃好一切,陪伴他一起成長的父母。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家庭關系好的家庭,他們是最愿意陪伴彼此,了解彼此。
各位家長,你又是怎么看的?歡迎在評論區告訴蘇主任,或者和大家一起討論!
我是來自珠海的家庭教育專家蘇主任,希望可以幫助更多的家庭走向幸福。你想知道更多處理孩子以及自己情緒的好方法嗎?歡迎關注“蘇主任Talk”,你的每一次點贊、轉發、評論、收藏都將是蘇主任堅持高質量分享的最大動力源泉哦。
如果你有育兒、家庭相關問題,歡迎找蘇主任哦。我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