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傳》的作者是波特·埃里斯曼,作為阿里巴巴早期的外國高管之一,他以阿里內部人的視角寫了這本書,記錄了阿里巴巴如何從一個空調都舍不得開的單元房內小公司成長為電子商務巨頭的過程。這個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有成功有失敗,起起落落,也讓人認識到了更真實的馬云和更真實的阿里巴巴成長史。
雖然畢業后一直在杭州工作,阿里對于我來說,就像是房間里的大象,因為也不是做電商相關的工作,主要還是作為一個普通的用戶,通過新聞這些來被動了解阿里集團,沒有去刻意去了解阿里巴巴的成長史以及業務細分。
馬云成就了阿里巴巴
本書的第一章標題便是「為什么是馬云?」作者對馬云是高度認可的,阿里巴巴能夠創立,一步步走到今天不能沒有馬云。雖然開始于一個英語老師,但是在當英語老師的第一天,馬云就只打算當5年的老師,5年后他是一定要「下海」創業的。
下海后,馬云開了翻譯公司,由此接觸了一些政府官員,并且有機會去了美國;在美國的時候,他了解到了互聯網,也發現了巨大的機會;所以后來又創建了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公司-中國黃頁;黃頁被電信盯上之后,雙方成立了合營公司,但是由于管理方法上有分歧,馬云最終還是離開了;后來馬云又去了北京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下屬的一家公司,在這家公司,馬云已經懷揣著電子商務的夢想。因為不習慣該公司的官僚作風,馬云又一次離開了。
但是這個時候的馬云,已經有了一批愿意跟著他打拼的朋友,以及在中國做電子商務的夢想,于是就有了18羅漢成立阿里巴巴公司的事情。在阿里巴巴成長的過程中,馬云也不止一次地憑借自己的上也在直覺和堅持,讓阿里巴巴走上正確的道路,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馬云的講故事能力、演講能力、國際化的胸懷、商業上的直覺等一系列個人獨有的魅力,都讓這個角色在阿里集團存在著不可替代性。
危機,是危險也是機會
我們大部分人都只看到阿里巴巴今天的成功,但是卻不知道和大多數創業企業一樣,阿里巴巴也經歷過很多的困境。
只有三個觀眾的媒體見面會
在阿里巴巴尋求國際媒體關注的過程中,歐洲也是重要的一站,可是在馬云進入柏林世界互聯網大會會場500人會議大廳準備演講的時候,才發現會場里只有3位觀眾。顯然阿里巴巴在歐洲還沒有建立自己的認知度,但是馬云依然鎮定自若、慷慨激昂地進行他的演講。
核心團隊搬到美國后
由于杭州團隊沒有找到一個讓客戶買單的產品,香港團隊認為要運營好一個英文站,必須將核心團隊搬到了硅谷,搬到全球互聯網最活躍的區域。但是這一舉動卻帶來了更多的問題,由于時差問題,溝通成本的增加和效率的降低,杭州團隊與美國團隊的隔閡也越來越大;業務上沒有進展,而成本卻不斷上升,公司又處于危機之中。最后不得不辭退硅谷的員工,關閉硅谷辦公室,重新把核心團隊轉回杭州。
公司大了需要專業的管理
很多公司都會遇到同樣的問題,在團隊比較小的時候,扁平化,沒有等級,沒有管理,沒有繁瑣的規章制度,但是當業務持續發展,隊伍逐漸擴大的時候,缺乏制度和管理,就會導致業務混亂、效率低下。于是阿里巴巴發現迫切需要一個COO,幸運的是他們找到了以為非常合格的,也就是關明生。關明生上任后,進行了很多大刀闊斧的改革,包括裁員、完善薪酬制度,另外就是明確公司的使命、愿景和價值觀。事實證明關明生才去的一系列措施非常有效,幫助阿里巴巴平穩度過了危機;也導致了作者高薪被減半處理。
遭遇SARS
每一個中國人,應該都記得2003年的那場SARS病毒,幾乎讓所有人都談SARS色變,很多活動都受到了影響,學校、工廠、旅游等。阿里巴巴也同樣經歷了這個全國人民共同的困境。在SARS期間,為了獲得更多的機會,阿里巴巴還是派人去重災區廣州參加貿易展會;首先是展會參會人比起往年大減;另外團隊伙伴真的有人感染了病毒,導致所有人都需要被隔離觀察。幸運的是,在被隔離的過程中,作者由于無法開展其他的營銷活動,專注于谷歌廣告了,于是發現了谷歌廣告的巨大潛力。
與eBay的商戰
阿里巴巴最大的對手是eBay。商戰從來都是殘酷的,即使表面上大家還是業內的朋友,背后卻依然不乏各種卑鄙的商戰行為。eBay 為了維護自己的中國的電子商務地位,不僅和各大網站簽訂排他的廣告協議,臨時取消阿里巴巴參加行業交流會的資格,向媒體發送阿里巴巴上有假貨的新聞,甚至還聯系克林頓的秘書,希望克林頓不要在阿里巴巴組織的「西湖論壇」上發言。
面對如此巨大的競爭對手,阿里巴巴只能另辟蹊徑,從側面突破。買不到大網站的廣告位,還好當時正好是中小網站蓬勃發展的時候,阿里巴巴就購買小網站、小網盟的位置;不能參加行業交流會,就在交流會的對面包下酒店,面向參會人員發放阿里巴巴的資料袋,并從輿論上贏得參會人員對阿里巴巴的同情和支持;eBay收費,阿里巴巴就實行對商家免費;eBay是拍賣模式,禁止買賣雙方溝通,阿里巴巴深諳中國人的心理,不僅鼓勵他們溝通、鼓勵砍價,還特意做了溝通軟件阿里旺旺。同時,阿里巴巴也有自己強有力的公關團隊和政府關系處理能力;最重要的是,阿里巴巴在業務上一路高歌猛進,得客戶者得天下,最后完勝eBay。
「與其做第一,不如做最好」和eBay的商戰,也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不要害怕你的競爭對手,只要你做得比他更好,你就有機會獲得最終的勝利,把重心放在客戶身上,其他的都不是問題。
收購雅虎
我們現在都知道雅虎中國被阿里收購后,發展得并不好,但是在當時卻是一個意義非常大的事情。阿里獲得了雅虎的投資,一方面拿到了一大筆的現金流,一方面也顯示里阿里的能力,增加了所有人對阿里的信心。
然而雅虎收購以后,阿里卻做了一系列現在看來不明智的事情,比如做搜索引擎和百度競爭,由于戰略上沒有重視技術投入,以及一系列其他的因素,導致雅虎流量持續下滑,不得不又重新做回門戶網站;同時作為門戶網站,又不得不處理更多法律、政策上的問題;收購雅虎惡化了馬云和周鴻祎的關系,周鴻祎辭職后創辦了奇虎,不僅帶走了一批員工,更是通過360衛士進一步攔截雅虎中國,加劇雅虎流量的流失。不能說收購雅虎是個敗筆,但是收購雅虎后,對雅虎進行的一系列運營,確實被證明是失敗了,眾所周知,最后雅虎郵箱也關閉了。
兩次上市
上市是很多企業家的一個夢想,是企業成功的標志之一,當然也是投資人的要求之一。阿里的第一次是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后來由于馬云提出的公司的股權機構不符合港交所的規定,港交所不打算為阿里巴巴破例,所以不得不退市,重新再紐交所上市。這時已經是2014年,才過去不久,相信很多人都對這件事情有感知,一夜之間中國又多少不少的千萬富翁。
阿里巴巴的生態系統
阿里巴巴有多少產品,我相信沒有幾個中國人說得清楚,阿里員工也不見得都了解,況且阿里的業務也一直在變化。通過內部孵化新項目以及外部收購,阿里一直在不斷發展自己的生態系統。在作者寫完這本書的時候距離現在,阿里又增加了不少新的產品到這個大家族里,比如咸魚、飛豬,比如收購UC等等。當然,在本書,作者是這么歸類的
- 企業級市場 (B2B)
阿里巴巴國際 alibaba.com 、阿里巴巴中國 1688.com - 消費者市場(B2C)
淘寶、天貓、聚劃算、速賣通 - 其他
螞蟻金服金融服務、物流、媒體和娛樂、云計算等。(似乎把螞蟻金服放在這里不足以傳達它的實力...)
后記
作者是一個非常瀟灑的人,在阿里巴巴的8年中,中途已開過一次阿里巴巴,后來又重新回來,最后功成名就又離開,去追逐自己喜歡的旅行。他離開阿里巴巴后,不僅寫了這本書來講述阿里巴巴,還拍攝了阿里紀錄片「揚子江大鱷」,在全世界演講講述自己見證的阿里巴巴的成長故事,不能不說,除了愛得深沉,也是賺錢有方呀~
這本書比較系統地介紹了阿里巴巴發展過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想要了解阿里的成長,這確實是一本不錯的書。不過個人覺得還缺少一些也比較重要的內容,不知道是作者是無意中漏掉了,還是參與得少,或者是因為作為外國人,沒有理解一些現象,比如阿里巴巴的花名制度、武俠情節,比如天貓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出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