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端午節,印象最深的還是2009年。媽做了很多油食,包好很多粽子,讓我和震哥回老家給爺爺送。就在這一年,爺爺過完中秋,在八月十六下午永遠的離開我們。這是銘刻在一家人心底永遠的痛……
今年的端午,被工作安排的滿滿當當,時間差點記錯。媽忙里偷閑又包好多粽子,我一進家門便拾好滿滿一袋子讓我往家拿。心疼媽媽,總是用忙碌,成全我們每個人的圓滿。軟軟黏黏的粽子稍微冰鎮一下,糯米香和著蜜棗甜,那味兒呀,是超市賣的琳瑯滿目的粽子所不能比的。我并不是特別貪吃的人,看著滿滿一鍋粽子,總是忍不住吃一個又一個,媽在一旁欣慰地看著我,“吃吧,吃完了,還有……”
印象中,媽總是忙忙碌碌。以前一家人在鄉下生活,媽并不特別注重節日習俗的,比如,端午節早上割艾。最近幾年,每年端午早上媽是都要早起,到早市上買上一兩捆艾葉回來,在媽眼中,凡是對家人好的習俗就去置辦。是不是人到了一定年齡,都會后怕很多事情,日子久了會變得越發膽小心細?“五月五日時,贈我一枝艾”,這些年,我也在媽媽身上學會了更多的細心,每年也會置辦一些艾葉回來,希望家人平安、健康!
2000年的端午,也是很難忘的日子。那時,還在讀高中。記得端午這天,剛出宿舍樓,就看到望城崗村里的阿姨大娘們,在樓門口擺了一籃又一籃的粽子、煮的熟雞蛋和蒜,第一次知道,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有吃雞蛋和蒜的習俗。后來,問“度娘”才知,河南、浙江等省農村每逢端午節這天,家里的主婦起得特別早,將事先準備好的大蒜和雞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早餐食用。有的地方,還在煮大蒜和雞蛋時放幾片艾葉,早餐食大蒜、雞蛋、烙油饃。這種食法據說又以避「五毒」,有益健康。
時光回到2007年,那年端午仿佛還在眼前,也是假期,在五岔路口碰見二嬸買東西回來,我們聊起弟弟的女朋友這些瑣事。那是最后一次見二嬸。轉眼十年,前兩天再夢見,音容猶在。去年,從二叔家里搬回一盆蘆薈,是二嬸生前養的,長勢喜人。這世間最殘忍的事兒,莫過于有些人走著走著就散了,只能在記憶里找。時間久了,連記憶也會模糊……不知天堂里的端午是否有粽香悠悠?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隨著年齡的增大,小時候的一些記憶越發清晰起來。近幾年,幾乎每年端午,都會憶起小時候,和弟弟們一大早起床,跑七八里山路買粽子的事兒。假如時光能倒流多好,回到小時候,回到盼著過節的年齡多好!假如這世間,花兒不落,人不變老,那該有多好?!可這世間又有哪個人能逆時光而走呢?誰說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