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得觀音菩薩點化,與師父去往西天取經,悟空說,我現在就去大雷音寺把經書取來,唐僧對孫悟空說,取經路上的每一難皆為造化,每一路皆為修行,生命就是這么的奇妙。
西游記之三打白骨精,是個人非常喜歡的一部電影,每個導演編劇解讀西游記都有不同的版本,相比今年的西游降妖篇,三打白骨精更勝一籌,值得一看再看。
電影里對每個人的人物性格把握的非常精準,郭富城扮演的孫悟空,頑劣,沖動,但是一心護主,有情有義,在被師父趕走后,被觀世音菩薩攔著回不去花果山,在得知金禪子,等了九世在等來這一世做他的師父,是為了來度化他。并告訴悟空,是你放棄了師父,師父看到的是心相,你火眼金睛看到的是表相。
唐僧妙語連珠,每句臺詞,字字斟酌,耐人尋味,特別是與悟空的對話,與白骨精的對話,堪稱經典。我們倆很像,只相信自己所看到的,所以佛祖安排我們一起取經。特別是悟空在打死白骨精變的老太婆和小女孩。從而引發師徒的矛盾。
即便我過了千山萬水,我也過不了自己這一關。唐僧一心想度化白骨精,不忍心她灰飛煙滅,佛祖說,你要犧牲自己的生命,悟空不忍,唐僧愿意度化白骨精,愿意犧牲自己的性命,讓悟空把他打死,他不想看到白骨精心里的怨氣帶著灰飛煙滅,三打白骨精,最后一打尤為精彩,鞏俐扮演的白骨精并非以前傳統意義里的妖怪,想吃唐僧肉長生不老,其實電影的表達也是證明這是一個可憐的妖,她并沒有去吸小孩的血,相反是國王的惡行嫁禍與她,國王說人間早成了地獄,人心的惡火佛都滅不了,她只是當妖孽當習慣了,心里種下太多仇恨,以前以為妖怪就是罪大惡極,十惡不赦,但是到最后一打,可以跟著劇情升華,愿意理解原諒白骨精。
唐僧度化白骨精,想把她心里的怨恨都種成善愛,一世不度,度十世,感情到最后全部升華,白骨精被度化之后前所未有的脫胎換骨,滿路鮮花,一路向前,回到十六歲,像美麗動人的仙子,可見種在心里的皆是心魔,執念,執著什么就被什么所傷害。從前以為一味種善因結善果,想必一切皆是造化,修行的結果。
悟空到這里才開始明白師父所說的取經真相,就是對萬物的慈悲與度化,并對師父說,從今往后我一直聽你的話,十萬八千里,十年八年,我在這里一直等你,一世不來,等你一世,十世不來,等你十世。而師父卻說,念金箍痛在我心,頭上的金箍好解,心上的金箍難解。電影在最后悟空對著水照見自己的金箍沒有了。
西游記三打白骨精的精華之處,通過這部電影有了全新的認識,每一步皆為修行,每一步皆為造化,從這里之后師徒四人組成一個團隊。
《西游記》傳奇巨作,雖然是取經人的故事千百年來流傳,各種不同版本,可是這個版本卻不同凡響,令人深思。這部電影的人物服飾,動畫設計,各種精彩都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