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西游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可能說看之前還一直納悶,這么老套的故事被翻來覆去的演繹會不會落入俗套,尤其是將一段三打白骨精拍成電影?看后還是被故事吸引,讓我又一次回憶了西去取經的艱難。
電影的視角總是超乎你想象,我以為只是對準三打白骨精,誰知道電影卻能吸收《西游記》所有的故事為自己所為,把收徒記、高老莊記、吃小孩記等情節統一納入整個平臺,為我們塑造一個如夢如幻的神話故事。在故事中我悟到了5句話:
一、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何其苦。孫悟空、豬八戒、白骨精都妖,但他們都有自己的法則,有自己的定數,即使有超越人的本領也同樣受制約束;故事中的皇帝也一樣,貴為一國之主,卻受到毒咒的日日煎熬,雖然能用小孩的血獲得短暫的恢復,但最終會成為泡影。讓我可笑的是,這個皇帝描繪了一個巨大的人性特點,就是講故事,說謊話,編一個嫁禍于妖的故事,試圖逃脫民眾的責任,真是諷刺;唐僧是無疑是故事的主人公,但他也逃不脫使命的歸宿,苦等九世才能遇見孫悟空等三徒弟一起取經,成就自己,渡化他人。所以我們現在的每個人就像是禁錮的小圈子,看似越來越自由,實際都身不由己,因為你只能看到自己的井底之天。
二、與你同頻的人才會和你一起上路。故事中孫悟空第一次識破白骨精的老婆婆化身,唐僧念了緊箍咒懲罰了孫悟空,悟空在山坡上仰望星空,唐僧翻山找到悟空說:“也許我們一路上,菩薩才會讓我們同路”。正是因為唐僧想獲得解救人生苦難的方法,孫悟空想獲得自由的目的才讓兩個人一起上路,正是這樣的目標共同點才促使了一個人和一個妖的同頻?,F在我們身處信息的大爆炸,卻覺得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越來越遠,同在一個樓棟,可能我們都不知道對方叫什么,做什么或是家里有幾口人,更別說找到跟你一起在生活中、工作中修行前進的人了,所以忍受孤獨是常態,共同進步要感恩。
三、管住團隊的核心人物至關重要。取經隊伍能力最高的無疑是孫悟空,但孫悟空本事大,眼里除了服如來,沒有人能管住他,所以脾氣大,個性獨立,必經有老才華的人都會有脾氣,因為你跟他們都不對等。孫悟空有火眼金睛識得了妖怪,看得了假象,跟唐僧比起來永遠是信息的不對稱,但唐僧不用擔心這些,只要有約束孫悟空的辦法就能管理好團隊,比如緊箍咒,比如團隊文化,獲得了核心人物,你就能管理好自己的團隊。
四、沒有武力征服的說教略顯蒼白。與白骨精多番較量,多次想表達感化她的想法都被拒絕,在被孫悟空打成重傷之后,才勉強停頓,唐僧多次說教對她一點用都沒有。尤其是唐僧最后犧牲自己,送她一程的無畏精神也是換換一點微笑。就像我們正在與一些強者較量,不能在戰術上獲勝,然后你就不能在談判桌上獲得主動權。
五、信仰才能與大規模人一起協作。故事的最后,孫悟空面對唐僧要求他把自己打死說了句:“以后我只信你一個”,唐僧的“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佛法精神儼然成佛,這句只信你一個,不僅是相信唐僧個人,更是對佛法的崇高信仰。正是這樣犧牲自我,救苦救難,度己度人的慈悲理念才讓人、神、妖共同尋求生命的意義,尋求與絕大數同行者一起協作創造世界。身處在當下的世界,只有尋求大多數人的需求,才能成就自己,獲得人生價值。
打破格子間的局限,能自圓其說就是個好故事,我們也一起慢慢書寫屬于自己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