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很多學員會問到的問題就是,
我們都是同時來上課的,剛進來的水平也差不多,為什么學完之后他突飛猛進,我卻原地踏步呢?
關于這個問題,其實是由很多具體因素導致的。其他的原因因為太個人化,很難做歸納總結。
但是下面珍妮花會根據學習的過程,來讓大家做一個“學習”的body check, 看看大家是不是真的“在學習”。
還是假裝在學習
在我的高中時代,我一直有一個很疑惑的問題。我認識一個A同學,明明很認真學習,每天好像都很努力,每次我都看到A同學在看書,但是考試總是考的很差。后來我才明白,其實他根本就是在裝啊。
那么怎么樣的學習才是比較靠譜的呢?
我們先來了解下整個學習的過程
大家可以對應看一下,你的學習是否符合這里面的步驟,還是說有哪些步驟漏掉了的。
針對這個過程,珍妮花給大家幾個可以提高學習效果的小tip
1. 調整狀態
每次學習之前,無論任何人,都有一個進入狀態的過程。包括工作也是一樣。這里一個小tips就是
讓自己提前進入狀態。
比如上課前幾分鐘提前來到,先翻翻之前學的內容找找感覺
或者是 給自己一個開始的固定心理暗示。
比如說 ?上課前把手機調成靜音,或者上交。
當你把干擾你學習的東西都處理掉,其實你上課也更容易集中精神,也更容易進入狀態。
2. 有效筆記
做筆記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市面上甚至有很多關于如何做筆記的書,也有很多關于記筆記的課程。
珍妮花在這里只講其中的重點,不講技巧。
1. 不要把老師講的所有的話都記下來
2. 不要把老師板書的所有內容都記下來
3. 列點記錄
4. 記框架,記重點,記關鍵詞,記例子,記不懂
5. 課堂上以聽和參與為主,筆記為輔
6. 不要對課堂筆記過高要求。課堂筆記不要求完美,不要求完整,這是對課后筆記整理的要求
7. 一定要做課后的筆記整理工作
3. 保持好奇心
? 其實這是很多人都忽視的一點。這里的好奇心說的是你對老師課堂上講到的一些內容,自己會不會主動去做一些延伸閱讀和信息搜索。
比如我早上聽了一個課程,里面提到某個作者和他的書,我會在筆記本上把名字和書名記下來,再回來百度他的介紹和書本的詳細介紹。
這樣不單可以加深你對課程內容的印象,也可以增加你的知識儲備。
我還想分享一個我們學員的例子。
我們有一個男學員,學習吸收得非常好。每次課的內容都掌握地特別好,并且學習的速度很快。
后來我從他那里了解到,原來他每天都要學習到1點多。
如果只是復習的話,怎么會要學到這么晚呢?
原來,他對課堂上的內容除了做課后筆記整理,還會做延伸閱讀和信息搜索。這個會花一些時間,但是這些時間真的為他帶來了很大的學習價值。
所以我們要保持好奇心,讓自己帶著問題去探索課堂的世界
4. 回顧總結
有輸入,就一定要有輸出,任何的學習都不是單向的。
這里說的輸出,不是讓你把老師說的話一字不漏的背出來。
而是要把老師課堂講的內容,用自己的話說出來。
在這里跟大家分享兩個輸出的方法。
一個是把課堂的內容用思維導圖畫出來
實際上這就是一個固化印象,回顧總結的過程。當然不要求大家畫的有多好看,重點是輸出
而且要畫思維導圖,就要求大家對課堂的內容進行充分的理解,并且又讓大家對學習的內容進行了二次整理和輸出。一舉兩得
第二個是可以通過分享來實現輸出。
我們經常說,如果你想學會這個內容,你就用這個內容去教別人,在這個教學分享的過程中,因為你必須自己理解透徹才能做分享,這樣就逼著你完全掌握里面的內容了。
我自己就是一個很愛學習之后分享的人,這是讓我牢牢掌握一些內容很有效的方法。
希望這些小tips 可以幫助到大家提高學習的效果
如果你也覺得寫的好,對你受用,請為我的小寶貝基金隨意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