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實現高效,關鍵在于按照我們的生理狀況來工作。當我們的生理系統處于最理想的狀態時,每個人都能表現出驚人的理解力、動力、情感控制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創造力和決斷力。
《每天最重要的2小時》提供了五種策略來讓我們處于生理系統的最理想的狀態,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策略一:在日常工作中,認清楚最重要的事
在工作中,我們經常會遇到被打斷的情況,當你正在完成一項KPI(關鍵績效指標)工作時,往往一通電話或者一個郵件提示就能讓你從重要的PKI工作轉向另一項工作,當你結束一個電話后就要花上不少的時間才能將注意力回到剛剛的KPI工作上。
接到這個電話后的幾十秒到數分鐘時間就是你做決定的時間,你可以決定是完成電話中的事項還是繼續KPI工作,如果這個決定錯誤,你可能會浪費不少的時間。這就要求我們一定要認清楚,在工作中最重要的事是什么。
我們知道每天這種打斷不可避免,那么我們就要學會利用好這個做決定的機會:
首先是我們要承認它的存在,而不是無視它,繼續埋頭往前沖。要退后一步,重新思考對自己而言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然后決定接下來該采取什么樣的行動。
其次要為干擾做好相應的計劃,就算我們每天做了再細致的時間計劃,工作中的干擾也會存在,要不就是一封緊急的郵件或者電話,要不就是某個同事要“問個小問題”。
看到新郵件的提示時,如果你手頭正在推進一項重要工作,那么就該繼續,不理會郵件內容;如果是一通緊急的電話,你就該隨手拿起手邊的便利貼記錄事件和deadline;等到手上的重要工作到了一個階段性結束后,再來處理便利貼上的問題。
最后,不要隨便開始一項新任務,除非你覺得它確實值得做。當遇到一個做決定的機會時,花上幾分鐘決定下一項任務遠比馬上進行下一項任務要省時的多。你應該在這幾分鐘內決定好什么事最值得花時間。
介紹一個事情的重要程度排序方法:每天花上15分鐘列一下今日完成清單,然后從中找到你認為最重要的工作,寫上1;在剩下的工作中再找出一項重要的工作,寫上2;按此方法依次給清單寫上序號,你就完成了重要程度排序了。
策略二:管理你的心理能量
我們的大腦能量是驅動我們行為的燃油,如果沒有它,我們就寸步難行。我們自己安排的每個任務都會消耗我們大腦的能量,有的甚至會使大腦疲憊不堪。也許有些工作會讓我們產生一些情緒,而這些情緒又會讓這個工作和接下來的工作變得困難或者更容易。
那有什么是影響我們的心理能量的呢?一個是過多的選擇,一個是情緒。
今天晚上睡覺之前你準備看半小時書,做十分鐘冥想。可是當躺到床上的那一刻,看看時間還早,拿起手機批閱奏折似的刷著朋友圈,當你在做這個選擇的時候,你的心理能量就在流失。看著時間差不多了于是隨手拿起床旁邊的一本書,可腦子還泛著剛剛XXX曬的美食大片兒。這就是選擇太多,你可以做一件事來改善,那就是讓你手機不要和你一起上床。
在《學習之道》中提到了一個漩渦效應,這個效應就是情緒影響心理能量的一個表現,當我們的思想停留在剛剛的一件事上,特別是產生的負面情緒的時候,會影響到我們做下一件事的心態。這時候可以通過想象你曾經美好的事物,讓我們恢復到積極的情緒當中,比如一首你喜歡的歌,想想你最愛的那個人。
我們知道了過多的選擇和情緒會影響我們的心理能量,那我們就可以做一些改變來管理我們的心理能量:1、盡可能的在早上第一件事就完成你最重要的工作,比如我就是寫這篇書評;2、將待辦事項分類,分類規則可以按照緊急重要四象限來;3、試試用下午的某一個小時的時間來閱讀和處理郵件,將郵件內容整理到你的待辦事項,然后按重要緊急程度分類;4、前一天晚上就做好第二天的一些準備。這一點我印象深刻,我愛人在前一天晚上就準備好第二天穿的衣服的,在第二天起床后的效率就非常高,而且她的情緒也會很好;可是如果在第二天早上起床后再急急忙忙的搭配衣服的話,當天的心情會很糟糕,而且搭配的衣服也不一定是自己喜歡的。
管理我們的心理能量,其實就是讓我們的效率最大化。
策略三:無需對抗分心也能更專注
在《深度工作》中,作者就提到,實際上我們的大腦是沒辦法一直保持專注的,一般人的專注時間也就一、二個小時,接收過特殊訓練的人能達到四、五個小時。那我們該如何更專注的工作呢?這個時候你就需要把周圍能讓你分心的干擾物拿開,盡可能得保持專注。同時也要讓大腦有喘息的機會,所謂喘息就是需要適時的休息。
這里我非常推崇一種工作方式:番茄工作法。這種工作法能讓你練習得更專注。在一個番茄鐘內,你必須保持絕對的專注,專注于做同一件事;另外番茄工作法中有一個不可忽視的部分,就是注意休息,這個休息可以保證后續的精力。休息是有方法的,那就是不動用深度腦力思考,你可以欣賞窗外的風景,聽聽世界名曲,整理一下你當前的桌面等。有節奏的休息能幫助我們大腦恢復能量。
策略四:掌握飲食和運動的技巧,讓自己更高效
不僅僅是大腦,我們的身體狀況也是能通向效率的大門。這個策略中的運動和飲食主要是用來提升我們的精神狀態的。
如果你覺得有點兒懶洋洋的,沒辦法集中精神,那就嘗試著走出辦公室,快速行走30~40分鐘,試著出一點點汗,這種適中的運動會讓你在接下來的幾個小時內注意力更集中,精神更敏銳。
這種方式我自己親身體驗過,曾經有一段時間,我早上5點起床,簡單洗漱后出去跑步,不是跑到大汗淋漓的那種,就是傳說中的有氧跑,跑到6點回去。經過這樣不到一個小時的運動,能讓我在這天的上午,大腦保持敏銳的狀態,效率非常的高。
除了適當的運動,你還可以通過調節飲食結構來提升精神狀態。我們都會有這樣的經歷,如果早餐吃的油膩,會導致一上午都是昏昏沉沉的。這是因為我們的身體需要更長的時間去分解油膩的食物,血液會停留在胃部,大腦的供血會相對減少,產生昏昏沉沉的感覺,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多喝開水來加快腸胃的代謝,讓精神狀態恢復。
這個策略不是讓你養成運動的習慣,以增強體質,而是通過有策略的運動來提高我們工作效率。
策略五:讓工作環境為你服務
我們大多數人似乎沒辦法決定自己的工作環境,除非你是像我一樣的自由職業者,或者是在家辦公一族。否則,你的辦公環境大概只能取決于你老板對辦公環境的設計了。
有句話說,我不能決定風的方向,但是我能改變帆的方向。我們可以充分地發揮積極主觀能動性來改變我們工作的環境。
對于環境噪聲,你可以嘗試一種降低噪聲的方法,如果你是獨立辦公室的,那就請把門關上;如果你是在一個集體辦公的環境中的,你可以嘗試帶一下降噪耳機;如果你實在沒辦法改變環境中的噪音問題,那就嘗試著在別的地方尋找安靜的環境,比如是在家里,提前一小時起床處理工作上的事,或者晚上晚一小時下班來處理因打擾而沒有能集中精力完成的工作。
除了噪音,還有就是光線也能影響到我們的工作效率,有實驗表明藍白光會提升自我控制水平。所以,有可能的話你可以和你老板建議一下你們辦公室的光線問題。
除了噪音和光線,雜亂的工作環境和擁擠的工作空間都會對你的工作效率產生一定的影響。所以,今天就花點時間打量一下周圍,看一看,你的工作環境是否有利于實現“高效兩小時”呢?
以上這五種策略可以說我們經常能聽到,但我們卻很少的利用它們。如果我們有意識的去使用這些策略,用正確的方式做正確的事,那我們一定能獲得平衡的人生。
最后奉上秋葉老師對這本書的評價:
時間這位老友,很多人從來就沒有真正理解和它打交道的方法。要通過管理自己的選擇、調控內心的情緒、培養自己的意志力、清理自己的環境一系列組合之后才能成為它的朋友,它也必定回報你的事業和生活的豐盛。正因為此,戴維斯博士這本實戰書,值得你一讀——秋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