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出差,最大的感覺就是一個字:亂。
不,還有一個字:急。
越亂越急,越急越亂,越害怕出錯,越出錯。
以前我覺得勤奮和方法重要,但現在,我發現比起態度,比起方法,更重要的是意識。這次活動項目,混亂的工作讓我反思自己工作的意識。主要是以下4點。
一、整體,全局意識。
(一)整體:要知道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要知道你做這件事情的目的。
我剛開始突然卷入這個項目的工作時就急著打電話,沒有整理清楚,要問什么,更重要的是為什么要這么問,整個項目,整體工作要做什么,都稀里糊涂。
打第一通電話,就直接核對別人的信息,被質問是不是客戶那邊的人。
打了幾通電話,不確定的仍然有很多。
死板地按照表格里的信息問,身份證,是否自駕,是否住宿,是否參加晚宴,結果得來一堆模棱兩可的答案。
然后,問了同事才知道,不用住宿,不用訂車票,就不用問身份證了。才明白,知道航班信息,了解行程,他是否參加晚宴,不就知道了。
各個問題之間的邏輯,完全沒有理順。
更重要的是,完全無目的。就像出差前寫的溝通之道,你應該明確你做這件事,你溝通的目的。你應該引導嘉賓,讓他聽你的安排,住宿,車輛,接送,都由我們掌控,好讓我們的工作更好進行。
你要有整個活動項目有全面的了解,并且,對你的工作目的非常明確,對各項工作之間的聯系非常清晰,而不是像一只無頭蒼蠅亂撞。
磨刀不誤砍柴功。不要貪快,不要急,不要怕問,被笑,將事情的來龍去脈了解透徹。
(二)全局:要有輕重緩急,要有全局意識。
當有突發狀況時,實在沒辦法按照安排去做時,一定一定要及時和領導溝通反饋,不要急起來什么都不顧,哪怕幾分鐘也好,一定要打電話說明情況,這非常非常重要!不要因忙碌、逃避、害怕而悶頭不理,不然會被罵得很慘。上一篇就是教訓。
你處在一個集體項目中,必須有全局意識。
二、凡事盡早、及時跟進、反饋的意識。
凡事涉及到對接的問題,一定要及早及時跟進!!不要匯總完了,把信息交上去就不理了。
這次就是例子,和嘉賓確認完車票信息,我就不理了,扔給訂票的同事,坐等出票。結果到嘉賓要來的前一天上午,突然被告知,訂不了票,轉信息給嘉賓,那邊反應已經沒票了,把自己陷入非常混亂的狀態,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但,如果,我能在嘉賓問起票時跟進一下,提前和訂票的同事跟進,確認一下,就不會把自己搞得這么混亂了。
三、立刻記錄、分類整理的意識。
記錄,整理很重要!!不論是做文案還是媒介!甚至,不論哪個行業,做什么,及時記錄和整理都太重要了,會做筆記,絕對是一大優勢!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我的筆記都是鬼畫符。個別時候甚至連我自己都看不懂。。。
我可以把這歸為時間太快,飛快地寫,根本沒有時間管好不好看。
但,慢慢地,我發現,即使時間充足,我的筆記也沒多好看。更甚,很多時候,我都懶得記筆記了。
直到這次活動項目,涉及很多細節信息,溝通也有各種渠道,電話,短信,微信語音,信息,一不小心就容易遺漏,而我一直沒記錄,整理,一直憑著記憶力,直覺去記,但后來訂票時,我發現漏了嘉賓,最后核對行程時,我把嘉賓自訂的錯記成我們買的。好在及時補漏,沒出什么差錯。。
但,由此深知,及時記錄,分類整理多么重要,它能讓你有條不紊,有章有序。不會一問起,一查起,還得浪費時間翻一大堆資料信息去找,緊急時還把自己弄得混亂。
四、設想、憂患意識。
以前看《響聊聊職場》,有個細節印象特別深刻,寶潔公關總監陳默有個習慣,經常和自己對話,經常設想工作中每一種可能發生的突發情況,然后想出解決方法。
工作后,才發現,這種憂患意識非常有必要,這種習慣更是難得。
大多數人,上完一天班,回去只想葛優癱,根本不愿費腦力想工作上的問題,但工作,常常有各種突發狀況,如果不預想,你就會很被動,每次都被推著逼著走,比起忙碌更揪心的是抓狂,焦慮,無措。
凡事一定要多問,多想,不要想當然。就像訂票,我從來沒想過會訂不到票,我以為提早交了班次,就可以了,卻不問問訂票情況。
誰知道供應商遲遲不訂票,誰知道對接的同事出發前一天才和我說訂不到。
如果你能多想下,多問下,多跟進下,也許就不會這么混亂了。
平時不多想,關鍵時候有什么突然狀況,就會很慌。
專注、用心,細心,凡事多設想各種可能以及解決方法,才能讓自己從容不迫。
憂患意識,則更多的是學習。平時不學習,機會來臨時,也沒有能力把握、抓住。
譬如這次活動,有外賓,我卻不敢說我可以接待,因為太久沒碰英語,都弱了,因為第一次做活動項目,能做到接待好現有的嘉賓,做好手頭的工作不出錯,已是萬幸。
但這一點,多數人難以做到。畢竟下班了還要燒腦反思,學習,挺累的。能做到的少數,經過日復一日地沉淀和積累,就成了專業精英人士。
沒有意識,沒有習慣,就沒有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