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空上來看了好幾篇文,有幾篇我都點了贊,也就是在簡書界面中,點了文末的“喜歡”。
我不輕易點開文章,就像以前讀書時老師教導的“題目很重要,題好一半文”。我好像也不隨意給作者“喜歡”。我“喜歡”的理由只有兩個,一個是我覺得他/她寫的很有道理,另一個是他/她寫下的文字真實樸實,而且還是我喜歡看的文章類型。來自自己的心得或分享,有喜悅,有悲傷,有邏輯,有思想,不只是空說大道理或空主張自己的思想,這樣的文章對我而言真的很值得“喜歡"。
我自己也寫了好幾篇文,但只有幾篇收到的“喜歡”和同思路的評論比較多,其它的不是比較少的“喜歡”或是根本沒有人“喜歡”。一開始會有點難過,因為覺得有幾篇明明是發自內心的分享,卻一直乏人問津,而且不光是我這樣,有好幾個作者也是這樣。但后來我就想開了,一是因為我了解到,很多人看完之后覺得這些故事是別人的生活,對自己而言可有可無,所以沒意愿點下“喜歡”,二是因為很多人期待文章近乎自己的價值觀(例如我),三是因為之前就有人抱怨過的,集滿好多個“喜歡”就能有新浪微博的簡書推薦用戶認證,所以很多人都不肯給“喜歡”了。
對于新浪微博的簡書推薦用戶認證,我在這里額外多說幾句自己的看法。
(下面就簡稱為新浪認證吧)因為新浪認證,有些人都不肯輕易給“喜歡”,老覺得便宜了別人(當然我覺得應該不會是大多數人都這樣吧?),也有些人因為新浪認證,就篇篇都寫一些嘩眾取寵的文章。其實我是很喜歡看這些大道理的文章的,但是看多了就膩了,老有一種感覺在被洗腦的感覺,漸漸的看了我就不敢多想多信。不管有沒有新浪認證,我們都不該“亂點贊”,或是“就是不給贊”,也不應該注冊小號來“狂點贊”(不過我相信簡書里沒有“點贊狂魔”)。
但是盡管如此,盡管這個新浪認證給簡書帶來一些討論或爭議,我覺得,好文就是值得點“喜歡”。哪怕有些文章沒有令我感到有價值,但我也會去評論,有意思有故事的文章就是值得討論和交流的。
這對作者也算是一種鼓勵吧。記得有陣子我也在想到底自己還要不要繼續寫文,因為家人不理解這個無意義無酬勞的“工作”,而且我也不算是別人眼中的專業的寫文了,只是寫一寫生活感悟和經歷而已。但是我有幾個朋友就特別支持我,其中也有人在寫文的,所以她們理解當中的樂趣和意義,還有個沒有在寫文的,但因為是中文系,所以也理解和支持我這樣的文字感悟和分享。
突然明白簡書界面下,為什么是“喜歡”而不是“贊”了,因為好文應該分兩種,一種是作為思想收益者的“喜歡”,一種是作為心靈交流者、讀者的“喜歡”。
這篇文有可能又會石沉大海,不過也沒關系,我還是會繼續上來寫文的。
愿與同在簡書,并且有緣看到這篇文章的你,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