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34~P39
7.“需要"還是“想要”。當你決定是否要買某個東西時,這是一個很好的判斷標準。想一想,哪些東西是你真正想要的,哪些東西只是你想要的?只要弄清自己的需求,就能消除大部分的欲望,因為很多東西并不是你真正需要的。
8.刪除無關緊要的東西。如果你弄不清什么是重要的,那就反過來想一想。如果你列出了一份待辦事項清單,不妨先把無關緊要的任務刪掉。比如,你知道洗車不如付賬單重要,也不如修下水管道重要,因為漏水會讓你多花數百美元的水費。刪掉無關緊要的東西后,清單上留下的就是最重要的任務。
9.繼續刪除。通常情況下,你都不可能一次就把所有的無關緊要的東西統統刪光。你可以先刪掉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試著去做剩下的任務,過一兩個星期再回過頭看看,再刪掉一些東西。繼續這么做,直到你發現沒有東西可刪。
簡化之前,先弄清自己真正想做什么
無論你在審視生活的哪個領域,如果你覺得很難判斷哪些東西最重要,上面這些問題能幫你的忙。從工作中的項目和任務,到電子郵件和財務狀況;從生活中的目標和承諾,到清理家里和辦公桌上的雜物,抓住重點都是化繁為簡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它能讓你變得更高效。
關鍵在于放下手頭的事情,花上幾分鐘(如果有必要的話,也可以花上幾個小時,甚至幾天),從更宏觀的角度考慮問題。你抓住重點并投入全部精力了嗎?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東西?
你能刪掉無關緊要的東西嗎?花一點時間,問問自己上面這些問題。這樣?,你才能更專注、更高效地做自己真正需要做、想要做的事。這能讓你減少花在不愛做的事上的時間,做那些瑣碎小事對實現你的目標毫無用處。
下面這些方法能幫助你運用上述問題(我會在接下來的章節里進一步說明):
生活承諾:生活中哪些承諾是最重要的?運用上述問題,特別是那幾個關于價值關、目標、愛好的問題,減少許下無關緊要的承諾。
年度目標:每年年初,我們都會自信滿滿地制定許多目標。這些目標不一定都能實現,原因晚們定的目標太多了。每年只選擇一兩個目標,集中精力實現它們吧!運用上述問題判斷哪些目標是最重要的。你完全可以在達成重要目標之后,再朝著次要目標前進。
工作任務:如果你有很多任務要完成,那不妨先簡化一下。運用上述問題判斷任務的優先次序。你這個星期要集中精力完成哪個項目?你今天要集中精力做哪項任務?盡量把無關緊要的任務去掉。你可以多想一想哪幾個關于目標和任務回報的問題。
電子郵件:如果你有二十封電子郵件要回復,請運用上述問題挑出三到五封今天必須回復的,其他不重要的就留到明天再擔心吧。哪果你的膽子夠大的話,也可以直接把它們刪掉。
財務狀況我:就這一點來看,“需要”還是“想要”的問題最重要,那幾個關于目標和價值觀的問題也同樣重要。如果你把消費跟自己的目標和價值觀聯系起來,就能避免很多無關緊要的開支,個人財務狀況也會發生好轉。
清理雜物:清理家中的雜物時,你可以先想一想“需要”還是“想要”的問題,再想一想“刪除無關緊要的東西”,最后想一想“繼續刪除 ”。這樣,你就會把垃圾統統清除出去,留下自己真正需要、真正喜歡、真正會用的東西。
定期回顧:你不可能一次就抓住重點,必須定期回顧,因為新的東西會積累起來,你的價值觀和目標會發生變化,你會發現自己需要的東西越來越少。你可以梳理生活的各個領域,刪掉無關緊要的東西,然后在日歷上做個標記,待日后重新審視,繼續刪除。學會享受這個過程,而不是急吼吼地為了簡化而簡化。
簡化并不意味著掏空你的人生,而是在生活中留出空間來,讓你有機會做真正想做的事。開始簡化之前,你必須先弄清自己真正想做什么。
原則三:化繁為簡,清除無關緊要的東西
從理論上來說,一旦你弄清了什么東西最重要,化繁為簡就變得很簡單了。你只需要刪除所有無關緊要的東西就行。然而,實際做起來并不有說的這么簡單。不過,你練習得越多,做起來就越容易。
比方主,你寫好了任務清音,確定了需要最先做的三件事。為了簡單化這份清單,你想盡可能多地刪除無關緊要的任務。因此,你先刪掉了不那么重要的任務,又刪掉了同事能做的任務,最后把需要完成但不急于一時的任務往后推。
最麻煩的情況是別人安排你做某一件你覺得一點也不重要的事。這個時候,你就得學會說“不”,我們會在“減少承諾”那一章繼續討論這個問題。你現在只需要明白,說“不”就是對“抓住重點”許下的承諾。說"不”意味著告訴別人,你沒有時間做其他的事了。這正是承諾的真諦。說“不”是能夠熟能生巧的,尤其是當你深信“抓住重點能帶來長遠回報”的時候。如果你能在不累垮自己的前提下說到做到,別人也會漸漸開始尊重你。只有你先尊重了自己的時候,別人才會尊重你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