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12.06-2016.12.18,共22小時48分鐘
第二次閱讀
本次閱讀印象最深的三個關鍵詞:“逃逸速度”、“live with it”、“運氣也是一種實力”。
逃逸速度
逃逸速度(Escape Velocity):在星球表面垂直向上射出一物體,若初速度小于星球的逃逸速度,在上升一段距離后,星球引力產生的加速度最終會使其下落;若初速度達到星球的逃逸速度,該物體則可以擺脫引力的束縛而飛出星球。需要使物體剛剛好逃脫星球引力的這一速度,稱為逃逸速度。
李笑來老師用這個概念類比“賺錢一定要足夠快,快到可以擺脫財產被消耗的速度,才有可能實現財富自由。”
琢磨了好幾天之后,我發現生活中的星球引力無處不在。拿自我成長來說,這股向下的牽引力量來自本能:感受到威脅時的“戰或逃”反應、情緒的黑洞、高企的“自我”、需要思考時“系統1”的無意識運作……這些都是可能對成長造成阻礙的因素。人在多大程度上能夠認知這種本能的產生并擺脫它們的控制,就會獲得多大的加速度。待到可以熟練地“做自己(身體、思想、意識等)的主人”時,就獲得了逃逸速度,飛速進步。
在自我成長上獲得逃逸速度的人不多,所以真正獲得大成功的人很少。反面例子倒是不少。常見的,某領導對下屬做了件不得體的事,這不就是該領導的認知水平沒有跟上其身份對他的要求的典型例子嗎。
覺察到自己當下的狀態,實際就是提升自己的元認知能力,這種認知能力要持續不斷地開拓,因為未知永遠存在。因為取得進步而認為自己已經有了這種能力,繼而沾沾自喜不再精進,便是墜落的起點。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精進是唯一修煉法門。
Live with it
人在無知的時候難免做傻事、錯事。成熟之后,往往會產生“悔不當初”的感覺。又或者,意識到別人對自己的欺騙、傷害,會產生忿恨之感。李宗盛有句歌詞寫得好:“是不能原諒,卻無法阻擋,恨意在夜里翻墻。是空空蕩蕩,卻嗡嗡作響,誰在你心里放冷槍。”
不是所有的錯誤都有機會被糾正,多數傷人的實際是誤傷,這些即使在道理明白的情況下,也很難不產生情緒,這是人的原始本能在做自我保護。情緒足夠強烈,記憶才會深刻,它是為了讓人下次能避開這種危險。這是叢林時代的生存方式。但是,它落伍于現代社會,我們千萬不能被它綁架。
學會live with it,這是認知升級的表現。李笑來老師寫過一篇文章:《如何正確對待生命中遇到的傻x》。文中說,對傻x,無論這個傻x是別人還是自己,都不要太客氣了。這里的“不要太客氣”,不讓人去打罵糾纏,而是當下找到與它們共存的方法,然后通過不斷的自我升級擺脫這個境地。
運氣也是一種實力
成功=技能+運氣。技能可以通過不斷可以練習來打磨,而運氣卻不可控。運氣的影響不可能消失,卻有可能通過提升技能來抵消。有這樣一個模型可以幫我們明白運氣和技能之間的關系:
一個瓶子里裝著三個球,印著數字-5、0、5,它們代表運氣。另一個瓶子里裝著三個球,印著數字1、2、3,它們代表三個人的技能值。每個人從運氣瓶子里拿一個球,數字和自己的技能數字相加小于0的則出局,顯然,他們三個都有1/3的可能性出局。假如他們將自己的技能值提升至4、5、6,那么情況就會發生變化,技能值為4的人有1/3的可能性會出局,而技能值為6的人無論如何都不會出局。
這個模型說明,即使運氣時好時壞,在單一局內會出現0分或負分的情況,但技能值越高,長期中壞運氣的影響越有可能被抵消。因此,不要只盯著一城一池的得失,打磨實力才能王道。
很快,這個道理就在我的工作中得到了體現。某個月的業績僅僅因為一單的差距屈居第二檔,這不是自己運氣不夠好,而是實力不夠強的表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