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陳志紅老師,我最早知道她,是其曾就職于廈門雙十中學,作為廈門人的我,在進入陌生的群體時,總喜歡先找來自同一個地方的人。
后來,在張文質寫作班的微信群里,有一次看到在發布鏈接,宣傳《公開課:煉就與生成》這本書,因為封面紅色,特別吸引人,就點擊進去看,再度認識了她。
今年在廣東惠州的教育行走,終于得見廬山真面目,也加上了好友,互相交流,但因為忙碌,一再錯過她新書《做大自然的孩子》的閱讀,直到近期參加王榮平老師的《給教師的建議》共讀,在37章節的梳理中提到要到大自然中培養思維,有老師推薦了這本書,我立馬去買來讀。
讀著讀著,我覺得這是一本很優秀的書,能為育娃迷茫的我指明了方向。書中提到,父母是最重要的老師,大自然是最遼闊的教室。做大自然的孩子是幸福的,陪伴孩子在大自然中觀察、游戲、創作的父母是智慧的。我也想做這樣的父母,但一直不得法,僅僅帶著孩子在戶外走走,看完這本書,才明白了原來親近大自然有這么多的方法。二十個案例,不同的方式方法,讓我們真正能與孩子建立起親密的聯系。
一打開封面,映入眼簾的就是綠色,讓人覺得很舒服。書中分成兩部分:做大自然的孩子和一起去大自然吧。
第一部分重點在于闡釋對于自然教育的理解,提出了家庭開展自然教育的四個關鍵詞:陪伴、體驗、傾聽、社群,陪著孩子一起長大,一起到大自然去玩耍,多聽聽孩子的聲音,與其他孩子一起輪流組織活動,讓整個家庭教育顯得更加有效。
第二部分呈現了20個完整的案例,從自然物語、材料準備、活動過程、活動拓展、知識鏈接、溫馨提示、觀察記錄表、親自物語等各方面入手,展開介紹,呈現了一場完整的活動,讓人忍不住豎起大拇指。
總之,這本書需要我利用時間再好好去消化,并實踐,努力陪著我的孩子慢慢成長。
做大自然的孩子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