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過來,我就過去
夏海芹
“學生是一茬兒不如一茬兒”,剛接到一個新班的老師們往往會這樣說。
還真不是老師們矯情,這話,在很大程度上,是實情。
首先呢,學生們對待學習的態度和愿意努力的程度,真的是越來越不理想。再一個,老師們大多是連續教初三,過了一個暑假,學生從漸趨成熟的初三畢業生換成了剛步入初三的毛頭新生,一個站在終點,一個站在起點,這落差不僅存在,而且很大。老師們有這樣的感慨,是再正常不過了。
這不,本學期接到新班,我的這種感受就無比強烈。
這是一個新組建的班級,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都比較生疏。沒上幾節課,我就發現,學生們不自信不活潑,沒有規矩,不愿努力。語文學習所要具備的感性思維,也很差。比如講個笑話吧,在以前是會哄堂大笑的,可同樣的笑話,他們只是動了動嘴角,就算做反應了;說個典故呢,他們聽得一頭露水,瞪著大眼睛一臉迷茫,我還得從從前的從前講起,說來話太長,索性連說的興致也沒有了。
就是這樣,融不到一塊去。
那種專注的酣暢的課堂氣氛體會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分分鐘要冷場的尷尬。
一天晚上,一位以前的同事來家里聊天,她說,“最記得咱倆搭班的時候,你對學生說的一句話——要學生和課文談戀愛”。
哈,是的,我說過這話。
我還記得,那是一個早讀,每逢早讀,我總要給孩子們講幾個雞湯句,他們就像打了雞血一樣充滿激情地進行誦讀,總能快樂而高效地完成早讀任務。
那天早讀,我對孩子們說,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意蘊豐富的對象,你得走進它,沉入到它的文字中,不僅能賞出它謀篇布局的外在美,還要賞出它遣詞造句甚至標點符號運用的奧妙。既能識得課文的“秀外”,還能品出課文的“惠中”,需要你對每一篇課文都一往情深。
這話,是有效果的。學生發自內心的喜歡語文,老師輕輕松松就能教好。
而今,楊柳依舊,換了秋風。
秋風不知東風是怎樣吹綠江南岸的?它也想吹出一片萬紫千紅的春天來,卻不知綠草萌發桃李綻紅,是東風一點點將溫暖累積、一點點將熱情增加才喚出來的!如若只是一味的吹冷風,那樹上僅有的幾片葉子,遲早也會吹落的,最后迎來的只能是瑟瑟發抖的冬天了。
老師要做的,正是把這蕭瑟的秋風變成熱情的春風。
誰不想要春天?
道理都懂,但還不是講道理的時候。
青春期的孩子,他們最不缺的,就是有人在他們耳邊喋喋不休地講道理。
正所謂“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我想等待一個拐點。
盼望著,盼望著,月考終于來了。
每一個老師,改卷改得眼睛花,改得頸椎疼,改得心發涼。
好吧,慘不忍睹的成績就是有力的依據,這個時候把之前忍著不說的道理講出來,他們就聽得進去了。
其實,誰愿意揪著成績不放呀?
只是初三就是初三,再怎么高喊教育口號,空談教育情懷,離開考試成績,那都是不負責任的扯淡。
山不過來,我就過去吧!
雖然,我是那么害怕陷入冗雜中,陷入瑣碎里,陷入無休無止的作業和試題中。雖然,我是那么害怕我的時間不能留給我喜歡讀的書上、我喜歡寫的字上。
但是,我知道,我必須在眉飛色舞講拓展的時候停住,開始字詞的記誦;我必須在想多念一篇美文的時候停住,開始練習習題;我得從細處從小處、從更細處更小處著手,我得讓我的生活繼續運用減法……
這樣,才安心。
山不過來,我正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