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項目上,回一趟家不容易,請個假也難,回家10天,東奔西跑的,回西安,去蘭州,雖說是為了參加兒子的畢業(yè)典禮,但是也完成了我的蘭州同學聚會,一個城市,有那么多想見的人,難得。
猶記當年,男生都是一群整日穿著非藍即黃的舊衣衫,頭發(fā)濃黑,身形瘦小,但活力十足,三十多年后再見,個個腦肥肚圓,頭頂锃亮,原來歲月真的是一把殺豬刀,不僅僅奪取女人的容顏,一樣殺掉了男人的少年。反而是女同學,除了眼角的皺紋,倒都是風韻猶存,在我心中沒有那么明顯的變化。
兒子的母校西北師范大學,是我當年高考心儀的學校,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教育資源相對均衡,每個省都有自己的名牌大學,西北師范大學作為甘肅省內最好的師范學院受到了很多家長和學生的青睞,可惜我當年高考發(fā)揮不好,沒有考上,考了慶陽師專。
三年前,兒子考研失利,沒有考上自己的第一志愿西安科技大學,調劑到西北師大,在這里反而有了意外收獲,導師梁老師是個負責任的好老師,科研項目很多,兒子學到了實實在在的知識,這為兒子找工作打下了基礎,他借此找到了自己心儀的工作。連兒子自己都說,如果去了一個沒有項目的導師,他的研究生就是混的。
所以我的甘肅老家雖然相對貧窮、落后,但永遠是我的福地,西北師范大學既不是985,也不是211,但是這里成就了兒子,間接滿足了我當年的心愿。
名校固然好,但不是每個孩子都能上,再說名校培養(yǎng)出來的大都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哪有像普通學校的草根孩子這么愛國,這么樸實。
這里的學生大都是來自于西北的農家孩子,他們的學生時代沒有上輔導班,他們珍惜上大學的機會,對同學友善,人很陽光,在城市長大的兒子明顯感受到了這種不同。
要畢業(yè)了,兒子天天在告別,舍不得回家,也許上大學的意義不僅僅是學到知識,還有一種情感鏈接,足以回憶一生的同學情,師生情。
我為兒子高興,也祝福兒子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