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上班途中偶遇一對母子在馬路當中吵架,過往的行人都在行注目禮。走近身邊之時聽到這樣的一句對話:
兒子“你怎么這么啰嗦,煩不煩”
母親“你看看你現在成了什么樣子。”
騎著車子把他們的身影拉出去很遠,視線已經不在目之所及,心底卻久未平復。
這樣的對話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吧,你煩不煩,你真啰嗦,你管的真寬。我們總是會把這樣的字眼用在最親近的人身上,在外邊低眉順眼,在家里趾高氣昂。在外人面前永遠都不嫌煩,可是家人的一句管束的話會打心底覺得不耐煩。
父母和子女的關系一直都維持著相愛相殺的狀態,把最無私不計較的愛給予彼此,同時也是接納對方壞脾氣最多的對象。
年幼之際,還未形成獨立的思考能力時,父母是我們的導航,凡事都倚賴于他們。衣服他們買來就穿,學校他們定好就好,出行也總是牽著他們的手才會有安全感。那時的我們就像一個牽線木偶,由他們牽扯出我們的形狀。
后來有一天,他們買來的衣服我們再也不喜歡,他們帶我們去的地方我們不再感興趣,總是試圖掙脫開他們的雙手想要走出自己的路,嫌他們管的太嚴,嫌他們啰嗦,嫌他們煩。那一天開始,我們長大了,但是和他們的距離越來越遠了。
我們已經很久沒有心平氣和地對話,總是梗著脖子吵鬧,總是互飚狠話。彼此都難以理解對話的想法,中間仿佛隔著一顆定時炸彈,隨時都有可能爆發。
明明自己喜歡文科,可是父母說理科將來就業選擇余地廣,聽從了父母的建議,和背不完的公式,讀不懂的化學方程式,解不完的習題死磕,
明明更喜歡文學類的專業,可是他們說會計好就業,于是繼續順從,
明明更想要去大城市發展,可是他們不放心一個女生在外闖蕩,看新聞上說某某誤入傳銷組織,某某高校女生失蹤之后最終找到尸首,更堅定了要你留在身邊的決心,甚至以斷絕關系相要挾,最終你回到家鄉安穩度日,
明明更喜歡有挑戰性的工作,可是他們說女孩子找個清閑一點的工作多好,
明明還想要多玩幾年,他們卻總是說隔壁家老王的女兒孩子都多大了,你還一直不找對象。
我們和父母之間的矛盾仿佛永遠無休無止,子女覺得父母根本不理解自己的想法,總是橫加阻攔,并且以血緣關系作為籌碼逼你做出違背意愿之事,怨氣重重,可是作為父母又何嘗不覺得你真不懂事,完全理解不了他們的良苦用心。
朋友和父母大吵一架后一個人在外呆了一天,給我打來電話。說感覺自己最親近的人卻總是理解不了對方,這么多年來的生活路線一直按照父母設定的在走,可是到頭來每次意見相左之時,父母卻總是說我不管你了,你自己看著辦吧,反正也管不了。明明一直在順從,可是最后卻還是忤逆的一方。
她說她理解父母的想法,可是可不可以有一次為自己活的機會,可不可以有一次自己提出的想法也能夠得到父母的理解。
作為我們最親的人,我們希望他們可以給予自己最大的支持,可是他們卻是持反對意見最大的那一個。我們心底清楚他們的擔心,也知道他們的出發點是為自己好,可是我們想要走出自己的路,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自己的生活。我們也想要他們能夠多理解一下自己,把人生的主動權交到自己手中。
昨天在醫院親眼看到孩子降生時母親的不易,幾度落淚。我說母親真不容易呀,媽媽回答那你還老是頂嘴。我們總是這樣,心懷感恩之情,卻總是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的壞脾氣撒到父母身上。相互不理解對方,可是心底又清楚他們對自己無怨無悔的好。
盼望著掙脫他們的束縛,可是受挫的時候,還是覺得他們的懷抱最有溫度。
也許最終我們還是無法說服對方,但是我希望我們都能夠相互多理解一下,適當的時間相互退讓,心平氣和地說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用爭吵的方式來訴說訴求。親人是用來疼的,不是用來互飆狠話,更不是接收你壞脾氣的垃圾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