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彭婆小學? 鄭曉燕
? ? ?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傳遞的一種力量特別打動我,即鼓勵、喚醒學生主動生長。這種鼓勵不是停留在口頭表揚和物質獎勵層面,而是相信孩子有能力參與制定解決方案,應對發生在他們身上的各色情形,這一舉動喚醒了孩子的歸屬感和自我價值感。不過,思維定勢在作祟,將問題解決權限開放給孩子不容易做到。從某種程度上,這也暗示著教師承認自己的局限性,以及接納孩子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可能犯下的錯誤。面對班級涌現的問題,班主任常常恨不得長出三頭六臂,以便完美應對,于是自嘲“問題解決大師”。讓我陷入思考的是,如果教師負責處理所有問題,那么孩子能從中學到什么呢?正當心里有些猶豫,我產生了靈感。小雞破殼、蝴蝶破繭、小牛站立……生命雖然脆弱,但又異常堅韌,逼仄、黑暗、疼痛都不能摧垮生命,傲慢的舉動反而會損耗其主動生長的內驅力。或許,成人比孩子更害怕犯錯,因而選擇將一切攥緊在手里。現在已經到了讓孩子主動生長的時機,《教室里的正面管教》就提供了諸多思路。打開一扇窗,讓陽光照進孩子心里“和善而堅定的領導者,運用鼓勵,而不是贊揚和獎勵。鼓勵,是本書討論的所有概念的基礎”。鼓勵就像春日的陽光,柔和地灑落在孩子們身上,溫暖每一顆害怕犯錯而怯懦的心靈,給予孩子們主動生長的勇氣。教師首先應該做的。就是打開孩子的心窗,讓陽光照進來。理解并讀懂不良行為,可以幫助教師叩開這扇心窗。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認為,“喪失信心是所有不良行為的根源”。“一個行為不良的學生,是一個喪失了信心的學生。當學生感覺不到歸屬感和自我價值感時,他們一般會選擇以下四種錯誤目的行為:尋求過分關注、尋求權力、報復和自暴自棄”。書中呈現的“錯誤目的表”,有助于教師識別學生的錯誤目的,并提供了一些有助于改變錯誤觀念的鼓勵方式。這讓我聯想到了班級里的申宇航同學,他人如其名,脾氣一點就著,容易與同學,尤其是班干部發生沖突,不愿意配合班干部的管理。參照錯誤目的表,申宇航的行為背后的錯誤信念是尋求權力(我說了算),破譯密碼后獲得的信息是讓我幫忙,給我選擇。因此,我讓孩子幫忙,轉移孩子的行為。同時,在班級介紹錯誤目的表,引導全體學生識別喪失信心的行為,進行頭腦風暴,擬出適用于每種具體錯誤目的的鼓勵話語清單。鼓勵性并賦予孩子力量的干預措施將會帶來更有效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