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記: 源于昨天的讀書分享會 ,我迫不及待的向海燕借來了《教育的情調》這本書,今天 是放假的第一天 ,就用閱讀開啟我的假期時光吧 !
第一篇章 作者用了三個事例一位校長和處置 皮搗蛋的學生 ,一位心理醫生如何面對一個大腦發育比較遲緩的孩子 ,一對父母和面對他們練琴的孩子。
? 調皮搗蛋的男孩往門鎖里塞木片 ,校長找來其中一個男孩,但他拒絕說出他伙伴的名字 ,校長很生氣 ,告訴男孩他的破壞行為是一種犯罪行為,任何一個孩子破壞公物都不能容忍, 男孩最終因不與校方合作而被罰停課五天; 心理醫生面對大腦發育遲緩的小丹妮 只顧沉浸他兒童成長的研究文獻中,熟練的運用診斷工具,完成他的科學報告 ;,督促練琴的母親 每天像例行公事一樣給孩子說一聲:該練琴了 !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教育者 ,也有一個共同的善意,但更有共同的行為 ——無論教育者的舉動多么充滿善意,但言語和行動所表達出來的情景仍然與孩子體驗到的情景對不上號, 缺少教育者的敏感和機智 。作者說教育的敏感就是一種周全,充分體貼他人的思想 。
? ? 教育學是一門復雜而細膩的學問,教育學指向的是一種能積極的分辨出對成長中的孩子而言什么適合什么不適合的能力, 成年人總認為自己對待孩子的方式非常恰當 ,一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興許會讀過更多有關此類的書籍 ,這些知識并不能使我們在與孩子們相處過程中更善于思考和更富有機智, 提高一個人的教育敏感性和教育機制就是在迎接這樣一種挑戰,針對不同的個體實施不同的教育行動。
? ? 智慧的教育者形成一種對獨特性的獨特關注,他們關注孩子的獨特性。情境的獨特性和個人生活的獨特性 。孩子都具有獨特性,當我們注意到這一點的時候,他就能引發我們的思考 。敏感性和機智是一種特殊的才能, 它是一種既來自于心靈也來自于頭腦的知識 ,我們需要有針對性的觀察,聆聽具體情境中的某個具體孩子,或某群具體的孩子,和他們進行互動,給予他們反饋,進而培育和保持教育的敏感性和機智,有了豐厚的思想基礎,我們和孩子們相處的敏感性和機制才會不斷地提高 。
? ?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走進孩子的世界,讀懂他們,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孩子亦如此!占在孩子的視角去體驗,意味著什么?否則,就算再怎么善意,付出也是徒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