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發布了口服補液鹽團購,一些顧客質疑我們的文案有問題,下面就大家關心的問題集中回答一下。
先澄清一個事實:口服補液鹽不分成人版和兒童版。成人和兒童,體液的滲透壓都是280-310mmol/L。
問題:ORSIII糾正脫水速度優于靜脈滴注么?
回答:是的。
口服補液鹽的優勢在于小腸吸收,靜脈滴注是往血管中用針頭注射。
成年人整個腸道平均面積約為32平方米,相當于半個羽毛球場那么大。喝下ORS3溶液后,胃在幾分鐘就可以將ORS3溶液排空到小腸。ORS3中有葡萄糖,可以透過腸壁為絨毛上的吸收細胞膜并進入血液循環中。這個過程,實驗表明是主動轉運過程,其能源是ATP的水解。實驗還表明,Na+與葡萄糖是共向轉運的協同轉運(如果看不懂,可以簡單理解為Na+進入細胞內的時候順便把葡萄糖“拉進”細胞內)。這個效率是非常高的,有數據顯示,小腸對ORSIII吸收的速度清水的約為清水的4倍。
下圖為解釋了糖鈉轉運機制和滲透壓對水吸收的機制。
那么和靜脈滴注相比呢?也是這樣的 。ORSIII在治療輕度、中度脫水,與靜脈補液同樣有效,但開始治療更為迅速。
說糾正脫水速度優于靜脈滴注,不僅僅在身體吸收層面上,還因為ORS3容易獲得。而且科兒幫的550電解質飲料,設計上可以讓顧客能夠便捷地用普通瓶裝水配制出550ml標準口服補液鹽3,在糾正脫水速度上肯定比去醫院掛號開藥吊水快很多。
口服補液鹽在安全性方面也優于靜脈輸液。
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現在孩子腹瀉如果去醫院的話,醫生一般都會靜脈輸液,雖然靜脈輸液治療是現代藥物治療的重要手段,在治療某些疾病和挽救患者生命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靜脈輸液屬于有損操作,藥物直接入血,其風險比其他給藥途徑高。根據《守護針尖上的安全——中國輸液安全與防護專家共識》文章中的數據,在我國2015年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涉及的藥品給藥途徑分布中,靜脈注射給藥占了57.9%。而2009年我國輸液生產了104億瓶(袋),相當于全國13億人口每人使用了8瓶(袋),遠遠高于國際上2.5~3.3瓶(袋)的水平。2014年的輸液生產量更是高達136.92億瓶(袋)。而且其中不少是療效證據不足卻有嚴重不良反應的中藥注射劑,可能導致的不良反應包括死亡!
因此在2013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就呼吁“讓90%以上的腹瀉兒童用上口服補液鹽III"
即便是嚴重脫水導致不能喝水,ORS3也被推薦。
說“一包補液鹽,就能讓孩子少扎一針”,是一種很感性的說法,當明白了背后的道理后就不難理解了。當然,嚴重脫水或者腸梗阻的患者已經無法再喝下ORS3了,我們就不用這個來進行比較了。
問題:有脫水風險就開始喝么?
回答:是的。
包括世界衛生組織(WHO)、中華醫學會、美國兒科學會(AAP)等多家權威機構都一致認為,有脫水風險就開始喝口服補液鹽溶液。
美國兒科學會(AAP)則直接指出:治療腹瀉的很大一部分工作就是預防孩子發展到脫水狀態。
《中國兒童急性感染性腹瀉病臨床實踐指南》的更是直接指出:從患兒腹瀉開始,就給予口服足夠的液體以預防脫水,給予ORS和其他清潔用水。
所以,
預防和糾正脫水是治療腹瀉的主要方法。腹瀉一開始就應實施。
預防和糾正脫水是治療腹瀉的主要方法。腹瀉一開始就應實施。
預防和糾正脫水是治療腹瀉的主要方法。腹瀉一開始就應實施。
(重要的話就要用正確地姿勢說出來)
疑問:運動飲料為什么不能預防和治療脫水?
回答:因為市售運動飲料,大多含糖過高,能夠引起滲透性腹瀉和高血鈉癥。因此不建議飲用。同時不建議飲用的還有市售果汁、甜茶、市售含二氧化碳飲料、咖啡、某些藥茶或沖劑。
從下圖可以看出,市售很多品牌的Na含量幾乎為0,這些飲料是不能補充身體流失的電解質的 ,甚至會加重病情。
我國目前只有一家藥廠在生產口服補液鹽Ⅲ(西安安健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博葉”口服補液鹽Ⅲ),而且屬于處方藥,藥店里買不到,也很少醫院有貨,甚至很多兒科醫生連“口服補液鹽Ⅲ”這個名字都沒聽說過。即使能買到,價格也不便宜,博葉口服補液鹽Ⅲ的價格大概是45元/6袋,7.5元/袋,每袋兌水250ml。
鑒于ORS在戶外不容易獲得,因此,包括美國疾病預防中心(CDC)和世界衛生組織(WHO)都推薦旅游的時候帶上口服補液鹽以預防腹瀉脫水。
任何原因引起的腹瀉感染,都需要預防和糾正脫水,科兒幫550電解質固體飲料,可以和市售很多瓶裝水配合,迅速便捷地配置出550ml的標準低滲口服補液鹽溶液,所以先不用確認是什么原因,有風險就喝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