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入#MR.GQ健身筆記
Goal:30天練就更強健后背
Day1: 1 基礎練習 2 弓步伸展 3背部伸展
part one 反常識思維(1/2)
常識思維是指《思考,快與慢》中的快系統,判斷來自原始思維;而反常識思維是現代社會的另一種思維,是慢系統。
一、“反常識”思維
從文人思維到理工科思維的轉變。文人思維和理工科思維分別對應《思考,快與慢》中的快系統和慢系統。前者自動起作用,依賴于主觀判斷,沒有依據,但是反應強烈且很難改變。后者費力而緩慢,需要進行抽象計算,不斷取舍妥協調整。
1.產生背景
煽情是文人的膝跳反應
斯大林說:“殺死一個人是悲劇,殺死一萬個人是統計數字”。
傳統中國社區的本質是熟人社會,人們做事不是靠商業和法治,而是靠道德和禮治。人們更關心的是名聲和面子,而不是利益。e.g.鄉紳會“先照例認為這是件全村的丑事”:這簡直是丟我們村子里臉的事情,你還不認錯,回家去。
2.文人思維(具體思維)
首要技能不是數學計算能力,而是分辨美丑能力。從具體的人事、表情等出發,針對每個特定動作的美學評價。即用所謂價值觀判斷好與壞。給人或者事物貼好壞標簽。把弘揚真善美和鞭撻假惡丑為己任。
低端文人研究善惡,高端文人研究美感。剛接觸藝術的人喜歡愉快的東西,是膚淺的。審美到一定程度欣賞愁苦(病態美、悲壯美、失敗美)。(最近流行音樂以悲情歌為主)也就是討論評價事情的思維模式總是從道德層面批判、從美學標準挑剔,而這些觀點多是主觀判斷,缺乏證據,經不起邏輯推敲。他們天生喜歡聳人聽聞的消息,再加上不愛算數,就會對世界亂擔心和瞎指揮。
3.轉變動力
現代社會人們生活變得更加復雜,娛樂社交、生活學習、工作休息、消費購物、甚至對公共(非公共)事務發表意見,每做一個決定都可能漸漸的影響他人,然后再影響自己。這種復雜的局面最基本的一個結果是:好東西雖多,你卻不能都要。很多煩惱恰恰來自不愿意取舍或不知道取舍.e.g.長的帥的未必錢多,錢多的未必有時間陪你。時間讀書vs看電影。。。
4.理工科思維(取舍思維)tradeoff
要求我們知道每一個事物的利弊,運用抽象數字量化輸入和預計輸出。(絕大多數情況下,興一利必生一弊,而利弊都不是無限大的。)做過利弊分析后,要求妥協,隨時隨時根據新情況調整策略。
二、別想說服我(確認偏誤)
人類的邏輯推理能力不是用來追求真理的,而是用來說服別人的。也就是說我們天生就是律師思維(即先有了結論再去找證據),我們的大腦本來就是個爭論設備。所以理性而真誠的爭論幾乎不存在,我們從一開始就根據好惡等主觀感受確立了陣營,后面的所謂爭論只是不斷地合理化這種主觀感受。又因為確認偏誤(如果你已經相信某觀點,你就會主動尋找相關支持信息,甚至不顧事實。)的存在,我們一旦有了某種偏見,任何新證據都有可能被忽略,甚至被對立的雙方用來加強自己的觀念,所以彼此都無法改變主意,誰也無法說服誰。在某些問題上,甚至文化程度越高的人群,思想越容易兩極分化。此外,如果人們看到的報告符合他原本支持的觀點,他對這個報告的評價就很高;如果是他反對的觀點,他就會給這個報告挑毛病。
三、真理追求者
如果兩個理性而真誠的真理追求者爭論問題,爭論的結果必然是兩人達成一致。換句話說,如果爭論不歡而散,那么其中必然有一方是虛偽的。這也意味著允許別人改變自己的想法。根據上面的“別想說服我”可知,這種真理追求者總是少數,比如科學家。
四、壞比好重要(損失厭惡)
進化使我們大腦中恐懼的優先級高于冒險,所以人類對負面感情的重視程度總是超過正面感情,也就是所謂的損失厭惡。人們怕的不是損失,而是這種負面感情。損失厭惡直接激活的是杏仁核。如果一個人的杏仁核受到損害,他就不會有損失厭惡。損失厭惡可以解釋很多事情,比如你曾經多次幫助朋友,他會覺得理所當然,一旦你有一次沒有幫他,他可能會非常生氣,多年后甚至可能忘了你幫過的忙,而只記得你曾經拒絕過他。但是本能歸本能,聰明人是不會被自己的杏仁核綁架的。
五、最簡單概率論的五個智慧
1.隨機
概率論最基礎的思想是,有些事情是無緣無故地發生的。更嚴格地說,有些事情的發生,跟它之前發生的任何事情,都可以沒有因果關系。
大多數事情并不是完全的隨機事件,卻都有一定的隨機因素。偶然和必然如果結合在一起,就沒有那么容易理解了。人們經常錯誤地理解偶然,總想用必然去解釋偶然。對于智者來說,偶然因素是不值得較真的,這場輸了下場可以贏回來,只要輸少贏多你還是強隊。
理解隨機性,我們就知道有些事情發生了就發生了,沒有太大可供解讀的意義。我們不能從這件事獲得什么教訓,不值得較真,甚至根本就不值得采取行動。為偶然事件大驚小怪,甚至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是幼稚的表現。
管理者有個常見的思維模式,一旦出了事就必須全體反思,制定相關政策以避免類似事故再次發生,但極小概率事故其實是不值得過度反應的。正確的做法是告訴犯錯的員工這是一個錯誤,然后就完了。
偶然的所悟不值得深究,成績也一樣。失敗者沒有必要妄自菲薄,成功者也應該明白自己的成功中是有僥幸的。
2.誤差
即使實驗條件再精確也無法完全避免隨機干擾的影響,所以誤差永遠存在。我們要學會忽略誤差范圍內的任何波動。比如,假設一個同學考了兩次才過英語四級,第一次57分,第二次63分。他說這是略有進步,我說你這不叫進步,叫都在測量誤差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