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萬沒想到:用理工科思維理解世界


1.反常識思維

常識思維指的是文人思維,也就是 “具體思維”,以道德為標準?,F代社會會延伸出另一種思維:“反常識” 思維,又稱為“取舍思維”,講的是興一利必生一弊,根本要求是“求量化輸入和預計產出”。主流媒體上,傳統文人腔少出現,而一篇正經的討論現實的文章總要做點計算才說得過去。(現在文人不等同于文科生,無論傷春悲秋,還是無條件的欣快,現在的文科生邏輯思維與辨識能力不可同日而語。只是我們應該少些無來由的咋呼和跟風。(現在各個學科研究方法都講究科學性,除了文學和藝術類,大多專業需要嚴謹的數據分析,相對來也枯燥。Tradeoff思維讓我們量化輸入與輸出,權衡得失,使效益最大化。生活中養成嚴謹,用數據說話,用可重復試驗去驗證,而不僅僅是靠文人的直覺)

2.別想說服我

人做判斷有兩種機制:一是” 科學家機制”,先有證據再下結論;二是 “律師機制”,先有結論再去找證據。大多數人是 “律師機制”,愛看能驗證自己已有觀念的東西,直接忽略不符合已有觀念的東西。如:電視和新聞(給觀眾想要的東西,比給觀眾事實更能賺錢。)“確認偏誤”:主動搜尋增強自己已有觀念的信息,甚至不顧現實?!盎匾羰倚保褐桓约褐就篮系娜私涣鳌H绾涡拚考s翰遜說:“改變對信息的消費方式。主動刻意消費,吸收有可能修正我們觀念的新信息,而不是吸收對我們現有觀念的肯定。(我們追尋的事物往往不是最好的,而是最適合自己的,在這里就是符合以往觀念的,可能是進化讓我們選擇減少選擇的沖突吧。但卻會讓我們容易走向極端,持不變的觀念,交一種類型的朋友,重復我們熟悉的事物??赡苓@也是人類害怕未知,選擇停留在舒適區而不是學習區的原因吧。勇于接受未知的東西)

3. 壞比好重要

人們喜歡獲得而害怕失去,這是 “損失厭惡”,負面偏見的一種。大腦中有一個特定區域:“杏仁核”,這個區域興奮了就會產生負面情緒,這是人的本能,千萬次表揚會因一次批評而全部抹殺。而有一些人,能夠超越本能,了解自己的負面情緒會帶來偏見,所以不輕易縱容自己這種情緒,不會被杏仁核綁架。(1.損失厭惡可以反向激勵我們努力,避免失去的痛苦。獎勵的作用,人類有很強的獎勵驅動,社會上的很多成功和腐敗都是獎勵的利益驅動的,在激勵他人和自己最簡單的就是利益驅動,逃避損失。2.不能被負面情緒所控制,情緒無好壞之分,心理學中情緒產生有更深層次的潛意識的原因,代表著我們的身體或心靈出現了不和諧的東西。但面對決策時候,感受情緒,用瑜伽中的正念呼吸法,推遲負面情緒的爆發??刂谱约旱那榫w)

4. 最簡單概率論的五個智慧

(1)隨機:概率論的思想是:有些事情會無緣無故發生。管理者通常會在出事之后要求全體反思,下不為例。而弗萊德漢森在《重來》中講到,不要一看有人犯了錯就為此大張旗鼓制定政策糾正錯誤。那樣只會把錯誤變成上吧。正確方法是告訴犯錯的員工這是一個錯誤,然后就完了。偶然的錯誤不值得深究,成績也不值得深究。失敗者無需妄自菲薄,成功者必有些許僥幸的成分。(與古代的因果論不同,現代概率論認為很多事情發生是沒有原因的,是偶然的,有些是必然的,更多的是偶然和必然的混合?;蛟S個中意義就是讓我們發現必然因素,擴大影響,減少偶然因素的作用。由此觀成功大多有偶然的因素,成功的因素太復雜了,反過來想我們應該思考失敗的原因是什么。我們努力的意義就是在機會來臨之前,我們時刻準備著)

(2)誤差:在誤差范圍內的,均無可比性,我們應學會忽略誤差范圍內的任何波動。(科學家做事情大都內擬定一個可控的區間,而實際創業者反而沒有條條框框的束縛)

(3)賭徒謬論:這是錯覺,完全獨立的隨機事件,意味著下一次的結果和之前所有的結果沒有任何聯系,已發生的事情不會影響未來?!按髷刀伞保鹤銐蚨啻蔚碾S機實驗,相同結果出現的頻率等于它的概率。但是 “隨機性” 不等于“均勻性”。(由此觀之賭博的風險,這是一個隨機概率事件。永遠不要寄托希望于運氣,好運只是錯覺,是偶然)

(4)在沒有規律的地方發現規律:發現規律是人的本能,但是人的大腦不擅長理解隨機性。事物的發生有時并沒有規律可循,發現規律在任何時候都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生存下去,而理解隨機性卻只是現代社會才有意義的一個技能。未來是不可被精確預測的,這個世界并不像中標那樣運行。(不要因為不可控性而害怕未知,該有的計劃還是要做,全力做好自己,而不是臆測規律)


(5)小數定律:數據足夠多時,人們不費力便能找到規律。而數據少的時候,有些規律的存在會隨著數據越來越多而被破解。也就是說統計樣本不夠大,我們什么問題都說明不了,便不會只憑自己的經驗對事物做出判斷。(所以很多經驗是否有普適性,是否可以獨立重復驗證,而不是缺少數據得出的錯誤結論。注意經驗的界限和適用范圍,在實際生活中去檢驗理論。理論為實際生活提供指導方向。當數據足夠多和準確,可以分析出很多有用的結論)

5. 一顆陰謀論的心

“陰謀論”:不承認事物發生的巧合,不承認有些事情的自然發生,認為一切的背后都有聯系、有目的。相信陰謀論的人一般有很強的解釋欲。認為凡事都有目的,是普通人思維區別于科學思維的根本之一。(認為事物發生背后有個終極boss,但是事情遠比這更復雜。也要警惕社會輿論,被不懷好意的人當槍使,要有自己的批判性思維。如果有先入為主的觀念,可能會讓我們錯的越來越離譜或是陷入極端。偉大的雅各比說過: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


1.科學的勵志和勵志的科學

各個國家的勵志書籍觀點不同,中國講人脈,日本注重品格,美國大談自尊自信。我們在眼花繚亂的勵志書籍中如何選取?其實需要科學的勵志,只有理論具有普遍性,成功才可以被復制。書中提到《意志力》,對成功進行科學的研究調查,根據數據說話。結論是能左右成功的普遍因素,是自控,也就是意志力。意志力資源有限,使用意志力會消耗能量,做選擇和冒險都會消耗意志力,而好習慣和自我監視會減少意志力的消耗。提高意志力的有效方法是:常立志,刻意訓練自己不習慣的事。(意志力就像肌肉一樣,有先天和后天影響,也可以通過訓練提高,意志力需要葡萄糖。但是我覺得做事情不能太相信個人意志力,我們可以順著外界趨勢,因為有些人的本能僅靠意志力去改變是非常困難的。養成意志力可以形成自動化,不在消耗意志力,不再占用心智資源,是非常劃算的投資。)

2. 匹夫如何逆襲?

尼采說過:“凡不能毀滅我的,必使我強大。”

(1)我們的劣勢,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轉化為我們的優勢。

(2)不能使用常規手段。

“倒 U 曲線”:在一個東西成長初期,每增加一點投入便獲得一點回報,當它進入一個平臺期,繼續增加投入并不能獲得更多回報;過平臺期再繼續投入,則回報是負的。Eg:一個家庭的財富與對孩子的教育關系便是如此,最理想的班級授課人數為 18-24 人。所以,強大不值得可以追求。匹夫如何逆襲?要有特立獨行的氣質。維護現有的社會格局和強調遵守游戲規則,是高富帥的事,而改變規則才是屌絲的特權。(專家的優勢是模式識別,快速調用,快速處理。所以處理規則性的很強大。但是但局面很復雜,非常混亂,有可能亂打一通反而能夠逆襲。領先者要改變模式需要付出代價更大,而屌絲一無所有,破釜成舟改變規則可能成功)

3. 練習一萬小時成天才?

想要成為天才需要練習時間和科學的訓練方法。書中提到 “刻意練習。

(1)只在 “學習區” 練習;(重復做你已經很熟悉的事提高不大,學習更要的是找出最重要的,最難的,首先突破。類似短板效應,又好似井底之蛙,不知道有更大的世界,怎么會有提高呢?敢于突破舒適區,穿過學習區,達到曾經的恐慌區)

(2)把要訓練的內容分成有針對性的小塊,對每一個小塊進行重復練習。這個階段講究的是套路與不斷重復。不斷重復和高度的針對性,腦子里才能長出髓鞘,髓鞘會使我們的反應像高速公路一樣快。這里提到 “功夫在詩外” 是非常不可取的。(專項突破,有針對性的反復練習,提高很快。功夫在詩外我把它看成是對學習知識的補充,深化對知識的理解,你可以去了解知識的相關背景,適用范圍。但是知識就是要拿來用的,也只有實際的練習才能真正掌握。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3)在整個練習當中,有及時有效的反饋。在可預知的環境友好型領域,快速反饋才能培養出真正的專家。(教練的作用就是提供及時有效的反饋,正向激勵,控制論中的修改方向,指哪打哪,獲得快速提高。同儕效應在學習中也很用幫助,狼狗同學的激勵,壓力使你更加努力)

(4)訓練時,注意力必需高度集中。必須將練習與娛樂分開。(博弈很多時候是零和游戲,有人成功,有人就會失敗。這就要看各人的有效單獨訓練時間,從小練習也很重要,孩子要贏在起跑線上,就必須付出相應的努力。很多時候成功很苦,必須用非常的方法,用不被人理解的方法才能獲得最終的成功。當然,過程一點也不美好。讓我想起了才看的電影爆裂鼓手,虎媽育兒記)

4. 最高級的想象力是不自由的

這里講的想象力是符合環境大邏輯的自洽的想象力,也就是 “whatif” 思維。而中國偏向于自由想象力的 “頓悟崇拜”,大抵為了拜托被自己知識的束縛。(想象力很重要,但是科學家卻要超越想象力,尤其是理論物理學家,因為還要驗證理論的可靠性,需要克制。而不是天馬行空的胡思亂想不受拘束。就像愛情里面的喜歡是放縱,而愛是克制。放縱自己墮落很容易,可要克制自我欲望變成圣人非常難)

5. 思維密集度與牛人的反擊:

思維密集度 = 準備這個讀物需要的總時間/閱讀這個讀物需要的時間。接受信息的效率可以這樣量化,我們可以考慮做一個思維密集度高的人,選取思維密集度高的信息進行瀏覽。(讀書為什么使我快樂?讀書是除了實踐以外最好的學習方式,因為思維密集度太高了啊,一本好書是作者的心血之作,可以獲得很多財富)

6. 上網能避免淺薄嗎?

在我們盡情享受互聯網慷慨施舍的過程中,我們正在犧牲深度閱讀和深度思考的能力嗎?答案是肯定的,上網讓我們變成居高臨下的狀態,我們游離在內容之外,成了網絡的奴隸。相對于讀書,網絡閱讀使我們記住的信息量更少,理解力和創造力下降,形成不了自己的知識體系。有自閉癥傾向的人,會投入更多精力對特定信息的手機、整理、分類和記憶。我們要用自閉癥思維上網,有很強的目的性,以我為主,不被無關信息左右。(信息過載的解決方式是更加注重書本的閱讀,主題閱讀,縱向查找知識,避免隨意瀏覽網上信息浪費時間。無用的是信息,有用的是其中的知識。信手拈來的信息讓我們減少了深度思考,而知識也只有在獲取,整理,內化了并實際使用之后才是自己的東西。我也想提醒自己:一切能夠簡單獲取來的知識或技能也沒有什么大的價值,越難以獲得,越珍貴。所以請回避淺薄吧,你需要的是思考的痛苦,是磨礪的貝殼孕育出美麗的珍珠)

7. 筆記本就是力量

做筆記的目的就是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改變自己看事物的眼光,吃進信息,生產筆記本。(方便引用知識,在書本上直接加上批注,錢鐘書是代表)

8. 用強力研讀書

世上有兩種人,一種人讀書是為了掌握技能,另一種人讀書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內力。這里討論的是怎么讀那些看完之后能夠加深自己對某一領域的理解,能夠過得一種智慧上升的感覺(哪怕是錯覺)的非小說類的書。

如何強力研讀這種書呢?強力研讀和刻意訓練有三個共同點:不好玩、用時少和不追求快(讀得慢,吸收知識和增長內力的效率會更高。)

強力研讀書的具體做法和核心技術,就是讀書筆記。

(1)新書只要讀兩遍,第一遍正常通讀,讀第二遍的同時,寫下讀書筆記(例子故事跳過,專注于思想脈絡。讀完書便可以束之高閣,或者送人了。

(2)好的讀書筆記:

One:清晰地表現每一章邏輯脈絡;

Two:帶走書中所有的亮點

Three:有大量的自己的看法和心得

Four:發現這本書和以前讀過的其他書或其他文章的聯系。

Tips:A 閱讀要求理性思考,而不是醉心于小段子。

B 不要用思維導圖寫讀書筆記,意義不大。

C 及時記下批注和靈感

電子書:讀電子書的好處:隨時作書摘和批注,然后導出,節省做筆記時打字的功夫。(看完書做讀書筆記,整理知識,寫下思考的東西,發現和其他知識的聯系之處)

9. 奪魁者本色

男人競爭時不在乎失敗的風險,一旦遇到失敗容易放棄;女人能合理評估競爭風險,一般不愛參加競爭,一旦參與,愈挫愈勇。睪丸,又稱為競爭激素。睪丸水平相對雌激素水平越高,人的無名指相對于食指就越長,這種人越有競爭意識。決定一個人面對競爭壓力時的狀態,是 COMT 基因。COMT 酶為快酶時,多巴胺代謝快,面對壓力時容易保持平常心,此類人為:“戰士”,臨危不懼;COMT 酶為慢酶時,多巴胺不能及時清除,便會驚慌失措,成為 “顫士”。但顫士的平均認知能力和智商都高于一般人??偠灾?,戰士在戰時表現超過顫士,顫士在平時的表現超過戰士。競爭分兩種,強調爆發力的適合戰士,強調持續力的需要顫士參與。(進化讓男人傾向于冒險,女人傾向于合作,冒險讓男人取得更多機會,在社會舞臺上扮演了主角)


1. 亞里士多德為何不數數妻子有幾顆牙

破解世界的兩個辦法:一是看書,而是直接上手干。這里推薦兩本書《別鬧了,費曼先生》和《再冷門的問題也有最熱鬧的答案》。,其中后一本書直接動手,不談宏大的主題,只關注身邊隨處可見,卻又往往視而不見的科學現象??茖W家的工作不是使用科學知識,而是使用科學方法,在某種程度上,動手比動腦更能接近事實真相。(知識拿來用才有意義,實踐出真知,面對問題不要有完美主義傾向,不要等到萬事俱備才行動,確定大致方向就要馬上行動,抓住機會,不然很容易成拖延癥)

2. 物理學的邏輯和霍金的答案

霍金的新書《大設計》主要討論的是為何會有一個恰好適合人類生存的宇宙。宇宙定律必須處處管用,以至于上帝就算存在也無事可做。一個好的物理論文技能解釋已有現象,又能未知現象。(大道至簡,很多學科知識可以觸類旁通,因為世界是簡單的,道理是樸素的)

3. 擺脫童稚狀態

能找到一個理論解釋,當成判斷一個學說是否科學的標準?當然不行,還需經過科學驗證。最簡單的規律叫做 “相關性”,但是不能很好地指導實踐生活,而大部分人會直接把“相關性” 定義為“因果性”,這是非常愚蠢的,因果性的研究需要大量的實驗,而科學家的目的不止發現因果性,而在于發現運行的機制去預測未來。(曾經報刊雜志上充斥著各種研究報告結論,一般是 “因果性” 思維作祟,內容大部分是何種行為會導致何種病癥類似物,讓人惶恐不安,杯弓蛇影,細思恐極。如今,科學讓我們的雙眼更加犀利,能夠做到不被一些言論所蠱惑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