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看到的是我的連載文章《Scalers:我的英語學習成長之路》。歷史文章點擊下方文章標題可閱讀。
[1]Scalers:我的英語學習成長之路
[2]Scalers:我的英語學習成長之路·憋出內傷的初一
[3]Scalers:背完教材的初二·我的英語學習成長之路
[4]Scalers:中考前抄歌詞的初三·我的英語學習成長之路
[5]Scalers:開始奔襲的高一·我的英語學習成長之路
[6]Scalers:逆境生長的高二·我的英語學習成長之路
[7]Scalers:說說李陽的瘋狂英語(I)·我的英語學習成長之路
[8]Scalers:說說李陽的瘋狂英語(II)·我的英語學習成長之路
[9]Scalers:高三!高三!(I)·我的英語學習成長之路
[10]Scalers:高三!高三!(II)?我的英語學習成長之路
這一篇還是寫高三,也是《我的英語學習成長之路》中學部分的收尾。大學部分我暫時不打算按時間順序來寫,甚至不打算近期寫。在這個連載結束后,我會更新《程序員學英語》系列。
高三到中期,我在學習中突然發現自己原以為扎實的基礎,好像都不是那個樣子。也就是說我突然對什么知識點都沒有了確信感,我懷疑一切我以為然的東西,我突然發現我好像確認不了什么東西。
這給了我一種恐慌感,一方面是高考的臨近,另外一方面,是我曾自以為好的東西,竟然讓我感到如此的心虛。于是我開始以一種初學者的清零心態去學習審視手里的材料,開始靜下心去查詞典一句句地記。我把用法例句抄寫下來,寫在書的頁眉頁角上,這樣能讓自己多看到一些。
偶然有一次我對幾個詞的用法產生了疑惑,查自己的詞典不得解的時候,借用了同學的牛津高階詞典,看到中英雙解的時候豁然開朗,于是我也去買了一本牛津高階,那個時候是第6版,而且序言是陸谷遜先生。話說回來,我的第一本英文字典是我爸爸書櫥里的一本英漢小字典,自己買的詞典是初中畢業以后去深圳玩,在深圳書城買的一本英漢字典,再后面就是牛津高階字典了。其實我一直覺得翻字典有益于詞匯的記憶,只是現在的人們變懶了,打字就能查單詞了,從而單詞也學的不扎實了。這個話題有機會再寫。
然而買到牛津高階的時候,我離高考只有不到半年的時間了。其實當時如果有人早一點提醒一下,我相信我的英語進步的步伐會更大一些。但是畢竟在那個時候的那個條件,我再如何折騰也就蹦跶成這樣了。
不過這次英語重新學習的事件給我一個深刻的啟發,那就是學習的過程要盡量深刻地把每一個知識點刻畫到位。如果老師或者課本告訴你一個東西,而且這個是一種結論,然而你如果不去把原理摸清楚,自以為理解地當成黑盒吸收,那這個點在你腦海里建立的網絡就不夠牢固。而且正因為你沒有把邏輯走通,這些點不像是自然生長出來的,而是安上去的。就像假牙一樣,沒準哪天掉下來了……
但是這個點要在你的行動到一定量的時候才會發現。就像我在大學期間對自己的發音感覺痛心疾首,突然發現每一個音好像都不靠譜。于是我又花了幾個月重新學習理順了一遍,而這個看似無聊甚至無用的工夫,其實給我后面語音的提升,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這就是我標題說的英語重構了。我們在持續行動中,總會遇到好像什么都不對勁,然后重整舊山河,再上路的事情。這是一種螺旋上升的軌跡。前一陣子引力波的發現廣泛引起了一群什么也不懂的人熱烈討論,其實科學家認識世界的方式也是如此的。只是科學家的探索世界的路上可以形成聯盟共同戰斗,但是我們面對自己的內心,最后一步要走出去,只能靠自己。
到這里本季連載就結束了,這個系列是用我現在的視角在看以前的問題。所以我必然加入了我現在的一些想法和批注,你在讀的時候也不用感嘆我以前如何如何。成長的路向前看都是不太容易一眼看清,因為都是做出來的路,當我們向后看的時候,卻又容易簡化美化。不過復盤事件的發生軌跡,如果我們能從中抽離出一些可以借鑒的東西,那我絮絮叨叨地寫了兩萬多字,也就有所值了。
所以沿著這個脈絡,故事的結局是,主人公高考結束后,上了大學,開始了新的英語學習旅程。
后會有期。
ScalersTalk ID:scalerstalk
本文原文http://www.scalerstalk.com/772-senior-ending ,首發ScalersTalk
本微信公眾號作者Scalers,游走在口譯世界的IT從業者。微信公眾號ScalersTalk,網站ScalersTalk.com,口譯100小時訓練計劃群C 456036104
成長會是由Scalers發起的面向成長、實踐行動,且凝聚了來自全球各地各行各業從業者的社群。有意入會者請和Scalers直接聯系,我和其他會員會和你直接交流關于成長行動等各方面的經驗教訓。2016年成長會持續招募中,參見做能說會寫的持續行動者:ScalersTalk成長會2016年會員全球招募
Scalers:怎樣快速找到ScalersTalk的歷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