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學只一個功夫,知行不可分作兩事。”
譯文
“知是行的開端,行是知的結果。圣人的學問只有一個功夫,知與行不可分作兩件事。”
注
參鄧艾民注:參見《答友人問》“問:自來先儒皆以學問思辯屬知,而以篤行屬行,分明是兩截事。今先生獨謂知行合一,不能無疑。曰:此事吾已言之屢屢。凡謂之行者,只是著實去做這件事。若著實做學問思辯的工夫,則學問思辯亦便是行矣。學是學做這件事,問是問做這件事,思辯是思辯做這件事,則行亦便是學問思辯矣。若謂學問思辯之,然后去行,卻如何懸空先去學問思辯得?行時又如何去得個學問思辯的事?行之明覺精察處,便是知;知之真切篤實處,便是行。若行而不能精察明覺,便是冥行,便是學而不思則罔,所以必須說個知;知而不能真切篤實,便是妄想,便是思而不學則殆,所以必須說個行,元來只是一個工夫。凡古人說知行,皆是就一個工夫上補偏救弊說,不似今人截然分作兩件事做。某今說知行合一,雖亦是就今時補偏救弊說,然知行體段亦本來如是。吾契但著實就身心上體履,當下便自知得。今卻只從言語文義上窺測,所以牽制支離,轉說轉糊涂,正是不能知行合一之弊耳。”
筆記
知行一體,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真知才能真行,真行才是真知。知是在行的過程中完成和體現的,行是由知發動的。
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篤行是行,學問思辨也是行,行的過程也是知的過程。我們不可能空空寂寂的知,也不可能茫茫蕩蕩的行。
行之明覺精察處,便是知;知之真切篤實處,便是行。若行而不能精察明覺,便是冥行,便是學而不思則罔,所以必須說個知;知而不能真切篤實,便是妄想,便是思而不學則殆,所以必須說個行,元來只是一個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