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關系通往靈魂的橋梁

——金剛商學院四階分享

首先我們先來簡單介紹一下金剛商學院(DCI)的五大目標:

1、財務的自由:我們都希望過上舒適的物質生活,實際上這種舒適的物質生活就是我們的經濟獨立,在這里格西老師把它稱之為氧氣般的金錢(打個比方,你現在如果要去看電影的時候,你不會提前打電話去和電影院確認那里是不是有足夠的氧氣,供所有觀影的人使用,你會覺得空氣就在那里,不管我們去到哪里,它一直都是如影隨行的。)對于我們來說金錢也應該是這個樣子的,我們應該有足夠的金錢,金錢也可以時時刻刻非常順暢的流進來,那樣子我們就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用擔心被金錢限制住,可是當我們有了足夠的金錢后沒有人與我們分享,我們也是非常的不滿足的,于是我們需要到達第二個目標,找到一位伴侶與我們分享這一切。

2、圓滿的關系:我們想要找到一位可以共建家庭的人,一位可以共度一生的人,我們想要找到他們并且留住他們,跟他們相戀二十年、三十年但仍然像初戀一樣。圓滿的關系不僅僅只是包含了親密關系還有親子關系、父母關系還有像我們女孩子都會有的閨蜜、摯友的關系等等這些都包涵在了圓滿的關系里頭。當我們擁有了圓滿的關系后,我們的精力不充沛,身體不健康,我們也沒有辦法享受家庭的溫馨,還有伴侶的陪伴,再多的金錢再美滿的伴侶關系也是枉然的,第三個目標我們希望自己的身心健康。

3、健康的身心:身心的健康包括身體和心理同樣的健康。當我們有了財物的自由、圓滿的伴侶關系和健康的身心,但是我們的意識總是很昏沉和散亂,早上起床不知道為什么就特別的煩躁和不順心,郁郁寡歡也是會影響我們的。于是我們來到了第四個目標寧靜的意識

4、平靜的意識;當我們有了寧靜的意識以后我們就會更有創造力。

5、有意義的人生—幫助他人:格西老師說當我們自己成功了以后看見周圍的人都不幸福的時候我們是沒辦法開心起來的,所以在金剛商學院的第五大目標上我們達成了前面的四大目標之后,幫助他人,讓他人也幸福。

?在我們人的一生當中你會發現我們的人生就在關系里面,這些關系如果可以很圓滿、很圓融、很順利的時候你會發現這些關系也可以成為生產力,這次我參加金剛商學院(DCI)四階的靜修營講的主要是伴侶關系的目標,你會發現它是層層升華的:

首先我們要覓得佳偶。

然后當我們找到了那個可以一見傾心的男生(或女生)之后,可能過了幾個月我們又失去了對方,或者即使在一起了但是我們沒有當初在一起的激情。

如果你是一位已經覓得伴侶的朋友,你站在鏡子前面誠實的問自己,我百分之百肯定我的伴侶在未來無論發生什么事他都不會離開我,我們大部分人的答案應該都是不肯定的。我們可以在報紙或者新聞上看到,中國現在的離婚率已經非常的高漲了,像我們這些80、90后的離婚率都非常的高,所以我們要通過什么樣的方式確保我們的伴侶能夠留在我們的身邊呢?在這里我們先留下一個小問號。

我們先來到第三個層次:我們想要相親相愛,大部分人會很幸運的找到一位合適的伴侶跟ta走進婚姻的殿堂,而且可能在未來的10、20、30年都在一起共處,但是我覺得在這個世界上最讓人傷心的事莫過于伴侶間相處很多年但彼此并不快樂,我們不僅希望要相依相守,我們還希望彼此能夠相親相愛的,如果我們可以運用金剛智慧,我們的伴侶關系真的能夠變得越來越好,因為有太多太多這樣的案例告訴我們:我們一天比一天覺得自己更年輕,和愛侶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的親密而且富有激情。

當我們達到以上的三點我們可以說已經是人生的贏家了,我們找到一位伴侶和ta的關系非常富有激情而且溫馨,幸福的同住在一個屋檐下,但是我們還是會覺得好像缺少點什么?除非我們能為他人服務,否則我們無法感受到全然的幸福。

我們大家想象一下,當你和你的伴侶在餐廳享用可口的飯菜時,鄰桌的人都只能眼巴巴的看著你們享用美食,身上還穿著臟亂不堪的衣服或者你在一個周末打電話給你的朋友說:“這個周末我們去哪個山莊度假吧。”你的朋友說:“哪有這個閑情啊,我忙著賺錢養家。”這些時刻你會瞬間覺得索然無味。我們希望分享我們所擁有的,金剛智慧最美妙的地方在于,我們使用種種子的方法,自然而然的我們也在幫助周圍人的關系。

我們從第一步開始,在這里我想先問問大家,在沒學習金剛智慧之前我們是如何尋找伴侶的呢?有的人會和我說:“應該去社交網站上找,現在有很多婚戀的網站,貌似成功率非常的高。”也有的朋友會說:“你應該去相親,相親比較靠譜,因為知根知底、門當戶對嘛,雖然它是傳統的老方法但是還是老方法比較靠譜。”還有的朋友就會說:“別老土了,不要去相親了,要去夜店找,夜店的男生年輕又帥氣而且說不定會碰上富二代呢,去夜店好。”其實不僅僅在找伴侶上,我們反觀一下我們的人生道路,我們做的最多的動作是什么?我們可以想一想我們做的最多的就是選擇,從小到每天早上的起床我們就開始選擇了,是多睡一會兒還是馬上就起床?起床之后我們是吃中式的早餐還是吃西式的早餐呢?去上班我們是走路去上班呢還是開車去上班呢?大到我們在讀書的時候是選擇出國留學還是在國內上大學?選擇就業的時候我們是去北上廣深還是留在家鄉?還有我們選擇伴侶是選擇我愛的呢還是選擇愛我的呢?我們的人生都在這一個一個的選擇當中。格西老師卻說:“這些選擇總是讓我們顛倒的去看待事物。”這些選擇都是不正確的,這些選擇都是“鉆石交易”,我們要停止做選擇。

關于“鉆石交易”在格西老師的一本著作《愛 種子》一書,問題34中就說道: “鉆石交易”的過程是這樣的:當一對年輕情侶走進店里要尋找一枚訂婚戒指時,銷售員出示了一枚顯然是黃色的鉆石。那位患了男性購物綜合癥的準新郎,瀏覽了一整條街的200多枚訂婚鉆戒后,眼睛都呆滯了,根本還沒好好看上一眼,馬上就宣稱這顆鉆石是劃算的。

不過新娘總是比較難應付,她馬上挑出了色澤的問題。

“噢,”銷售員笑著產,“你要的是一顆白色的鉆石。”

“是的。”她理直氣壯地說。

銷售員將一顆白色但內部布滿了巨大黑點的鉆石交到她手上。她看見了黑點,但還沒機會開口,銷售員就大聲說道:“你要哪一個?白色的還是純凈的?”

不要落入“鉆石交易”的陷阱

這時她有機會開口了,但是銷售員又問另一個問題,要她做出決定:“請問你要用現金還是信用卡支付?”緊接著又問:“還有,你要用紅色的盒子包裝還是藍色的?”

每當人們面對一連串的決定時,通常會掙扎嘗試做決定,也沒好好問自己是否真的需要做決定。謹記一個關鍵:根據金剛體系,我們所做出的每一個決定幾乎都是從兩個壞的選擇中選其一。

這些所做出的選擇有時是正確的有時是錯誤的,那就是個無效的選擇。有些人可能會在夜店找到一個男孩,但很多人去了夜店沒有找到;很多人去參加了相親也沒有遇上合適的結婚對象。所以金剛體系它是一個全新的體系它不需要讓我們在兩個“糟糕”的選擇中苦苦掙扎,相反我們要去做一些必定行的通的事,去做那些百分之百一定會成功的事,那就是種種子。

即使是我們已經進入婚姻7、8年的朋友,我們希望在我們非常累的時候我們的伴侶給我們一個擁抱,但是有可能ta抱著手機、抱著電腦的時間比抱著你還多,這時候你要如何選擇呢?有些朋友會非常溫柔的和伴侶說:“能不能過來抱抱我?”還有些朋友可能會選擇和伴侶冷戰或者和伴侶大吵一架。

爭吵也好、祈求也好都是有時有效有時無效的,那就是無效的,格西老師說:“我們要用星巴克四步驟。”什么是星巴克四步驟?首先用一句話確定你的目標:我想要伴侶擁抱我,我想要一個完美的伴侶;第二步找到一個跟你有相似需求的伙伴,然后來到星巴克互相制定計劃;第三步采取實際的行動幫助他們,在第三步的時候你只要嘗試去幫助他們,愿力大于能力,當你在思維你要怎么幫助你的業力伙伴的時候你就在種下非常強大的種子;第四步咖啡冥想,我們要懂得在睡前為我們所種下的好事去做咖啡冥想,這就好像為我們所種下的好種子澆水施肥,讓我們的好種子快速的成長。至于你的業力伙伴有沒有真的成功,那就取決于ta自己的種子了,ta是否有足夠多的好種子讓ta成功。“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給業力伙伴提供的建議只是表面的一些術,那這些術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我們能幫助我們業力伙伴最好的方式就是,拿起一支筆和他說“筆的道理”。格西老師說“筆的道理”我們要聽3000次,然后再分享3000次,我們才能真正的理解這個道理,理解“空性”,現在我為大家再說一遍“筆的道理”。

? 現在我手上拿著一支筆,問你:“這是什么?”

你一定會回答:“這是一只筆。”

“那么如果一只小狗跑進這個房間,你朝小狗揮一揮你手上的筆,小狗會對它做什么?”

“小狗會咬住它。”

“那么對這只小狗來說這個東西是一只筆么?”

“不,對小狗來說這是一個磨牙玩具。”

“那么到底誰對呢,是人還是小狗?這個東西真的是一支筆,還是一個磨牙玩具?”

“嗯,都是對的,對于人來說這是一支筆,對于小狗來說這個就是一個磨牙玩具。”

“好的,那么現在假如我把這個東西留在桌子上。我們和小狗都離開了這個房間,在那個時候它是什么?筆還是磨牙玩具?”

你會說:“它兩者都還不是,它只是具有成為兩者之一的可能性。如果人走進了這個房間它就是一支筆,如果小狗走進這個房間,它就變成了磨牙玩具。如果人和狗同時走進房間,它就兩者都是。在那個時候,有兩種不同的現實世界同時存在著,并且在同一個房間里,在人的世界里這只筆是真實存在的,在狗的世界里磨牙玩具也是真實存在的,但這都不是真相。”

“真相是什么呢?”

“真相是萬事萬物的空性,它存在著無限的可能性。”

接著你又問:“我把這個東西看成筆,這個概念來自于筆,還是來自于我這里?”

“肯定來自于自己,如果筆的概念來自于筆本身,那么狗狗也會把它看成是只筆,但事實確不是這樣的。”

“如果筆的概念真的來自于我,來自于我的意識,那我能不能只是閉上眼睛希望它是別的什么東西,然后睜開它就變成了別的東西?我能不能使勁想把它變成一顆大鉆石,然后它就從筆變成了鉆石?”

“不行,筆或許來自于我的意識,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希望它是什么它就能成為什么。每個人都渴望擁有這種心想事成的魔法,但結果往往卻令人失望,人們并沒能通過這種方式得到想要的東西,這事為什么呢?”

“因為雖然筆來自于我的意識,但似乎我并不能在當下控制這個過程,好想有什么力量在迫使我的意識把這個東西看成一支筆。”

“那就是我們所說的精神上的種子(或者業力的種子)。在我的意識中有一顆種子讓我把這個東西看成了一支筆,狗的意識中沒有那樣的種子,所以它們并不會看到筆。當這顆種子在我的意識里成熟時,它就會迫使我把它看成筆。”

“是誰在我們的意識里種下了這些種子呢?是我們自己。當我們看到自己在做、說或者想任何事情的時候,我們在意識里種下了種子。”

“我們是如何種下筆的種子呢?像我現在把一支筆遞給另一個需要它的人,我看到我的手伸出去,把這支筆放到那個人手里,然后松開。這樣就在我的意識里植入了一支筆的銘印,種下了一顆種子。”

“這顆種子會在我的潛意識里逐漸地長大。當它成熟時,會投射出一張微小發光的筆的圖片。這張圖片從我的意識里投射出來,把它自己貼在一根塑料圓柱體上,接著我就把這根圓柱體看成了筆。”

當我們越來越清晰“筆的道理”,當我們更明白佛陀在《金剛經》中想要告訴我們的種子和空性兩把密鑰時,我們就能打開成功的幸福的大門了。

所以我們想要找一個完美的伴侶,我們應該去到哪里?我們應該去到老人院,我們應該陪伴我們身邊孤獨的人,在他們的身上種下愛與陪伴的種子,這樣我們就能夠收獲一個伴侶。在這里我們要注意一點就是我們的動機,就是當我們去到老人院的時候,當我們要開啟老人院門的門把的時候,這里我們的動機分為以下幾種:1、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去陪伴老人:嘗試這個體系,看看去陪伴老人是否真的能找到伴侶,反正在夜店或者網上也找不到伴侶,我就陪著這個老人呆個一個下午,等下在約朋友去逛街,當打開老人院的大門一股惡臭撲鼻而來,呆不住了趕緊走(這樣的動機有沒有效?有沒有種下種子?我們說是有的,你會如約的收獲一個伴侶,但是這個伴侶會是怎么樣的呢?ta可能也會是半心半意的,有時候對你很冷淡有時候又會很熱情,對你的感情是三心二意的、見異思遷的,你會得到這樣的一個伴侶,因為業力是最公平的,根據種子法則的第一定律,種瓜得瓜;種豆得豆。)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當我來到老人院當我去陪伴一位老人,ta的年紀也許跟我家里的老人差不多,有句俗化不是這樣說的么:平等的對待每一個老人,把別人的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對待。在我面前的這位老人真的很可憐,我希望多陪陪ta讓ta能減輕一點痛苦(這種動機已經非常好了)但是這兩個動機都不及我們接下來要說的第三個動機。3、讓自己成為榜樣,幫助其他人:當我走到老人院的大門時,握住老人院的門把時,我想一想:當我打開這扇大門時我將要陪伴一位老太太,而當我陪伴完這位老太太之后,我就會收獲一位伴侶,然后我就會成為一個榜樣,我會帶著我身邊還是單身的人一起去到老人院陪伴老人,就像“病毒”一樣,刮起一陣去老人院陪伴老人的風潮,每一個人聽聞這個新的體系后都會去運用這個體系種下種子找到伴侶,讓他們的生活更佳的美滿和圓融,世界上再也沒有孤單的人了:既沒有孤單的年輕人,也沒有孤獨的老人,我會成為榜樣,讓這個世界更佳的幸福和快樂。(在這次四階的靜修營中,格西老師把這個動機又升華了:在佛陀講法的2500年間一定有人也在運用這個智慧成功了,佛陀有很多的化身,他是全知全能的,他愛每一個眾生,他能看到30年后你和你的老公在廚房里大吵一架,ta為了在那個時刻能夠提醒你,所以ta在這個時刻投身到你的子宮中成為了你的孩子,就為了在你和你老公吵架之后,那出一支筆和你講“筆的道理”,所以當你在握住這個門把的時候你也可以去想,我們可以有一種“懷疑癥”這個懷疑不是負向的懷疑而是正向的懷疑:就是我們可以去懷疑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已經成佛了,而ta在這里的目的就是為了引領我們,就像這個老太太,當你握住門把推開門的那個瞬間,其實那個老太太就是佛陀的化現,她已經在這個老人院里等待了80年,就為了這一刻你能走進這扇門,陪伴她從而種下種子)。

我們的人生真的太習慣于將就和妥協了,因為在過去我們不知道怎么做才能獲得我們真正想要的事情,我們不懂得種種子,格西老師講了一個他的小故事:在他小的時候,他經常會頭痛,當他頭疼時他就去找他的媽媽:“媽媽、媽媽我的頭好疼啊。”

他媽媽就說:“你去柜子里,拿一顆阿司匹林片吃吧。”

格西老師聽媽媽的話拿了一片,吃下去等藥起藥效,可是過了一會兒,他又跑去找媽媽:“媽媽、媽媽我的頭還是很疼。”

他媽媽說:“那你再吃一片吧。”格西老師又繼續吃了一片等藥起藥效,可是等了一會兒他還是頭疼,他就又跑去找他媽媽:“媽媽、媽媽我的頭還是疼。”

他媽媽和他說:“你不能再吃藥了,你就接受吧,這種藥片就是有時有效,有時無效的,沒有別的辦法了。”

格西老師說:“我們的母親是很非常偉大而且非常愛我們的,但是她在我們的小時候犯下一個小小的錯誤,就是告訴我們生活需要妥協,我們沒有辦法控制某些事情的發生,我們應該將就和妥協,去習慣這樣的生活。”

比如說:你現在正和一些剛相親認識的男士出去玩,你會羅列出他們的一些優點和小毛病:他外形是挺帥氣的,家境也還不錯,但是他會經常偷看別的女生,而且好像經常耍一些小聰明;我對他的滿意程度也就是百分之75吧,那我要不要和他結婚呢?但是我現在不抓住這個百分之75的男士那我之后有可能就遇不到更好的了,我要不要妥協呢?覺得這輩子就這么過吧,無所謂啦。跟誰過不是過呢,看我們的父母不是照樣吵吵鬧鬧過了一輩子了?哪有百分百滿意的伴侶,那有百分百滿意的事情啊。但是金剛智慧告訴我們,我們不能去妥協,我們不需要去接受那些75%,即使你已經結婚了,你也可以去升級你的伴侶,不要去退而求其次,不論是在工作還是在任何選擇上,只要你懂得種種子的原理,而且去種下責任心的種子,善心的種子,你就會收獲完美的伴侶,你要懂得列清單,列清單的意思是你要把你希望的伴侶的特質,寫在一個本子上面,例如:忠誠、愛我、有愛心,只要是你想的到的,你希望你的伴侶擁有的,都可以把它寫下來,你要去做的就是一步一步的去種下相對應的種子,然后你就會看到這樣特質的伴侶出現在你的世界。在這里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明白種子之間的關聯性,什么是種子的關聯性呢?我們舉個例子吧,例如說:財富滾滾而來我們要種下什么樣的種子?那就是慷慨布施的種子,這是非常顯而易見的,我們馬上就可以很快的找到因和果之間的關系的。這個就是種子的關聯性。

這里我們舉幾個例子,說一說我們一般人想要得到伴侶的特質的種子它的關聯性。

1、愛意濃濃的伴侶:我們希望伴侶非常的愛我們,與之對應的種子是什么呢?格西老師在這里告訴我們,我們要去感恩,感恩我們周圍所有的一切,不要視ta為理所當然,從哪里開始呢?老師舉的例子是星巴克的一杯咖啡,他說:“在這一杯咖啡的背后,我們要想到可能要經過幾百個人的手,例如種植咖啡豆的人、采摘的人員、運輸的人員、包裝的人員、烘干的人員等等。”我們去想象一下那些制作咖啡的細節,我們就不會那么容易的理所當然,因為我們會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的人就連一口干凈的水都喝不到,就在中國的西北部,就在那些極度缺水的地區,他們要走上幾個小時的路到幾十里地以外的地方,打上一桶帶著泥漿的水,然后再走上幾個小時回到家里,把水澄清了才可以用,所以當我們一睜開眼睛用著那些清澈的水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應該感恩?當我們每天回家時家里就坐著等我們回家吃飯的父母、孩子,我們是不是該感恩?當我們每天平平安安的上班時我們是不是該感恩?我們的國家的法制和繁榮昌盛在守護著我們的和平,我們應該去感恩這一切,正是因為有了這一切,所以我現在才可以坐在這里和大家分享金剛智慧,我們才可以走進格西老師的課堂去學習金剛智慧,來改善我們的人生。這一切是不是值得我們去想一想,如果我們每天都可以留下一小段時間去想一想今天可以感謝誰呢?門口的保安、掃地的阿姨、指揮交通的警察。。。我可以給他們我的微笑和對他們說一聲謝謝嗎?去看見他們幸苦的付出,在他們背后也是一個家庭,所以帶著這些點點滴滴的覺察,我覺得我們生活的幸福感也會提升的。如果可以帶著這樣一顆感恩的心去生活的話,我們也會收獲一個非常疼惜我們、感恩我們的愛意濃濃的伴侶;

2、忠誠的伴侶:我們都非常希望我們的伴侶是忠誠我們的,不管我們在不在ta身邊,ta們都會像我們在ta身邊一樣,忠誠的種子的因是什么呢?那就是我們應該在我們的生活中做一個恪守承諾、正直誠信的人。在生活中我們在大部分的事情上也許算是一個正直誠信的人,但是在種子法則的第二條中所說:因小果大。小小的一顆不信守承諾的種子都有可能創造出一個不忠誠與我們的伴侶。例如:答應家人回家吃飯,但是突然有一個朋友約我們去逛街或者去看電影,那我們也許就跟朋友去了而且也不和家里說,直到家里人打電話來問:“你怎么還不回來吃飯呀?”,我們也許會搪塞:“今天加班加晚了就在外面吃了。”像這樣小小的種子我們平時有可能都不會太在意,尤其是當我們有了孩子之后,我們會對我們的孩子說:“我下次會給你買這個玩具,這個周末會帶你去公園玩的。。。”但是真的到了那一天,我們也許就會忙著自己所謂更重要的事情去了。所以這些小小的種子,有可能會讓我們看見一個對我們不忠誠的伴侶。

所以我現在的辦法呢就是我用一個小本子把我承諾給他人的一些事情記錄起來,我做到了我就打個勾。例如:我媽媽經常會讓我給外婆打打電話,我就會寫起來以及我要去我姐姐家里看望我的姐夫等等。

3、責任感和擔當的伴侶:往大的說就是你要為你的人生負起責任,小的說就是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承擔責任。老師這里舉了一個例子:周曉萍(格西老師的翻譯)也是他的弟子之一,他經常會在講課之前5分鐘想要喝飲品,他會和曉平說:“曉萍,我現在想要喝杯橙汁。”曉萍從來都不會抱怨說:“還有5分鐘,我去哪里找橙汁呢?”,她一定是看著老師的眼睛微微一笑說:“好的,我馬上去做。”,老師說:“在我們的人生當中,你也要去做那個第一個行動的人。”當你的上司、朋友、父母、家人有一些需求或者要求的時候,你也應該第一時間站起來說:“好的,我馬上去做。”你勇敢的去承擔起那個責任的話,你也會收獲到一個有責任感的伴侶。

4、美貌的伴侶:看過《愛 種子》的朋友可能馬上就會說:“美貌來自于不生氣!”是的,我們要學會忍辱,這里我們說的忍辱不是我們過去所說的我們要忍氣吞聲,我要壓抑自己的情緒,不是這個意思,忍辱正確理解是“拒絕憤怒,我們要停止掉這種感覺”,很多學習佛法或者傳統文化的朋友對“忍辱”可能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錯誤的理解,覺得要去壓抑,但其實我們都知道,當我們壓抑到一定的程度的時候我們還是會爆發,可以做到忍辱最根源的是什么呢?就是我們脫離無明,我們懂得“筆的道理”,我們懂得“空性”,我們理解那個讓我們生氣的對境是從哪里來的,如果你能停下幾秒鐘的時間去思考這個世界真正的運作規律的話,你不會對鏡子里的那張臉(其實也就是你自己)你不會對ta發火的。所以這是真正停止憤怒的方法。憤怒還有一個很不好的地方是,它會火燒功德林,一把火就把我們的好種子給燒掉了。我們的外貌也是種子。佛陀的外貌就是非常的相好莊嚴的,這都是非常大的福德。

5、有智慧的伴侶:來自于我們要去分享我們的智慧,分享我們的所學,當然如果你能分享“筆的道理”,金剛智慧那是最好的,但是在我們的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你可以去分享你的工作經驗,你的業務知識或者生活中的一些善巧的智慧、你的專長,你去分享這些非常有學識的部分,你就是在種下智慧的種子,也會看到你的伴侶也是非常有才華的。

6、有精神追求的伴侶:這里格西老師說,我不知道大家對于伴侶的要求會不會有這一點,但是我會希望我的伴侶可以去思考這個世界為什么會有戰爭?我們要去如何停止掉戰爭?我們要如何停止掉世界上那些不美好的事物?我們要如何停止讓他人繼續忍受煎熬?我們要如何去跳脫這個痛苦的輪回?這些更深的問題的話,那么我們應該種下什么樣的種子?剛才講到門把的故事的第四個層次,你是一個懷疑癥患者,你在懷疑周圍的人都可能是佛菩薩的化顯,你用這樣的方法去想象周圍的人給你的痛苦或者困難都是為了引領你走向生命更高的層次,去發現這個世界的真正運作規律,你就在種下你的伴侶有精神追求的種子。

如果我們運用了種子法則,運用了金剛智慧去實現了自己擁有完美伴侶的目標后,我們就可以成為一個好榜樣去幫助全世界,因為你的故事就會像“病毒”一樣傳播開來,去幫助到每一個人。

這里我再給大家講一個“三杯水”的故事:你運用種子法則得到一個男朋友后,你給你所有的女性朋友打電話:“咱們明天一起去吃晚飯吧,七點鐘。”“好的。”然后你再給你的男朋友打電話說:“七點鐘到我家來。”他來了后,給他喝三杯水,然后你去飯店。你會遲到,這是好事,你的朋友們將在那里等著你們,并尋思著:“她跑哪兒去了,為什么還沒來呢?”然后你跟他一起手挽手走進來了。她們就竊竊私語:“這個男生是誰啊?”“我不知道,她好像沒有男朋友。五年了,都沒有男朋友,這肯定是她的表哥,但看上去很帥哦。”你坐下來以后,你讓他吻你一下。她們就會尋思:“這一定不是她表哥,肯定是男朋友。”她們就在那里想了:“她是怎么找到男朋友的啊?”你們在吃飯,這個男生就說:“不好意思,我要去上廁所。”因為你很聰明地給了他三杯水喝嘛,他就去上廁所了。然后你的朋友們會低聲問你:“你怎么找到他的?在哪個網站上啊?哪個酒吧啊?”“不是在網上找到的,也不是在酒吧,在老人院。”“你是在老人院找到他的?”“不是不是了,我在老人院種的種子。我種了得到他的種子,然后他就來了。這個方法總是有效,比上網找好,也比去酒吧找好。這個方法一直有效,就沒失效過。去種種子就是了。”這樣一來,所有的人都會去老人院,你的朋友都會去老人院。之后每一家老人院外都有很多人在排隊。“我想帶她去咖啡館。” “不行,他太忙了,下周再來。她現在的朋友太多了,所有的女生都想帶她出去咖啡館,下禮拜你再來。”

格西老師在他的《愛 種子》一書中第100個問題說道:我們要怎么運用我們的伴侶關系幫助全世界呢?我們可以藉由我們要做的就是讓這段關系成功而且圓滿,然后你們倆就會成為活生生的典范,就會成為“三杯水”的榜樣,因為到最后人們不會在乎你說了什么,他們只會觀察你做了什么,當人們觀察到你所做的事情真的有效的時候,他們就會去嘗試。

? ? ? 所以如果我們愛這個世界,我們唯一的任務,就是成為一個幸福的人,而獲得幸福的唯一方式就是去種種子。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