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經行動635/1001(17.6.16)
在伴侶關系上,我們常聽到的就是這些似乎已經上升為真理的俗話:
關于夫妻爭執的態度:夫妻就是銅鍋碰鐵刷,哪有不磕碰的;
關于夫妻爭執的原因:一個巴掌拍不響,誰都有過;
關于夫妻爭執的解決辦法:床頭吵架床尾和;
……
這就是一筆糊涂賬,正如那歌詞里的:這就是愛,糊里又糊涂。誠然,有很多人磕磕碰碰,越過越好!但愈來愈高的離婚率卻并非僅僅來自貸款購房資格的貢獻,大量的愛侶將磕碰升級為戰爭,將火花吵成了火焰,乃至茍且度日或者決然分手。
親密關系是一門學問:
千百人中,你為什么就一眼挑上了Ta?你對Ta的不滿意究竟來自哪里?為什么你會很容易用憤怒、發火的方式待Ta,而不是理性、冷靜?僅劇透一個,我們以為只有夫妻雙方共同努力才能改善親密關系,事實上婚姻就是你一個人的事,你改變了對方可以感知到,并報之以李。
千萬不要以為親密關系中的爭執不過是雙方性格不合或不愛,事實上潛藏著你童年對“歸屬感和價值感”的無限渴求,這是需要從《親密關系》里的探尋的答案!
…………
在親密關系中,有很多的“墻壁”包圍著我們,要如何才能“穿墻”呢?如何走出受害者的監牢呢?雖說親密關系是沒有公式的,但還是有一些原則是共通的:
1. 要解決問題,必須先跳脫問題的框架。你必須得突破自己的認知,先得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兒。
2. 所有的問題,其實都是經過偽裝的禮物和寶貴經驗。就是當你解決了一個問題,并不僅僅解決的是洗碗或電費的問題,而是你內心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的問題。
3. 你所看到的每件事,都是你內心世界的投射。
4. 每個人都有能力為自己生活中的事百分之百負責。婚姻生活本質上是你一個人的事情,是你一個人面對自己的內心,調整自己的狀態,然后了解自己內心的這個缺口就能解決的事情,不要去怪罪別人。
5. 自由并非來自答案,而是來自問題。能夠問出一個好的問題,能夠發現親密關系當中到底有什么問題,找到這個問題,我們就更加接近自由。
6. 沒有什么問題是大到愛無法解決的。一切的東西,只要你用愛來對待,用愛的方法來解決它,就一定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愛是能回應一切痛苦的。在親密關系中,痛苦其實是一種轉機,能讓我們成長并擺脫目前所受的限制。愛意的產生,是由于靈魂在驅策我們去學習如何真心地愛自己和對方。它能讓我們克制沖動,用負責的態度來處理我們心中的不快,不致說出責怪或指責的話,而用理解、體諒的話來替代。這樣,在親密關系中我們才能夠成長,并了解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