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成三組,每組有獨立經費,某一組小伙伴跟上班專題做了聯合征文,時間延續21天。等一切確定后,獎勵金額發布后,跟其他組長溝通,需要分擔費用。
隊長發到群里討論的時候,個人覺得錢是小事,主要是通過這個案例,模擬場景,鍛煉解決問題的思路。
同時,我們也購買一個微課小機器人,貌似可以多次使用的,所以隊長提出跟其他組均攤。哈哈哈,每一分錢摳著使用,創業公司就是這樣子吧,充分利用手頭的資源,哈哈~~
關于今天晚上8點的招聘幫微課,做了如下工作,把宣傳文章推薦首頁、轉發上班社群、煩請各位主編轉到各自社群、簡書大媽轉發朋友圈,大媽好搞笑,換了一個套路,把咪蒙5萬/月的梗換成5萬/年的梗。
因為文章讓作者轉發朋友圈,所以沒有昨天那么熱烈,引流60人吧。
關于微課,最大的風險點,突然想到一個,就是與分享者約好時間,結果對方突然不分享了呢?
通過微課拉新已經實現,但兌現承諾兌現不了的解決方案是?發紅包?推遲?找人頂替?(屬于我自己臆想中哈~)
昨天晚上關于wuli麻醬的直播,清新美少女啊,整理了關于她分享的文章干貨,簡書內容運營方面,她是大牛,我剛管理專題的時候,都是她帶我的,哈哈哈~
什么是內容?
一個產品呈現在你面前的文字、圖片、鏈接、視頻等,都叫內容。對這些內容進行運作,叫做內容運營,并且要思考這些內容要以什么合理方式展現。分為內部展現和外部展現,內部展現,如APP的banner條,信息呈現方式。外部展現,消費者的主觀印象,所以跟用戶運營相關。
內容運營的本質是留存
讓用戶喜歡我們的內容,讓用戶留存,以此達到增長的目的。
吸引他人從別的平臺轉到我們的平臺,所以需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平臺。
如何邀請別人
反面案例:比如通過簡信收到的復制粘貼的群發邀請(如果要做,用機器做群發短信,不要用人力發,比如旅行產品推薦,有作者寫了個程序,在微博上對旅游感興趣的,會收到邀約,用戶回復短信后,再進行人工回復)
如何讓別人舒服地邀請:
- 文案要有針對性,改下昵稱啊,稱呼之類
- 要表現出對被邀請方的重視:比如大大、大咖、大神之類
- 表現平臺的優勢和特色:比如日活、最純凈的寫作平臺
如何讓別人產生內容
給用戶刺激:比如物質獎勵等,在創業公司,如何使用物質獎勵,小投入大效果。比如曝光回報、價值回報、期待回報等
足夠的關注度和互動率:提高用戶對平臺的依賴度,簡書首席據稿官,在平臺上顯示的就是投稿與拒稿,拒稿會寫拒稿理由,這就是互動
早期,如何進行內容篩選
與其說篩選,還不如挖掘,因為早期沒有更多內容給我們選擇,只有挖掘合適我們平臺的,一開始沒有優質一說。
在產品沒有擴張到全階段、全年齡的時候,產品需要的內容合適就好,到后期才是提高質量。(bingo~這一點我在運營上班專題的時候,自己思考到了,以20萬的關注作為一個分界點。)
后期,提高內容質量
在這個階段,會用戶需求和愛好,進行細化,然后根據細化的需求,再篩選內容、分發和推薦,讓用戶及時得到想要的內容
平臺推送內容,很講究
不存在所有用戶都滿意的推送,選擇所有用戶都喜歡的交叉最多的內容。
迎合用戶等于失去格調,但是格調這個事情,是很主觀的事情。
選擇大家喜聞樂見的、方便傳播的、存在引導用戶作用的內容。(我常提到的示范效應,一次不合適的文章推送到首頁,會給其他用戶示范,以為自己投稿這樣的內容,也會被推薦甚至成為爆文。)
所以我們選擇內容,要選擇大眾化的的內容,不要選擇曲高和寡的內容。因為等產品到達一定量,用戶會自己選擇想要的內容。官方推薦已經不是第一位的了。
內容保持適當的更新頻率
早期的時候,專題提高更新頻率比較好,給用戶一種專題蓬勃發展的樣子。
但是更新太快,用戶看不過來,更新太慢,一天都沒有內容看。
對內容進行包裝
熱點專題,比如簡書做過的日更專題、年終總結專題等
組織活動,針對性的對想要的內容進行刺激,對相關內容高密度曝光
對幾篇文章(有傳播價值的文章),進行一個專門包裝,比如日報連續出現幾篇關于熱點事情的文章
利用手頭資源,對內容進行最大的推廣
比如招聘幫和上班這點事兒專題進行聯合征文,借助相契合的專題,進行專題曝光。
【wulI麻醬小感慨,一招鮮無法吃遍天下,要不停地調整,吸取用戶的反饋。這一點簡書做得特別好,從簡信、從社群、從郵箱獲得用戶的反饋。簡書剛開始從注重原創,到后來社交屬性,到現在的“源于創作,不僅遇見”,有更大的可能性,以后簡書不僅只有文字了,可能還有漫畫、手繪、視頻等】
內容產生的自發性
需要對用戶對內容創造自發性的引導,氛圍的引導。在平常做內容推薦、分發、引導等,都是可以影響到用戶。
提供一個好的工具,比如好的社交互動方式,方便讀者給作者點贊、引導給作者評價等,這樣社交互動就很強,作者得到極大的反饋。
營造好的氛圍,比如營造的每天日更氛圍,比如每日寫1000字,每日寫500字這樣的專題,大家有從眾心理,給大家一個低門檻,很輕松的就參與了。不僅僅用戶產生了內容,還培養了用戶習慣。比如2017年過年,15年日更計劃,在參與過程中發現,很容易,也養成習慣了。
內容的推動性
常規的手段是顯性的,比如做活動,明確告訴用戶,我們需要這樣的內容。
隱形的引導,取決于用戶內容的展現方式。比如我們在展示的時候,排斥相關內容,時間久了,用戶就會知道平臺不喜歡這樣的內容。比如雞湯,大家都不喜歡。我們喜歡接地氣、有用的、有趣的內容。
用戶的適應性與相斥性
比如日報推送的內容,有些作者就很喜歡,已經習慣看日報了。有些用戶排斥了我們推送的內容,我們怎么處理呢?
這里就要提到內容運營和用戶運營息息相關,聽用戶的反應,如果用戶非常排斥某類內容,那么減少該類用戶曝光,提供方法,讓用戶個性化定制內容。
同時,也要思考這類內容是有害的,但如何這類內容,有兩面性,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那就個性化推薦。
提問環節
問題1:簡書需要短篇小說輸出怎樣的文章?
希望產出有質感的內容,劇情豐富完整,甚至能夠轉換為IP的內容。
問題2:運營工作有界限嗎?
運營工作是24小時的,我太理解wuli麻醬了,抱抱~
問題3:為什么叫首席據稿官?
簡單粗暴的告訴作者,我就是來拒你稿的,讓人家有這種心理預期。而且為什么高冷,如果跟作者關系搞很好,你拒絕的時候,很難受的,還不如高冷的好。
問題4:簡書是運營驅動型的產品?
產品不足,運營補。比如運營到一定階段,跟產品提要求,開發點贊、評論、打賞等功能。
關于麻醬安排的作業,如何去其他渠道勾搭大神來我們平臺寫作,分享一個經歷,關于如何勾搭周沖來簡書寫作的經歷。
首先,要有必勝的信心,剛開始我說去勾搭的時候,就有人潑我冷水了,說人家百萬大號,不在乎來簡書之類。我回復夢想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其次,要死皮賴臉多渠道勾搭,周沖的微信公眾號、合作郵箱、豆瓣小組、豆郵,凡是我接觸到的都勾搭了,每次勾搭都不一樣的語術。
再次,要有誠意,給周沖姐姐的微信公眾號打賞,一次5塊錢,肉痛,想引起她的關注,事實是并沒有。
親愛的周沖姐姐,你好,我一直在看你的文章,每次都獲得了新知識,也打賞了噢,如果您記得我的話。尤其是對你分享的關于出走體制內的文章,特別有共鳴,因為我也是從體制內出來的。
我現在在簡書當主編,覺得簡書特別需要您的文章,有幾百萬的小伙伴期待看到這樣高質量的分享。我個人認為簡書最適合您的地方,她是一個純粹的寫作平臺,寫作內容可以一鍵復制到其他平臺,非常方便,并且這也是一個交流故事、溝通想法的地方,相信可以收獲更多的粉絲。
結果是什么?你們知道不,沒有溝通成功,石層大海了。但是我不放棄,跟壹心理的小伙伴說情勾搭周沖,她寫了很多關于心理的文章,特別適合你們,然后他們弱弱地告訴我,她在啊,還開了收費咨詢課(我沒記錯的話)。
冷風那個吹啊雪花那個飄啊這就是我當時的感受,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