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國家開放二胎政策的這兩年,“二寶”可以說是燃爆了全民關注的焦點,許多符合政策的家庭不是正在孕育“二寶”就是正在積極計劃孕育“二寶”的路上,可謂街談巷議全民關注。
? ? ? ? 身邊的朋友,也越來越多人秀出了“大寶兩寶兩相依”或“一家四口天倫樂”的照片來,這更惹的周圍人們陣陣感嘆和羨慕,“催二胎”成為繼“催婚”后的另一巨大壓力,著實令許多寶媽們促不急防,不過,關于“二寶”,有的家庭和寶媽是欣然規劃滿心期待的,也有一部分寶媽則有著不同的想法,更對于外界人們的好意“催生”苦惱不已,比如我。
? ? ? ? 三十出頭的我是5歲寶的媽,恰處在“催二胎”人群的重點關注對象中,身邊很多同學朋友也陸續成為了二寶媽,平日里大家聯絡中“趁著年紀還好,趕緊要個二胎吧”則是她們最常囑咐我的,這不,同一辦公室的文員小麗,大寶5歲,現在二寶已經孕6個多月,而財務室年初結婚的小文,一個月前剛公布了晉升人母的喜訊,在遺憾不是雙胞胎的同時已經開始規劃準備三年抱兩,而與她倆年歲相當的我則深陷被催“二胎”的不堪其擾中,從二胎政策頒布后家人的“旁敲側擊”,到現在小麗手撫孕肚幸福的向我憧憬她由兩孩兒贍養的美好晚年順帶鼓動我要“二胎”,及頂頭上司幾次三番隱晦的言語試探到今早上班被保潔阿姨關于“不生二胎就是自私”的一通說教,真是讓我聽了“二胎”就頭大。
? ? ? ? 只要我回復“不要二胎”,總能聽到她們眾口一詞,什么 “一個小孩太孤單,兩個小孩有個伴”啦,什么“現在養老壓力大,生個二寶好分擔”啦,什么“現在不生二寶,回頭你肯定后悔”、“不要二胎,你真可是太自私”、“獨生子女是老思想舊觀念,沒想到你年紀輕輕思想陳舊”啦,天吶,可真像唐僧師傅的緊箍咒,念的我頭痛,我就不明白了“不要二胎就是自私?”“不要二胎將來就肯定要后悔?不要二胎竟還成了思想保守觀念陳舊?”最重要的是,什么時候不要二胎還成了人品有偏的體顯了?
? ? ? ? 親愛的大家呀,我似乎過的是自己的人生吧,能否讓我自己來規劃我這一生?我想,是否生“二胎”,我即有話語權更有決策決定權。
? ? ? ? 對于白手起家的我和石先生,三十出頭的年紀正是歲月艱難需要拼搏的時期,我們都有著自己的事業規劃并齊心努力著,不為有天功成名就,只希望在一家人生活品質提升的同時,能有點屬于自己的小榮耀和小驕傲,我們夫妻倆在兼顧事業的同時也會利用晚上和周末的親子時光,一起學習并教導孩子盡量成為一個優秀的人,這種平和安定的生活在滋養著我們,讓我們的奮斗充滿力量和希望,而在事業和家庭之外,我也需要有“做回自己寄放初心的時間、空間”,用“一杯茶,一本書,一個人,一簾夢”的情懷來滋養心靈,雖然暫時物質條件并不寬裕但一家人在一起的歡聲笑語總會讓人精神放松心境舒暢,而如果此時決定要二寶,那么滿地雞毛定會替代平和安定,個人的事業規劃擱淺,家庭的經濟壓力驟升,精力有限時大寶的疏于照顧,內心的壓力也會忍不住化為出口的嘮叨怨言,此時的“二寶”還是那個令全家期待并帶給家庭歡樂幸福的“愛的小結晶”嗎?
? ? ? ? 或許有人說“哪個要二寶的家庭不是這般?等孩子們都大一點就好了”或許真的如此,可是這段令夫妻兩人心力憔悴,令大寶忽冷忽熱沒有安全感的疲累時光終將在生命的記憶里留下酸楚難掩的痕跡。
? ? ? ? 而這僅僅只是個開端,孩子們逐漸長大,你很難做到完全公平的對待兩個孩子,你可以將購買的禮物平分給他們,卻很難將父母的愛和關注平分給他們、你可以將良好的生活和教育資源奮斗回來平分給他們,但你很難讓他們都滿意你的給予,更多時候你還會因為告訴大寶“做為哥哥,你應該讓著弟弟(妹妹)”“做為家里的大孩子,你應該幫助爸媽照顧弟弟(妹妹)”,告訴小寶“你看哥哥多棒啊,你這樣就不對,要向哥哥學習”“你怎么又~你看看哥哥~~”等等等等,這一切類似的做法都讓無法令他們在內心深處感覺自己是被父母公平對待的,哪怕源于好的出發點。
? ? ? ? 當孩子們長大后,機緣之下總會有一個過的相對差一點,做為父母你在心疼孩子經常資助他的同時,你又怎知曉另一個孩子內心有沒有“不公平、偏心,爸媽更愛他”的酸楚心理呢?
? ? ? ? 即便一家人相親相愛,兩個孩子兄友弟恭,可孩子們長大后總會擁有自己的小家庭和小日子,當兩個陌生的孩子也加入這個大家庭時,做為家長的我們又怎能保證讓家庭的航隊相互扶持在一個航道?終究會有分歧和矛盾顯現的,這時我們除了盡量不給孩子添麻煩,還要思考如何在公平扶持兩個小家庭的表象下盡量多給予弱一點的那個家庭支援,一個處理不好,總歸會讓整個大家庭蒙上陰影。
? ? ? ? 然而,此時的我們早已年華已逝華發叢生,人生過半已難拾初心了,就這樣圍著孩子蹉跎了半生,連下半生也因他們定了基調,父母心疼孩子的心理,讓我們繼續圍著孩子們下一代的孩子們轉。
? ? ? ? 這樣的一生不也正是我們父母輩的一生嗎,談不上多幸福也談不上不幸福,或許守著孩子們看著他們過自己的小日子是幸福的可相對人生也總會留有遺憾,因為人生過大半已沒辦法再做一次自己了。
? ? ? ? 所以,我拒絕過這樣的一生,雖然一個孩子或有孤單,但現在這么多的興趣班,他總會找到志同道合的好伙伴,在他成長的過程中,做為父母的我們也在修煉自己與他一同接受著新世界新科技,我們可以和他在感興趣的話題里討論爭辯的像個朋友,而自我的努力和不放棄讓我們互相尊重和欣賞,我相信孩子更會為擁有這樣的父母而驕傲。
? ? ? ? 當孩子有自己的生活時,我們也能更專注自我的生活質感了,那時我們資金充裕,時光正好,世界也在等待我們處處丈量和領略,而當孩子需要我們時,我們有足夠的條件、精力和“自我空間”的距離來共同撐舵家庭的這艘航船平穩安定的駛向遠方,這已然是最美滿的幸福了。
? ? ? ? 生而為人本不易,品世間酸甜苦辣而不失本心,培養后繼共享天倫而不失自我,這才是生活該有的樣子,我堅信,生活不光有眼前的孩子和家庭,同樣需要追逐詩和遠方的自我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