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09年,我讀初一,除夕的晚上,我特地拿出我人生的第一部手機,拿出紙筆,羅列出了我要發新年祝福的親友,很認真的在每一個名字后面都寫出了一行兩行祝福的話語,然后一個一個敲出來,發出去。
第一次在QQ上收到那種長長的,很復雜的拜年信息,心里那個高興啊,感覺特別高大上。可是再也不敢發那種一行兩行自己寫的祝福語了,覺得太少太low了。
于是上網各種搜索,恨不得能給每個同學朋友都能發個很長的,很復雜的,五花八門的新年祝福。為了避免可能和別人重合,還每條祝福都自己修改一下。
還記得第一次在QQ上收到兩條一模一樣的新年祝福,我還傻傻的告訴其中一位,“你和別人發的一樣哦。”
那時候,除夕夜最大的三件事就是:穿新衣,給家長拜年,發祝福短信。
不知道從哪一年開始,我厭倦了那種很長很長,五花八門,曾經認為特別高大上的祝福語,因為總能收到一樣的,連標點符號都一模一樣。
一直以來對于禮物,我覺得意義重于價值,更在意的是為了這個禮物你花了多少時間,花了多少心思。
所以面對千篇一律的祝福短信,我從剛開始的興奮歡喜,生怕自己回少了,到中間簡直就是不想看也不想回,再到現在根本不會仔細看長長的內容,而是看對象像剛開始那樣,回一句自己對他的簡短的祝福。
朋友,我不在乎你對我祝福字數的多少,我在乎的是你的真心,在乎的是我看到的你給我的祝福是不是你一個字一個字的打上去的,是不是每一個字都是你真正想對我說的。
朋友,我不用你復制的長長的新年祝福,若是懶得打字,“新年快樂”這四個字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