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要用活的人去教活的人。我們要想草木茂盛,就要天天去培植他,灌溉他;我們要想結交個活潑的朋友,就要我們自己也是活潑的。我的影響,要能感到他的身上;他的影響,也要在我身上,這才可以的。”
? ? ? 我班的朱亭羽同學,是個文靜的小女孩,有些內向,課堂上不敢發言,平常也總是有著怯怯的眼神。記得在一次語文課上,到回答問題的環節,她似乎想舉手又似乎想放下,就在這兩者之間徘徊著、猶豫著,身為老師,有著一種敏銳的發現,我不能視而不見,得趕緊抓住這個機會,希望她能改掉不自信的狀態。“朱亭羽,老師觀察到了,你肯定會說出正確的答案,請你說。”我溫柔地說到。剛站直時,她略微有些緊張,說話有些結巴,但看到我一直在微笑的面孔,她又放松下來,雖然聲音很小,但總歸順利說完了自己想要說的。“你的答案真正確,期待你下次舉手。”我看到她靦腆一笑,放松下來。之后,在課堂上,只要看到她想舉手,我就適時提問她,也總會送上我別樣的鼓勵。她越來越自信,舉手次數越來越多,笑容也越來越燦爛。記得前幾日和她的堂姐交流,她提到妹妹一回到家就興奮地提起老師在學校又表揚她什么了,舉手投足間滿是眉飛色舞,她越來越喜歡學語文,成績穩步提升,沒想到我不間斷的鼓勵會帶給她這么大的變化。對于內向的孩子,老師切不可因看不慣而批評,不然只會讓孩子越來越膽小,越來越對該學科提不起興趣。
? ? ? “拿活的東西去教活的學生。我們就比如拿一件花草來教授兒童,將這花草把他解剖開,研究其中的奧妙,看他是如何構造的。小孩子對于這事,覺得是很有趣味的。我們能以這種種東西去教他,不但能引起他活潑的精神,并且還可以引起他的快樂。”
? ? ? 昨天,我們學了《麻雀》這一課,為了讓孩子較好地理解老麻雀的“勇敢無畏”和“奮不顧身”,我帶領孩子們著重探討句子“突然,一只老麻雀從一棵樹上飛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絕望地尖叫著。”“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沒有危險的樹枝上,一種強大的力量使它飛了下來。”為什么用“落”?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挓挲起全身的羽毛”是怎樣的情景?“一種強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為了更好地理解老麻雀那感天動地的親子之情,我帶著孩子們走進文本,用朗讀表達心聲。楊順同學一邊做動作一邊深情朗讀的情形深深地刻在了同學們心中,他帶動了全班一起走進了老麻雀的世界。寧愿犧牲自己,也要救自己的孩子;孩子的生命比自己的生命要重要;這令人感動至極的母愛都化為同學們一遍遍動情的朗讀,讓我們體會到不惜一切的母愛。朗讀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語感的重要手段,也是領會課文潛在內涵的重要途徑。朗讀能夠讓語文教學中的思想教育、情感熏陶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界。
? ? ? “活的教育,正像魚到水里鳥到樹林里一樣。活的教育,好像在春光之下,受了滋養料似的,也就能一天進步似一天。”愿活的教育走進你的課堂,走進你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