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在哪里,收獲就在哪里!
育兒路上跌跌撞撞六七年,狂掃了線上幾百套各種類型的育兒系列課程,線下各種書籍!學會了共情、如何和孩子說話、也有足夠的耐心和愛心......但是,發現面對不斷在成長的大小寶時,依然有各類疑難雜癥,無法解答!實在是受挫啊!
想說,幸好自己是一個積極主動的人,沒有被打趴在沙灘上,反倒是選擇了繼續不斷的學習.....如今,終于找到自身育兒的問題,原來答案在這里!
于是下了決定,同步組織團隊幾百人,連續不間斷花費了整整32天(2020.04.25-05.26)的時間,一起來學習------超級育兒師蘭海《孩子受益一生的規則意識寶典課》
01.為什么要講規則意識與孩子的自由矛盾嗎
人存在于這個世界上,規則無處不在,一個精通規則的人,才能適應社會,獲得真正的自由。
老師為我們準備了家內家外的規則場景,規則意識的培養方法,這些場景都與孩子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每節課,每種場景都有對應的案例分析,通過一個一個的小案例,教給大家簡單好用的具體方法。
02.規則意識的有無,影響了孩子哪些行為?
規則意識的三個階段:
第一,別人對自己的要求;
第二,在自己做的過程當中,外部不斷告訴自己,這樣做的價值,不這樣做的壞處;
第三階段,就變成了他自己的一個習慣;
這就是規則意識的全過程
那么您的孩子現在處于哪個階段呢?或者說作為父母,作為家長,你對規則意識的理解在哪個階段呢?
03.如何給孩子制定合適的規則?
三個原則通俗易懂、直觀形象、規則內容要保持在三條之內;
課程當中老師具體舉例解析了:孩子爬高時、喜歡收藏小樣物品等一些情境規則的制定方法;
即能保護孩子的安全,又不破壞孩子的好奇心,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04.制定好規則后,孩子不遵守該如何引導?
第一、要能夠向孩子說明,為什么要遵守?
其次、要帶著孩子做練習,并且是通過游戲的方式,讓遵守規則的過程變得好玩有趣,而且是反復練習。
最后、帶著孩子一起回顧遵守規則的成果,給孩子帶來鼓勵和成就感。
并不是我們制定好規則念給他們聽,孩子就可以做到的,引導孩子遵守規則也是有方法的,具體應該怎么做呢?
有所學、有所得:
通過04節課的學習,每一次再碰到狀況的時候,都會沉默幾秒鐘思考一下如何解決。
很高興,昨晚看到大寶有所進步了
家中有制定了這么一個規劃,晚上超過10點后——說話不能大聲,走路開關門等等都要輕。
兩娃之前開關門總是很大聲,這時英媽就讓他反復練習——輕聲關門(10次20次……,直到沒聲音為止)。
通過反復訓練,昨晚又不小心開得很大聲,結果很自覺的,又練習了三次
英媽在門后看到了,心里也是暗笑,樂開了花……
05.如何在孩子秩序敏感期促成習慣的養成?
課程當中針對秩序敏感期三階段呈現的不同現象,導師提到了三種參考方法:
事先判斷是否要阻止或恢復孩子的這個秩序,做一個簡單的分析——這件事對整個的影響到底在哪里?接著
第一步:尊重孩子的意愿;
第二步:詢問孩子為什么想這樣做?有可能你問不出來,那么你就要替孩子猜一下;
第三步:肯定孩子這樣做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肯定一個用語言來告訴你這樣做原因的孩子;
06.看護人如何從言傳到“身教”
規則在大多情況下大家都要遵守的,但是,在突發情況下,你是可以違背規則去獲得更多的幫助別人,或者緊急場合能夠獲得自救的機會。
實例分析:成人在擠電梯
看到成人也在擠電梯,對孩子的提問,父母可以這樣應對:
第一:共情
第二:問題拋給孩子
(例如回應:確實有這種現象,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第三:把自己放下
(例如回應:媽媽也不知道,但是媽媽肯定不會這樣做)
我們不是能夠解決所有問題的人,但是我們絕對是那個愿意陪孩子一起去找真相的人。
特別提醒:
在這里要幫助孩子理解,我們要遵守的是規則,而不是大多人做了,我們也要跟著做。
07.家中生活環境對孩子遵守規則有哪些影響?
孩子作息不規律、生活習慣也不好、睡覺不按時、吃飯的時候總想玩玩具、讀繪本的時候也三心二意……!
如果您家孩子有出現如上問題,那么請先認真檢查一下,自己屋內環境會不會很“亂”?——你懂得的!
第二:全家人的“規律作息”——這里要特別說明:不是說孩子8點睡,你也要8點睡,恰恰要讓孩子知道,每個人的作息時間都是不同的,但是它是有規律的……!
08.如何判斷一個規則,該堅持,還是調整?
計劃書定好了,墻上一貼,之后要了解規則本身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比如規定:孩子每天要看書30分鐘——這個就很飄渺,難于執行,因為限定了每天+30分鐘
如改為每周看書20分鐘——就非常容易執行,主要是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
第二,考慮到孩子和父母的配合問題;
比方說讓0-6歲的孩子自己獨立去看書是不可能的,也就是,這個規則限定的是父母的時間。(區分日常必須還是額外的)
第三,在孩子做不到的時候,家人需要提醒他和鼓勵他;
三個步驟具體應該怎么落地呢?
09.整個家的規則,該如何制定?
規則的制定,三個注意點:
第一、要匹配孩子的能力;
第二、要匹配家庭的環境;
第三、要規定的是事情本身,而不是每一個周末(即,不可限定太死的時間)
規則的執行三個要點:
第一、事先提醒,并且父母要做好榜樣;(父母的以身作則是特別重要的)
第二、盡量用游戲的方法,讓過程變得好玩;
第三、做完以后看成果,肯定和鼓勵;注意語言表達,實際上我們也要建立一個概念——就是孩子們做家務,不是為了爸爸媽媽做的,而是為了家里更好,他自己做的(個人價值感培養)
很多情況如:學習沒興趣,主要是沒讓孩子知道,學習和個人成長之間有價值
如何制定規則并執行落地,具體要怎么操作?記得趕緊聽課學習哦!
10.如何應用親子游戲,幫助孩子規則養成?
場景:在公共游戲場所,如滑滑梯,孩子不愿意遵守規則,不排隊,不讓位
應對親子游戲:下跳棋
爸爸:扮演不遵守游戲規則的人
媽媽:又想玩,又沒得玩——想玩又沒得玩
寶貝:解決問題者(即教會他換位思考)
游戲后拓展延伸:問在幼兒園有沒有碰到相類似的人,或事,具體可以怎么做啊?
11.如何培養孩子規律的生活習慣?
對孩子來說,規律的生活習慣,好處不僅僅是能夠讓他們身體健康,還可以保證在這個階段,能夠健康的形成身體的發育,同樣還可以降低父母的養育難度,那么對于孩子培養規律作息的方法,其實就只有一個詞“穩定”。
抵抗不穩定的“法寶”是,我們要建立一個過渡階段——讓孩子知道,在接下來這幾天,生活發生的這些變化,是由于一些特殊事件造成的。
實例分析:去海邊度假
12.如何讓孩子主動刷牙、洗臉、穿衣服?
1、所有家人要保持一致,而后堅持執行;
2、通過繪本等方式,讓孩子理解刷牙的重要性;
3、讓孩子和牙齒做朋友,讓孩子們平時自己多關注,如前牙,后牙等各顆牙具體的作用;
4、自己選購喜歡的牙刷;
5、平時也要多鼓勵和肯定;
……
方法很多,具體要怎么操作?記得趕緊聽課學習哦!
13.如何讓孩子專心吃飯,禮貌進食
0-6歲進食規則
1、要等別人動筷子了,他才能吃(不要第一個動筷)
2、轉盤桌的話,不要轉!即便要轉,也要朝同一個方向;
3、吃飯時,嘴巴里面有飯,不要說話;
6歲以上進食規則(略)
小技巧:帶孩子練習的過程當中,父母一定要故意犯錯,讓孩子來當裁判,指出錯誤,另外,一人就給予表揚
誤?導:孩子還小,任由他來,等他長大了就知道了
無論想讓孩子遵守什么樣的規則,都需要提前告訴孩子,確認孩子理解了,當孩子做不到的時候,提醒他;
想讓孩子把規則要求變成習慣,還要多帶孩子做練習,當孩子表現好的時候,及時的肯定和鼓勵他。
14.如何來制定規則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
家庭閱讀環境的創設——“一平方米書屋”
一、看得到(即眼里有書)
二、摸得著(即自己能夠輕易拿得到)
三、耳朵聽到書(即常講給他聽)
三大連接
1、與興趣做連接(如喜歡車,就買有關書的繪本)
2、與生活實踐做連接(如書中看到消防車,現實當中也能夠讓他看到,注意到)
3、與情感價值做連接(如他對車有很多的了解,可以對他進行分類等,這個時候要給予鼓勵與肯定)
溫馨提醒
要讓孩子對書感興趣,既要符合他的興趣點,又要符合能力發展,避免提出孩子做不到的過高要求,或者是把閱讀的時長和頻率定的太死……。(如:讓一個兩歲的寶貝,自己看書30分鐘)
15.應該培養孩子哪些良好的運動習慣
適當運動的好處
1、增加骨骼發育
2、增強心肺功能
3、身體會分泌內啡肽,增加孩子的愉悅情緒
4、有助于社交方式、生活方式更加健康
怎么保持良好的運動習慣?
運動兩大類型:
一個是你可以去做的運動(從事/玩)
一個是你可以去欣賞的人
具體步驟:
一、擺脫對運動的狹隘認識(兩個類型)
二、父母是運動習慣的傳播者(鼓勵爸爸多參與)
三、普及運動歷史根源、體育精神、體育名人傳記(即相關知識)
一個問題
對孩子保持良好的運動習慣,和孩子去學了一個技能,或者是說孩子去報了一個運動班,你們知道這三者之間的差別嗎?
16.主動整理玩具,積極參與家務的原則
我們常說:“孩子在小的時候父母的麻煩越多,長大以后就越順”
一個誤區:孩子還小,力量也小,家務做不好!做家務不就是一種能力,等他長大后自然會做了
實用小建議:
第一、為孩子準備適合他的收納容器
第二、做好榜樣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的物品自己收(過程中完成互相求助,互相幫助以及分配的能力)
讓孩子自己整理玩具,參與家務能夠鍛煉孩子的自理能力,增強孩子的責任心、感恩心、自豪感……那么該如何引導呢?
恭喜咱們的這個課程已經共學到一半了
盡管每節課均為短短七八分鐘時間,但是為了更好的為您分享,英媽通常要反復收聽兩三遍,最后再總結得出。
這是一個享受的過程
越分享越快樂
感恩伙伴們的監督與陪伴
17.如何制定保持良好身姿的規則
具體操作步驟:
首先,讓孩子看到自己是什么樣子(如:拍攝走路姿勢)
第二,給孩子提供可模仿和參考的改變
第三,做好記錄,讓他知道在改變的過程當中變得更好
最后,和孩子約定,他們可以用什么樣的小動物來形成兩人之間的暗號,避免雙方的尷尬;
18.用火、用氣、用電孩子應該知道的安全規則
給到的建議:
1、讓孩子看得見
2、讓孩子理解(如:通過繪本等)
3、給孩子界限(什么是一定不能碰的……)
游戲方式,如:玩過家家,請孩子當考官或安全員;
溫馨提醒:物理保護也是必須的(如插座加安全蓋等)
實例分析:在廚房里
19.門窗安全的引導
幫助孩子建立安全的意識,或者是意識到自己的力量有多大
第一、向孩子解釋哪一些區域是不能玩的,并且告訴為什么
第二、解釋動畫片和現實當中的差別
(成人要有自己的界定,告訴孩子對、錯、真、假)
第三、想模仿動畫片的一些行為,一定要告訴大人,在大人的陪同下才能去進行
實例分析:爬窗臺
20.如何讓孩子明白易碎物品,尖銳物品 的危險
方法介紹:
1、家庭成員的想法需要統一,我們需要引導孩子自我保護
2、需要為孩子準備適合他們的手工剪刀,以及其他物品
3、收納家里的尖銳物品,避免孩子接觸
家人對于安全的理解,以及孩子在安全保護上的這條界線,要分得很清楚!
21.面對陌生人敲門,孩子應該知道哪些?
三步走:
1、讓孩子意識到他是家里的主人,可以選擇是拒絕或快速給對方開門
(開門前就需要得到答復,您找誰?您是誰?)
需告知,對于不認識的人,一定要詢問大人,經確認才決定要不要開!
2、多練習,可通過玩游戲(如:狼外婆等)
好的父母,是孩子的陪練!
3、約定+暗號(特別提醒6歲前的孩子,不要讓他單獨留在家里)
22.孩子社交中的分享“誤區”
孩子在6周歲之前出現了不愿意分享的行為,并不是自私的表現,相反,這是他“自我意識”萌芽的發展過程,因此在這段時間,父母要盡可能地尊重孩子(不隨意支配或強制分享),更不能隨意貼標簽!
如:三歲左右是安全感的建立期,他重要的安全感就來源于對物品的所有權;(他們需要物品放在身邊,證明他是安全感的)
上幼兒園后,物權被滿足得很好的孩子,就比較樂于分享
借鑒小方法:在家準備三個小框子
一個裝的是屬于自己的,不想分享
一個裝的是屬于自己的,但愿意分享
一個裝的是別人分享給他的東西
這三個框的設立,讓孩子明確了你、我、他的概念,而且還有交換和輪流
23.如何引導孩子禮貌問候及表達請求
孩子在社交過程當中不會跟人打招呼問好,背后的原因很多種,父母要在理解的同時,給他提供正確的方法,并且練習
具體方法:
1、不強迫,也不亂貼標簽
2、從簡單到復雜,從少到多,也就是先讓孩子從一個字開始慢慢的練習
3、創造一些社交的機會或練習,然后,不斷的讓孩子知道自己用這些禮貌的語言讓自己很愉快,也讓別人很舒服,無論是模擬或真實的,也都需要讓孩子做練習!
24.讓孩子學會傾聽,尊重他人
第一,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
第二,幫助他尋找到讓別人關注自己的合適的方法
操作方法:
1、規定當別人說完話,自己才能說
2、關注別人的想法和感受(通過角色扮演,體會別人的心情)
25.什么情況下應該要勇敢說不
討論:在共情后,他自己喜歡被怎么樣對待?他希望別人尊重他嗎?希望別人怎么和他說話(關注孩子社交+自尊等需求)
應該明白的是:如果真正的朋友不會因為被別人拒絕,而不和他做朋友
訓練三種方式教孩子勇敢地說“不”
情景一、雙方都坐著面對面
情景二、兩人都站著,隔一定距離,一高一低
情景三、雙方有一定距離,讓孩子大聲說“不”
反復訓練,教孩子面對別人的無理要求時,大膽說出:“不,你這樣對我,我不開心”!
26.引導孩子禮貌排隊
具體的操作步驟:
要排隊的時候做一個準確的判斷(如:不要抱著三周歲的孩子,排一個多小時的長隊)
共情孩子的感受:
在排隊的過程當中,給到孩子一個具體可見的期待,以及通過一些可以站立不動,又不影響他人的小游戲來打發時間(如找顏色,猜眼中的顏色)
當我們等待的時間已經超過10來分鐘以后,我們可以向孩子解釋排隊的好處,以及引導孩子理解為什么要排隊?而在整個過程當中,父母做好榜樣是最重要的!
實例解析:玩滑梯
27.公共場所如何讓孩子遵守規則?
實例解析:電影院
首先:選擇適合孩子看的電影/開場前要提早幾分鐘到(原因是孩子立刻進入黑暗的電影院,會產生害怕恐懼)
第二、出門之前講清規則,是要特別明確的,比方說看電影的時候屁股是要貼在椅子上
第三、如果在看電影的過程當中想說話可以先拉一拉爸媽的手,然后再小聲的說(什么是小聲、大聲?在家也是有必要先示范)
制定規則要謹慎!一旦定完了就一定要做到!
比方說:事先已提醒孩子,看電影的時候不能吵鬧,一旦吵鬧就要離開,那么這個時候一定要做到
最后、要看一下父母怎么理解規則?如果內心真正重視,那么就會不斷強調,孩子犯這種錯誤的概率就會少
28.做客的規則及準備工作
其實做客的禮儀反映出來是孩子的日常生活習慣,他家里是怎么樣子,到別的地方也是怎么樣子的!
孩子是一面鏡子,他反映的是父母與他交流的狀態
實例解析:春節禮儀
1、通過繪本讓孩子了解春節禮儀(習俗)
2、拜年時要說什么樣的內容(要穿什么樣的衣服)
3、在家通過角色對換,多加練習
4、父母要做好榜樣,提供有禮貌有秩序的生活環境
簡單規則:
不能穿著鞋子在沙發上亂蹦,不能拿筷子敲碗,出門前規則不宜太多,控制在三條以內,由易到難,孩子做不到的時候及時提醒,孩子做到的時候及時肯定與鼓勵
29.關于買玩具應該有的規則
實例解析:逛商場
小技巧分享:
1、制定規則(如:每個月只能買2個,具體指明數量)
2、讓孩子明確說明為什么想要那個玩具
3、互相提醒和監督(比方說:前兩周已經買1個,這個時候可以多多提醒說,只剩買一個玩具的機會了)
當孩子不遵守規則的時候,又應該怎么辦呢?
1、接納并說出孩子的感受(如:媽媽知道你特別想要買這個玩具)
2、請孩子說出為什么要買這個玩具?以及說出自己為什么不能給他買玩具的原因?
溫馨提醒:這點都要在雙方處理情緒后進行
3、就是要堅持規則了(和孩子在一起,但是不能妥協)
最后,要記得回家重新復盤:回顧規則+鼓勵肯定
注意:排除特別情況,如孩子買玩具是要送給同學當生日禮物,那這個情況你可以給他買玩具,但是需要說明這個不是他要求的,而是我們主動要送給他的(保證規則依然有效)
家里的玩具已經裝了好多個收納箱,但是每一次出門孩子總是哭鬧著要買,遇到這種情況,父母到底應該怎么做呢?
30.如何引導孩子在生活中向人求助
家長需要怎么做?
1、6歲之前的孩子不要獨立出門
2、定好規則(讓我找到你+在你我的視野范圍之內)記住家人的電話號碼,懂得說出爸爸媽媽的名字
3、在家多玩讓我找到你的游戲,模擬多種場景,碰到問題后怎么做?
31.面對陌生人有哪些自我保護規則
家長具體應該怎么做?
1、6歲之前的孩子不能獨自在家
2、通過繪本、動畫片等媒介幫助孩子認識,身體的哪些部分是不能被別人摸或被人看到,哪些要求是一定不能答應的?
加強孩子的自我保護,避免他被受到傷害,是每個家庭非常重視的事,具體要怎么做呢?
五個重要方面:
?衣服蓋住的部分是別人不能摸不能看的
?不能吃陌生人的東西
?不要跟隨陌生人離開
?不要上陌生人的車
?不要給陌生人開門
所有的規則都是在孩子理解之后,加以反復的練習,才能夠讓孩子在他自己的生活當中使用
32.如何讓孩子了解戶外的危險區域
父母選擇場地出發前,需要了解的:
第一、先做好對環境的考察/從孩子的角度了解(身高要求和游玩時間等)
第二、保證孩子在我們的視線范圍之內
第三、規則意識比較強的孩子,出現的危險性就會比較少
孩子出現磕碰時:
1、父母不要驚慌
2、不要責罵
3、引導孩子認識自己的能力水平(個子不夠高,手臂力量不夠強大等等)
學完這32節課你就會發現
孩子開始養成良好習慣
孩子開始懂得社會規則
孩子開始學會自我保護
自己開始變得溫柔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