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的特色是用人物的動態成長故事來講如何實踐,非常接地氣。同時關鍵的總結也非常簡明扼要提煉出來。
I部分
WHY 為什么要定一個100天讀33本書的數字化目標?主要是要量化管理,可以實現量變的第一個階段。解決自己看書不持續,感覺不到習慣的力量。
好處:養成一個習慣需要21天,形成一個態度需要3個月以上。100天讀33本書的變成7個秘訣可以幫助任務分解,定時定量,每天做任務,每日有突破,通過每天做記錄實現目標管理。
不這么做的壞處..不容易堅持下去,無法通過習慣養成復利效應。
HOW
1.找到讓你心動的33本書。
2.早晚喊3遍口號,反復自我暗示,增強動力。
3.專門一個筆記本記錄書目,頁數進度和讀書筆記。
4.堅持晚上讀書一小時鐵律。
5.堅持上下班各讀書半小時。
6.工作前和午餐期間讀10分鐘名言錄。
7.堅持平均每周讀兩本。
WHAT
這樣方式是一種為了保持閱讀興趣,克服閱讀惰性,實現持續閱讀,建立閱讀習慣的方法。
它適用于閱讀難度中等的不求甚解的書目,適用于初學者宏觀瀏覽,不太適合需要深入閱讀的專業書籍和建立閱讀體系。
A1
數量上
現在我讀書數量上每周最多一本,平時有上下班在得到上每日聽書的習慣,專用腦圖本就是筆記本,但是在化為腦圖輸出時每周最多能梳理兩本。在有書共讀上有每周一本書的選擇性閱讀,思維課程的每日閱讀,每周一本書基本沒有腦圖輸出,思維課有每周五節課的腦圖。國學課程有一個多月沒有腦圖輸出了。
質量上
由于閱讀工具書偏多,腦圖輸出起來比較有心得。不同的主題也有管理,需要有層次和系列化。
A2對應7個秘訣我應該給每周的任務在腦圖輸出上及時到位。這也是一個時間精力上的難點。
具體為了實現自己100天讀33本書,我覺得自己可以靈活對待,在保持現有習慣基礎上把每周的課程類,聽的微課類只要有一張腦圖輸出,就可以算作是一本,作為記錄。
1.按照現有情況,我把各類輸入從數量上進行分類,爭取把有書共讀每周輸出一張,得到上的主題類一張,思維課一張,其他微課一張。
2.質量上,需要加強一手資料,紙質書類閱讀,爭取兩周精讀一本書并做腦圖。
3.名言錄是個自己需要去找個專門的腦圖空間進行梳理的,可以用視覺筆記的方式讓其增色。每天10分鐘,并大聲朗讀五分鐘,盡量能背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