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首發于公眾號“談止”(ID:tanzhiwrite)
正文:
? ? ? 有些書在它誕生之時,都承載著許多故事,那些故事是作者身上的碎片,是沉重的記憶,是不可抹去的印記。
? ? ? ? 《偷書賊》就是這樣的一本書。
? ? ? ? 它的作者是澳大利亞的作家馬克斯·蘇薩克。書的故事源自他幼年時父母講述的情節,二次大戰時他的父母年紀還小,曾經親眼目睹盟軍轟炸漢堡之后的慘狀,也看過納粹押解猶太人前往死亡集中營的悲劇。蘇薩克說,父母講述的情景他一直記在心里,也曉得自己總有一天會把這些故事寫成書。
? ? ? ? 作者以“死神“為第一人稱視角,帶讀者到二戰時的德國小鎮走了一遭。
? ? ? ? 雖然是小說,但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一本回憶錄,是莉賽爾在莫爾欽鎮的回憶。而作者在得知她的故事之后,用小說的口吻把故事講述出來。而這個故事太過沉重,用“死神“作為第一視角(也可以稱作“上帝“視角),把有著濃厚歷史陰影的舞臺幕布展開,也貼合故事的情節和主題——人類真讓我捉摸不透。
01、捉摸不透的人類
? ? ? ? “人類真讓我捉摸不透”這句話是整本書的結尾,死神的感嘆也由始至終貫穿整本書的情節內容。“捉摸不透”是因為他透過莉賽爾的手記和自己對小鎮上發生的事情的觀察再結合當時世界的大背景得出的結論。
? ? ? ? 故事發生在二戰時期的德國慕尼黑,在我們的歷史教科書上并沒有對二戰時期的德國有太多的描述,只是在“迫害猶太人“和“希特勒“兩方面展開的輕描淡寫描述,對于德國這個國家并沒有太多的關注,所以對此期間的德國沒有多大的印象。而那時的德國沒有人們想象中的平安無事,空襲也時常發生,內部的動亂和外部的戰爭在一步一步瓦解納粹德國。
? ? ? ? 主人公莉賽爾就生活在這樣的一個地方,故事開始時二戰還沒打響,而她被生母送到了小鎮上,隨后母親卻獨自離開,加上來時弟弟的意外去世,給莉賽爾留下難以抹去的陰影,而收養她的那戶人家剛開始也令她有些反感:看似懦弱的養父,滿嘴臟話的養母,整天往她家門上吐痰的鄰居,還有狂熱納粹分子的小賣部老板娘……
? ? ? ? 不過莉賽爾并沒有太多的抱怨,尤其是在她結識了摯友魯迪之后,跟他一起受罰、一起踢球、一起偷東西……莉賽爾已經開始適應小鎮的生活。
? ? ? ? 在莉賽爾無法安然入睡時陪在她身邊,為她讀書的養父漢斯則成為了莉賽爾最依賴的人,漢斯為人善良溫和,與妻子的性格截然不同,他在戰爭爆發之后甚至為了二十多年前的承諾而冒著生命危險收留一個猶太人,正如書中所述,他是一個雙眼閃著銀光的男人。
? ? ? ? 在漢斯和魯迪的父親要被征入軍隊,臨行前所有的鄰居都在為他們送行,包括他們那位兇惡的鄰居也希望他能夠平安回家。
? ? ? ? 戰爭使他們離別,又使得他們團結。鄰居放下了平日的偏見;在躲避空難的地下室里女孩愿意通過自己的朗讀聲安慰在戰火下惶惶不安的心;在鄰居承受著喪子之痛的時候,人們都愿意伸出援手,就連平日里老死不相往來的莉賽爾的養母也投懷送抱。
? ? ? ? 莉賽爾的養母的形象原本是一個尖酸刻薄的中年婦女,但是在家里隱匿猶太人馬克斯的那段日子和漢斯入伍之后都展現出了“反常”的一面。而她對生病的猶太人馬克斯的悉心照料更是出乎讀者意料,這也從側面說明了漢斯這么多年來愛著她的原因,她始終是“刀子嘴豆腐心”。
? ? ? ? 有的人愿意在猶太人被游行的時候沖過去保護他們;有的人愿意在路的兩旁咒罵猶太人。這些都是人的矛盾,也是令死神費解的地方。
? ? ? ? 莉賽爾偷書的故事也是充滿了矛盾的抗爭。鎮長夫人在知道了莉賽爾冒著危險從火堆里偷書之后,愿意把莉賽爾留在自己的書房讓莉賽爾讀書。而當鎮長夫人不需要莉賽爾的養母為她工作之后,莉賽爾對其產生了怨恨,連她送她的書也丟了回去。不過她后悔之后又去把書偷了回來。因為她認為書是她自己的。當她接二連三偷了幾次書之后,鎮長夫人直接讓他們偷了一本字典,以幫助莉賽爾查找書中不認識的單詞。兩人之間忽冷忽熱的關系,也是一個捉摸不透的地方。
02、七面骰子
? ? ? ? 在“琢磨不透”的東西中有一點非常有意思,作者在寫漢斯一家隱匿猶太人這一個情節的時候,寫了“七面骰子”:
一決勝負 : 6月 24 日
? ? ? ? 現在輪到骰子的第七面了 。 是在德國進攻蘇聯的兩天以后 , 英國和蘇聯加人同盟國的三天以前 。
? ? ? ? 七點 。
? ? ? ? 你擲下骰子,看著它滾過來,你清楚地意識到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骰子 。你知道它預示不幸,但你也一直清楚它一定會到來 。你把它帶進屋子 , 桌子都能從你的呼吸中嗅出它的味道來這個猶太人從一開始就從你的口袋里冒出來。他是你口袋外沿上的一個污點。你擲骰子時,明白自己一定會擲到七點一一那是別人找來傷害你的一個理由。骰子落地,它盯著你的兩只眼睛,奇妙,卻又令人厭惡。你移開視線,它卻還靠吸你胸口的鮮血來維持生命。只不過是運氣? 不好 。
? ? ? ? 你這樣說 。
? ? ? ? 這并不重要 。
? ? ? ? 這就是你讓自己相信的 -- 因為在你的內心深處,知道運氣的這一小小轉變是危險來臨的信號。你隱藏了一個猶太人 , 就要付出代價。 無論如何 , 你都要付出代價 。
? ? ? 本來只有六面的骰子中多出了一面意味著不符常規,也就是與常人不同。結合當時德國排猶的歷史,這原本不該存在的一面就是漢斯一家收留猶太人的這一舉動。
? ? ? ? 七面骰子是荒誕,也意味著他們收留猶太人是荒誕之舉,但是他們還是收留了猶太人。這既是漢斯出于對戰友的報答,也是出于人性中與生俱來的憐憫之心。也正是因為憐憫是漢斯在街上去扶起跌倒的猶太人,盡管他會因此遭受到周遭人的唾罵,但這也無法阻止他成為一個偉大的人,也讓這個家庭中的人成為德國中少有的明白人。
? ? ? ? 而那個被漢斯一家收留在地下室里的猶太人馬克斯與莉賽爾的結緣也是書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 ? ? ? 馬克斯睡在地下室中雜亂無章的床單上,他常在地下室里與假想敵“希特勒”打拳,他還把《我的奮斗》一頁頁撕下來用油漆刷白,再寫自己和莉賽爾的故事。他與現實的抗爭、對黑夜的不屈,是逃避,也是追尋,他在書里尋求自己的世界。他是黑夜中孤獨的鳥,而莉賽爾是引導他走向光明的陽光。
? ? ? ? 他是擷取文字的人,他把種子種在莉賽爾的心中,長成蒼天大樹,捍衛著莉賽爾的文字。在他寫的書里,樹最終倒下,這暗示著他后來被捕的事實,但是文字的聲音仍然沒有停止。這聲音會一直響。這是文字震撼心靈的力量。兩人間文字的羈絆支撐著兩人一直走到戰后,就連圍觀的“死神”也遲遲沒有伸手將他們中的任何一個帶走,甚至形成了可以抗拒死亡的強大力量。
03、“死神視角”
? ? ? ? 正是因為是“上帝視角” ,作者可以像談話一樣把故事講述出來,不必在意多余的文字修飾。這種談話式記敘就可以在不自覺中把后面的情節帶出來,在不經意間給下文埋下伏筆。
? ? ? ? 比如說在敘述一件事的時候來一句“我也是在莉賽爾寫書之后我才發現的”,既把現在說的這件事說完整了,又把后面的故事引出。比如說魯迪父親這一段:
? ? ? ? 廚房里淡活的內容,要是魯迪能一直在門邊偷聽 , 哪怕再聽一會兒就好了……
? ? ? ? 隨后幾個星期里 他告訴自己 -- 或者說是替自己辯護 - 要是那晚他聽,到了剩下的談話 他就會走進廚房。“我去,”他會這樣說,“請帶我走吧 , 我準備好了。 ”
如果他走進去 , 可能一切都會改變。
三種可能
1、亞歷克斯 · 斯丹納不會遭受與漢斯 · 休伯曼相同的懲罰。
2、魯迪會離開家去那所學校。
3、有可能 , 他會活下來。
然而 , 殘酷的命運卻沒有讓魯迪在正確的時候走進廚房 。
? ? ? ? 書中這種“劇透“經常出現,“與漢斯的命運相同”,“漢斯的命運”是什么?前文沒有講到,在后面提到了,就是被納粹黨征入伍。
? ? ? ? 這種視角類似于阿加莎的小說中用到的視角,在小說《鍋匠裁縫士兵間諜》也有用到。作者在對故事劇情充分了解之后,在文章的各種地方留下許多重要問題的蛛絲馬跡,直到讀者把書讀完再重讀的時候才會忽然驚醒:原來自己曾經也“看見”過結局。不過《偷書賊》在這方面做得比較簡單,而其他懸疑類的小說則會把這些線索埋得深一些。
04、書的故事
? ? ? ? 有人這樣評價這本書:
? ? ? ? 作者本身簡約的文字風格,賦予這部小說一種冷冽、抽離的情感,加上死神的口吻,讓讀者不斷感嘆于人性的光輝與險惡之中。這本書會讓人一讀再讀,一再對照當下的人間萬事,產生極大的感觸,并與書中人物建立直接的聯系,仿佛感同身受他們的遭遇,與他們同感希望,同受苦難。文字平靜的力量,對照戰場上尸橫遍野的殘酷殺戮,構筑出人性既深奧又膚淺、既良善又殘忍的矛盾。
? ? ? 《偷書賊》是一部很值得看并且以后反復閱讀的書。樸實的語言,真情流露的故事無言中流露出戰爭的殘酷。雖然最后小鎮也難逃戰火的牽連,但是比《夜》中骨肉分離、人性泯滅、“天使也絞死在絞刑架上”的場景差得太多。
? ? ? ? 同樣是以二戰為背景的書,《偷書賊》關注的是二戰時的德國民眾,而《夜》聚焦的是二戰時的猶太人。《夜》一書中,冰冷的牢籠和死亡的恐懼,無時無刻都在支配著每一個奧斯維辛中猶太人。
? ? ? 埃利·威塞爾在《夜》里說過:“若我們忘記了歷史,我們就是有罪的,我們就成了同謀。”
? ? ? ? 這不是小說,而是現實中曾經發生過的故事。
? ? ? ? 在《夜》中,作者埃利·威塞爾回憶自己與同伴被押往集中營的經歷時,他寫下了下面這段感人至深的話:
? ? ? 我將永遠不會忘掉那一夜,在集中營的第一夜,它將我的生活變成了一個長夜...我將永遠不會忘掉那煙。我將永遠不會忘掉孩子們小小的臉龐,我看到他們的尸體在寂靜的藍天下變成縷縷白煙。我將永遠不會忘掉那些火焰,它們永久吞噬了我的信仰。我將永遠不會忘掉那夜晚的死寂,它永遠地剝奪了我生的欲望。我將永遠不會忘掉那些瞬間,它們謀殺了我的上帝、我的靈魂,并將我的夢想化為灰塵。我將永遠不會忘掉這些事情,就算我被詛咒要活得如上帝那般久,永遠不會。
? ? ? ? 因為有書籍,我們有機會“目睹”歷史的發生,我們有機會與作者并肩,看看這個繁雜的世界,正如馬克斯·蘇薩克所說的:人類真讓我捉摸不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