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固化和活化
——小城散漫表達系列之“育化”
火山
教育不僅僅是學習已知的知識,更加對常識有系統化的整理與知照,乃至在操作時,我們心底有個數,將事情推至某些點或面上。得益于早期信息的充分刺激,也得益于自己內心對一些系列東西的好奇與堅持,那些堅定就逐漸沉淀下來。
有一定的取向是必然的,因為人有所好;正是有人在投其所好,所以他的“運氣”看起來特別的好。那些勤奮的人和那些大面積提倡勤奮的人,在物質缺乏的年代是顯得重要的;在當今工業發達的時代,還這么提倡的話,就有點語境不符合;畢竟物質看起來不缺乏了,缺乏的是精神的團體或個人修煉。個人修煉是相對真實的,也是容易的;團體修煉是常在穩態和不穩態中徘徊,比較講究核心團隊的建設和堅守,并且適當懂得物色替手,將替手訓練成為核心的人員。不然,團隊系統的渙散和凝聚力,有可能遭到挑戰和磨礪。
傳統技藝使用師道傳承手法是必然的,因為有些技藝沒有經歷過時間的沉浸,其中的味道是不會顯示出來的。至于融入個性的創作,也是需要有一定的基礎才能張揚開來。學習了生物技術操作方法,長期停留在初中教學階段,這種重復的低層次停留,曾經讓我覺得非??鄲馈=裉斓故侵饾u解脫出來,學與不學都是隨緣,因為學生的喜好和我的喜好畢竟是有區別的;作為老師我有義務和責任去不斷提醒、訓練他們,但是他們主觀意愿上沒有進取的意向,我也是幾乎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想起自己一直對一些未知的好奇與追逐,看起來我是被知識逐漸固化的人,實際上知識帶來的補充認識,讓我對生活的整理充滿期待。知識無論如何的高大上,它的根源還是生活常識,基礎的累積也是生活見識之演變。如果離得太遠,牽扯到無邊無際的地步,那樣就交給更有能耐的人去吧。出于對一些追逐深度的放棄,是由于有一段時間自己身體吃不消,挑戰是需要充沛的體能的;過度的追逐曾讓我失去了對自己的認知和把握,雖然有所停留,但是被吸引進去的余光不能自持。
當我把自我決定收回來的時候,自私的指責不斷發生;我有時候想,指責存在不就是你想決定我嗎?原來,一直以來我被不少人看成是一個棋子,一個任由擺布的角色而已。這時我微笑了,竟然統治就是這樣無形存在的。記得,有高中同學的高考志愿就報中南工業大學,也說上不了拉倒。我的高考志愿是生物專業和生物工程,不過還是在師范欄目打上特別的勾子,于是無形就開了一道邊緣的口子?,F在想來,邊緣的就是最好的,因為藍海就有可能存在那里 ,當很多人不太明白為什么那樣的時候,自己處于邊緣竟然是看得比較清楚的。
哪怕我如何的呼喊和表示,最終還是自己在“傻冒”;也算了吧,社會風氣如此,權力滲透如此,我只能以幾張證書自保,追逐喜好的文化,學習另外高級點的技能,滲入生活的多姿多彩吧。
姑且表達一種對教育活化的向往和路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