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都說“每逢佳節倍思親”,其實,團圓時刻,思念的又何止是親人?
發小,同學,鄰居……身份轉換間,人與人之間的純真情意沒有變,打打鬧鬧的過往在歲月里定格。不然,你拿什么來回憶呢?逢年過節聚會時刻的談資又在哪里呢?
雖說現在提倡“斷舍離”,可就是再怎么舍棄,感情淡漠終歸不可取。自以為無欲則剛,少了軟肋,實際上卻也因此少了人情味兒,多了一重辦事的阻礙,反而令人憂心。
02
年前,母親發了條題為《童年的回憶》的朋友圈,內容是幾張兒時小學校園的翻拍照(配圖是其中一張):有人物,有場景,雖說拍攝之時距今年深日久,效果難免不佳,可看過之后還是仿佛把我帶回到那些無憂無慮的美好時光。
隨即感嘆一句:原來我也有童年啊!
可能你會啞然:誰能沒有童年呢?沒有童年,哪里來的少年,青年,中年,老年?
其實,那只是個玩笑了。早些年上大學,甚或上中學時,同學提起游戲、動漫里一些看似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形象和詞句,我卻像個白癡那樣無所適從,不明就里。
同學雖未必當面嘲笑我一番,但多半會拋下一句:你有沒有童年啊?
03
彼時,這話聽來只覺心頭一陣發酸,如今想來卻似乎有那么一點不自知的悲涼了。
童年的我,雖然沒玩過魔獸、勁樂團、熱血傳奇,可總算還能在業余時間玩玩丟手絹、找朋友、邁大步;雖然沒看過火影忍者、灌籃高手、網球王子,可總算還有寵物小精靈、數碼寶貝、百變小櫻陪我。
再怎么說,還是有所玩樂的。不能說多可憐,也不至于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勤奮好學,沒有業余生活。遑論沒有童年、身歷悲涼?
04
這樣想著,恐怕那“沒有童年”的說法更像是一種心理暗示,讓我覺得自己的童年生活被白白荒廢過去,沒有好好享受那段人生。
可記憶的閘門打開后,明明還有打滑梯、蕩秋千、逮螞蚱、采野花,偶爾還編個童話哄哄自己,充實得很,歡樂得很。
某天夜里,我夢到自己又回到那老槐樹下,撿石子、過家家,那也是我的童年吧。
原來,我一直是有童年的啊……
本文內容純屬原創,如需轉載請私信聯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