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我發了這么一條微博:
背真題閱讀文章干嘛?究竟是誰提出要背的?
發這條微博我是帶著情緒發的,后來覺得不能那么極端,于是再補發一條:
明天考完試我就寫一篇長微博關于這個的。不過在寫之前,我想大家思考一個問題,在緊張的復習壓力下,大家背文章的時候是不是會感覺,自己只是背了一大串的字符,時間一久,就忘記了?
是的,新的微博我補充了條件:在緊張的復習壓力下
這就是最關鍵的地方了。
作為一名英語愛好者和學習者,我當然了解和體會到背誦的重要性,美國著名語言學家Krashen的第二語言習得理論就明確指出了背誦的重要性。我國著名語言學家朱光潛也曾經肯定了背誦的重要性,對英語學習的好處多得很。
所以,我和很多人一樣,持有本文的第一個觀點
背誦是一種語言輸入的方法,其對英語學習有莫大的幫助。
那么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在自打臉,提倡多大家去多背考研閱讀文章咯?
實際上,事情沒有那么簡單。
當時有些研友在我微博留言,他們是這么說的:
仁者見仁而已 各有各的方法堅持自己好的就行
背總比不背要強很多!背文章適合任何程度的人,我覺得很有必要,這就是勤奮,別談啥技巧。
這個問題問的好,很多人都問要不要背文章,網上也盛傳著必備考研閱讀X篇。做很多事情有用沒用因人而異,有多大用更是因人而已。我小時候背過新概念,現在回頭看這件事對我而言有用??佳虚喿x,我也背過幾篇,現在回頭看沒用。究其原因,我們背文章的目的決定了我們背文章體現的效果。
不能說這方法一點用都沒有吧,因人而異!還是大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
我個人也同意要背文章,真的是有效果的,英語語感這東西很重要的,外國人寫文章的思路和中國人很不一樣。
在這些研友的留言中,首先可以看出的是,大家都是理性的,都認為背誦是對英語學習有好處,在這一點上,我們的達到了共識;其次,的的確確是存在個體的差異而決定了學習方法的不同。
但是問題在于,我在私信中,經??吹降难杏训囊恍┝粞詤s是另外一番景象,就拿昨天令我情緒激動的那條私信
學長,我們老師要求我們要把十年真題的閱讀理解去背了,他說背熟了就可以英語考70分以上,但是我們醫學生考研好忙啊,我每天都要花4個小時來背文章,好痛苦。學長怎么辦?
和上個星期的一條私信:
考上的學姐說要背真題,學長,您能告訴我,背真題的意義是什么嗎?我好不容易背了一篇,但是很快忘記了......(注:以上私信均得到對方的允許才公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這種類型的私信很多,結合我這兩年的觀察,選擇背真題的學生很多,但是,沒有目的地去背誦的學生占了絕大部分。
因為有大量的學生參加輔導班的時候,在英語學習上的方法論一般就會以輔導老師的為主,老師說怎么學,學生就怎么學?;蛘呷ピ儐柨忌系膶W長學姐時,會以他們的經驗作為重要參考。
也就是說,很多學生其實是被動地去選擇背那些長而難的文章。甚至有學生都不知道背真題文章的意義是什么,就去選擇背真題文章。
這就是一種非理性的選擇和行動。
在緊張的復習情況下,尤其是在專業課壓力或者數學復習壓力非常大的情況之下,絕大部分學生在背誦真題閱讀文章的情況下,更多的是囫圇吞棗,記憶的,只是一大堆字符串,過了幾天,又把好不容易可以某個時候背下來的文章遺漏了許多,甚至一干二凈。
那么我們就要停下來,思考一個問題,我們背真題閱讀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培養語感?記憶語言點?還是訓練寫作?
但是這些是可以通過死記硬背解決的么?
培養語感,這恐怕是大部分人持有的觀點,然而,根據目前流行的理論和教學經驗,培養語感的確是可以通過背誦來進行,但首先需要找到好的背誦素材,然后需要對文章有深刻的理解,比如篇幅安排,行文結構等等,加上一定的背誦方法,大量地背誦,達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以內化語言知識點,使它們停留在潛意思中,可以不假思索地脫口使用,這或許是所謂的語感。
但是考研學生真的有那么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弄么?
從私信和網絡論壇方面來看,很多學生并不能做到以上的東西,大部分學生還是在死記硬背。
當然也有人覺得背真題閱讀文章可以訓練寫作,那問題是,考研寫作和真題閱讀文章有很大的不同,為何不去背好的真題范文或者好的作文范文呢?
我曾經問過若干的微博研友,他們的回答大多是:
現在搞作文太早了吧........
所以寫到這里,我相信大家都應該明白了一點,不提倡死記硬背,這是我們的第二點共識;但是背真題閱讀文章,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的確是無用功或者說,走了彎路。
為什么會導致這種現象?
我想有兩點:
第一點是信息不對稱。我高中有個學姐考上了北大,她語文一直是強項,她在介紹經驗的時候說她經常把課文背下來,尤其是古詩詞方面的。
但是大家知道這句話隱含了什么信息么?
就是這位學姐在背課文的時候,她對文章的理解程度這一點是未知的;背喜歡不喜歡的文章這一點也是未知的。
大家或許記得的只是“背課文“這三個非常具有煽動性的字。
輔導老師提倡背真題閱讀文章也是這種類型。
第二點:是不是在自欺欺人?
在高數復習中,有些人會覺得某些題目很難,看答案也不懂,此時,心理就會有一種想法就是:我背下來默寫下來唄。
實際上,理解這道題,弄懂這道題這一關鍵問題還沒有解決。
有些考生在考政治前背肖四,考完之后感覺肖四沒有壓中,但實際上的確壓中了幾道題,但是并不是原題,而這類考生更多的,只是機械地背了參考答案而已。
但是“我把它都背下來了”這句話則會給許多考生帶來心理上的滿足和安慰。
我一戰失敗是因為專業課考砸,我當時對別人說,我都把三本習題都做完了,連答案我都可以默寫。
其實,我二戰的時候想起,我一戰復習專業課的時候,更多地沒有去理解到知識點,做題,也是盲目做。但是這絲毫不影響我當年和朋友說出那句話所帶來的安慰感。
這就是自欺欺人。
當然這是后話,暫且不談。
我們在日常英語學習的那套方法在應用在應試復習上需要謹慎取舍。
最簡單的例子,日常英語學習更多的是強調在多閱讀,通過文章來記憶單詞理解單詞,不強調去拿一本單詞書去從頭背到晚;但是到了應試復習,買一本單詞書集中時間去大量背誦,則是不可避免的,最典型的如GRE的單詞復習。
再比如在日常英語學習中,見到某個表達,不會,不要緊,可以通過該詞的重復出現于多篇文章中去猜測,去體會;但是在應試復習中,有個老師,有本參考書提點一些,解釋一下,自然就事半功倍。
其實解決方法很簡單,要么背名句,不理解不要緊,死記硬背就好,幾個字而已;要么就好像我后來做的事情一樣,通過輔導書去把整個文章理解透徹,然后就很輕松的背了下來。
這一點,在英語復習上也是一樣的。
所以文章寫到這里其實結束了。
偉鵬沒有否定背誦的作用,沒有否定勤奮,沒有肯定技巧,更沒有否定大家的努力。
如果你覺得背誦真題閱讀文章很重要,你要去背,那我的個人建議就是先去弄懂這篇文章,細到詞,大到邏輯與結構;
如果你沒有那么多的時間,或者專業課的壓力又很重,那就不要去拿起一篇”僅僅知道為什么題目為什么選擇這個答案”的真題閱讀理解來背;要背,就去背背單詞例句和作文。
前三個月我還特地發郵件去詢問一個師姐,師姐也是搞英語輔導的,搞了四年多,電力學院畢業,人美智商高,我比較信任她,所以我把她的見解引用給大家參考,作為這篇文章的結束語:
輔導老師讓學生背真題閱讀文章本質上是轉移風險的行為;因為背誦真題本身就很困難,學生經過大班的輔導而不去自己思考的話,壓根就不可能對文章很熟悉,他們熟悉的是題目而非文章,而學生去思考理解文章的難度也很大。但是讓他們背真題其實是對輔導老師有利的,因為一旦學生考差了,那么輔導老師就有了擋箭牌:把學生的失敗毫無風險地引到學生自身上。而很多情況下,老師推薦學生背真題,更多的不是因為老師覺得學生要去背,而是學生要求要背。至于這些老師背不背,我不知道,反正我沒有專門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