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親密關系修習營Day 11
? ? ? 在修習營里,不知不覺一半的日子過去了,應老師引領我們帶著學問踐行實修。到今天為止感覺書寫越來越有深度。聽到應老師《閱人》微課里的一句話,我反復聽了好幾遍:作為父母,很好地靈動地運用這些模式,不把自己固化在一種模式里,那我們的孩子也會發展出非常有彈性的性格。
? ? 《閱人》里講到三種處世模式:歸納、演繹和外展。我發現平常我在跟家人的生活中,我一般不會太在意細節,大局上穩妥就可以了。愛人下廚做菜,無論他做什么菜我都是為他點贊,從不挑食。愛人有一次問我:“這個紅燒排骨好不好吃?”我說:“好吃的。”他接著說:“我鹽放多了,我吃著有點咸,你不咸嗎?”我故意笑著回到道:“下飯吃剛剛好,能吃就行。”我看到他當時看我的表情是一臉無語。
? ? ? 在養育兒子過程中,我對兒子的限制比較少,只要在安全的范圍內,無論是在家里還是在戶外,我會讓他盡情的玩耍。如果是愛人陪著兒子出門,他看到兒子走路蹦蹦跳跳的話,他就會制止兒子說:“怎么這樣走路的,好好走路不行嗎?摔到了怎么辦?”愛人是個注重細節的人,他經常會提醒我跟兒子今天氣溫幾度,是加衣服還是減衣服。以至于我現在都條件反射性地問他:“今天幾度,天氣怎樣?”我對待生活中的事情大多數時候是大畫面的,以全局為重,只要是還過得去的,我就不太會注意細節。就因為如此,愛人有時很不能理解到我,我們曾經因為家庭瑣事吵架“話不投機半句多”。
? ? ? 現在細想是我跟愛人的處事模式不同,我們的模式不匹配。應老師有句話:去調整自己與他的模式相匹配。無論在與兒子,與愛人,與公婆,與父母的相處中,我越來越相信我能通過不斷的學習成長做到靈動地運用多種模式去應對各種關系。應老師的《閱人》專欄,我還需要繼續學習。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