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去教室的路上,幾個女生圍住了我,原來是一個女生的腳踝處受了傷,流了好多血,兩三個人正牽著她找老師。我一看那傷口,血流得已經把鞋面的一小部分染紅了,而且已經有感染的跡象了。于是,拿起手機讓她打電話給家人,讓家人過來帶她去醫院包扎一下。女孩接過手機,撥通了電話,是她父親,她告訴父親傷口裂開了,出了好多血。我提示她說,老師說應該去醫院,讓他過來接她一下。我以為這樣說,一般的父母就是著急了,會趕緊過來看看。然而,我看到孩子神情不對,把頭低了下去,只輕輕地嗯了幾聲,旁邊心細的同伴輕輕地拍著她的胳膊,象是在安慰她。
幾聲“嗯,知道了”過后,她掛了電話,把手機遞還給我,擠出一絲微笑,無奈地說:“我爸來不了,他晚上得上夜班。”我問了一聲,家里還有其他人嗎?她說,沒了,我媽也病了。旁邊心急的同伴馬上應了一句:什么父親,哪有這樣的父親,女兒的死活都不管了嗎?我知道女孩心里肯定是特別難受的,所以就用眼神制止了她的牢騷和不平。
沒事,你們都先去上課吧,等下課后,我帶你去附近衛生室包扎一下。你現在能忍住嗎?
? ? ? ?我只好這樣安慰她,因為馬上有課,我又不可能放下全班同學送她去,所以只能上完課再送她去附近診所。她重重地點了一下頭,像是安慰我似的,笑著道:
老師,沒事,一點小傷而已。
于是,我去教室里上課了,她也在努力地聽、背、記著。
下課后,我讓她跟下一節的數學老師請個假,然后,帶著她到了附近的診所。診所的醫生以前跟學校也聯系過的,所以有些熟,自然聊得也多了些。我告訴她這個女孩的情形,在抬起腿時,我們驀然發現了,這孩子這么冷的天,只穿著一條薄薄的校褲,連襪子也沒穿。
我一驚,有點生氣地質問她:怎么穿這么少?她怯懦地回答:
沒想到這星期這么冷,衣服帶少了。
醫生倒是感嘆得挺快的:
帶少了可以讓父母送過來呀,這父母怎么這么放心呀!孩子還這么小,就是讀大學了,看到有冷空氣,也會打個電話叮囑一下多穿衣服,真是百樣飯養百樣人,這父母的心也真大!
旁邊在掛瓶地婦女也在應和著,我看了一下女孩,她紅著臉,只是尷尬地笑著。而我,只能轉移她的注意力,叮囑她晚上傷口不要碰到水,晚上問同寢室同學借條里褲,明天會更冷的。她同樣是“嗯,我知道了”地應著。
然而,這一聲聲應得我心痛。一晚上,在我面前,在同學面前,她始終微笑著。然而,小小的心靈里,是多么需要親人的撫慰。
昨晚半夜,一個學生發燒,也是打電話回家,父母不愿意過來,沒辦法,只好老師帶他去的醫院。
想起好多年前,一孩子來請假,問其緣由,是父母離婚,孩子要去做證明。
鄉下的孩子,好多父母都不懂得怎么去愛孩子,總感覺孩子并沒有那么地嬌嫩,把孩子拋給了學校,就可以將為人父母的責任也拋下了。
擰住淚的微笑,這份沉重,孩子可背負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