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是戰國中期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道家學派代表人物,與老子并稱“老莊”;其作品收錄于《莊子》一書,代表作有《逍遙游》,《齊物論》,《養生主》等。
據傳莊子隱居南華山,唐玄宗天寶初年,被詔封為“南華真人”,《莊子》一書亦因之被奉為《南華真經》。
下面來看看其中的“達生篇”:
1.紀渻(shěng)子為王養斗雞;十日而問:雞已乎
紀渻子為王養斗雞:“紀渻子”為周宣王訓練斗雞。
十日而問:雞已乎:過了十天,周宣王問:雞訓練好了嗎?
2.曰:未也;方虛驕而恃(shì)氣
未也:“紀渻子”回答,還沒有。
方虛驕而恃氣:還是虛浮驕傲,血氣方剛,憑著意氣用事;就像《水滸傳》里面那個黑旋風李逵,一拍大腿,就沖上去干架了;誰輸誰贏打了再說,拳頭說話,也就不是穩贏。
3.十日又問,曰:未也;猶應向景
十日又問:十天后,周宣王又問,這只雞可以斗了嗎?
曰,未也:“紀渻子”回答:不行。
猶應向景:聽見其它雞的聲音,看見其它雞接近,還是有反應。
4.十日又問,曰: 未也;猶(yóu)疾視而盛氣
十日又問:十天后,周宣王又問。
曰, 未也:回答說:還是不行。
猶疾視而盛氣:目光還是過于銳利,總是氣勢洶洶地看著對方。
5.十日又問,曰: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
十日又問:又過了十天,周宣王又問。
曰,幾矣:回答說:這回差不多了。
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其德全矣:雖然有其它雞的鳴叫,也沒有一點變化;看上去像木雞一樣,德行已經完備了。
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別的雞沒有敢于應戰的,見到它轉身就跑了;也就是擁有了一種氣勢,不需要斗就已經贏了,躺贏。
“達生篇”強調了養形與養神的重要性;莊子提出了“行全精復,與天合一”的觀點,反映其對養生較為全面,辯證的認識。
莊子把“道和人”緊密結合在一起,使“道”成為人生所要達到的最高境界;他所關注的“道”是以人為核心,從人的生命,人的精神,人的心靈去闡釋“道”。
《莊子》和《周易》《老子》并稱為“三玄”,在哲學領域有較高研究價值,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常常翻閱,使得心靈安靜下來。